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同时测定牛黄上清片中18种胆汁酸的含量

    林晨洪芳陈俊裕林诗铃...
    1065-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同时测定牛黄上清片中牛磺胆酸、7-酮-3α,12-α-羟基胆烷酸、甘氨猪去氧胆酸、12-脱氢胆酸、甘氨胆酸、3-酮-7α,12α-二羟基-5β-胆烷酸、牛磺鹅去氧胆酸、3α-羟基-7-氧代-5β-胆烷酸、猪胆酸、牛磺脱氧胆酸钠、猪去氧胆酸、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钠、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石胆酸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 Thermo Fisher Scientfic Bremen HYPERSIL GOLD色谱柱(2.1 mm×100 mm,1.9 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 40℃;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平行反应监测模式.再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18 种胆汁酸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 96.73%~104.07%,RSD 2.10%~4.07%.不同厂家样品中各胆汁酸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灵敏可靠,专属性好,可用于牛黄上清片的质量控制.

    牛黄上清片胆汁酸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化学模式识别

    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百合知母汤中10种成分的含量

    喻明洁来小丹刘职瑞范群红...
    1073-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百合知母汤中菝契皂苷元、王百合苷C、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新芒果苷、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知母皂苷BⅢ、异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50 mm,2.7 μm);流动相水(含 0.1%甲酸)-乙腈(含 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 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0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加样回收率 95.65%~106.5%,RSD 1.2%~5.5%.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百合知母汤的质量控制.

    百合知母汤化学成分含量测定UPLC-MS/MS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9种成分

    刘康康靳婉君浩文婷刘富强...
    1077-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丹参素钠、丹酚酸B、芍药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斯皮诺素、甘草苷、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SVEA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5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80、403 nm.以葛根素为内标,计算其他 8 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含量.结果 9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 99.83%~101.18%,RSD 1.04%~1.9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心脑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心脑康胶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一测多评

    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微波加工工艺优化

    魏溱汪海翔刘宏程刘祥义...
    1084-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并优化其微波加工工艺.方法 分别于当年 10、11、12 月至次年1、2 月采集样品,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样品量为影响因素,外观评价及各活性成分总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加工工艺.结果 6 种活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86.76%~104.42%,RSD 3.70%~15.09%.最佳条件为先微波熟化(微波时间 2 min,微波功率 500 W)再微波干燥(微波时间 4 min,微波功率 200 W),各活性成分总含量在每 1g样品中的占比达 3.98%.结论 11 月是乌天麻最佳采摘期,微波熟化结合微波干燥后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

    乌天麻生长期云南活性成分微波加工工艺HPLC正交试验

    不同生境土壤元素对冷蒿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穆东祺王同智金昆贾鑫...
    1089-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不同生境土壤元素对冷蒿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土壤农化法测定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Si)、微量元素(Fe、Mn、Zn、Cu、B)的含量,分光光度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再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 荒漠草原、沙地土壤培育的冷蒿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Ca、Mg含量是影响总黄酮积累的正向土壤元素,前者对后者有拮抗作用;B含量与总生物碱积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本实验分析了根际土壤元素与冷蒿品质的关系,旨在明确对药材品质形成影响较大的有效元素,为其规范化开发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冷蒿生境土壤元素总黄酮总生物碱

    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康雨胡军华章晨峰肖伟...
    1093-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8 μm,2.1 mm×100 mm);流动相 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2 mL/min;柱温 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准分子离子、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信息及文献报道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 88 种成分,其中 28 种经对照品比对确认.从大鼠血清中发现了 30 种成分,其中 20 种为原型成分,10 种为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紫辛鼻鼽颗粒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入血成分UPLC-Q-TOF-MS/MS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李明辛娟王远侠崔二平...
    1102-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 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 0.5%CMC-Na 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优处方为药脂比 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 10∶1,泊洛沙姆 188 浓度 0.8%,均质次数 8 次,包封率为 81.75%,载药量为 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 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h内累积释放度为 64.71%,模拟胃液中 2h内、模拟肠液中 12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max延长(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 4.60 倍.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制备体内药动学高压均质法HPLC

    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指纹图谱建立

    刘伟朋邱智东石羽文姜孟成...
    1110-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其理化指纹图谱.方法 湿法制粒后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PB试验筛选潜在关键工艺参数.以辅(糊精)药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 试验结合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一致性,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最佳条件辅药比 0.98∶1,乙醇体积分数 84%,润湿剂用量 28%,在 70℃下干燥 60 min,综合评分为95.18 分.10 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 0.95;HPLC指纹图谱中有 18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95.各批样品聚为 3 类,野黄芩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甲酯、木犀草素、芦丁、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为关键质量差异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评价参莲草颗粒的质量一致性,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同类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物理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Box-Behnken试验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化学模式识别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吴玥黄春跃雷春胡晓...
    1118-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优化挥发油包合工艺和颗粒成型工艺,确定颗粒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玄参、浙贝母、莪术、麸炒白术,HPLC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 1∶10,包合时间 120 min,包合温度 45℃;最优成型工艺为按药辅比1∶0.8 混入可溶性淀粉,90%乙醇润湿,制粒.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 105.63%~110.87%,RSD 2.9%~5.6%.结论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并且该制剂质量标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TLCHPLC

    23-羟基白桦酸通过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对小鼠结肠癌生长的影响

    何桃红陈兰英崔亚茹罗颖颖...
    1126-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3-羟基白桦酸(23-HBA)通过干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 皮下移植瘤模型,阳性对照组 5-FU腹腔注射3d(2 次),实验组23-HBA尾静脉每日注射,连续给药 18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质量、移植瘤质量及体积、脏器指数、血常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MDSCs、CD8+T细胞比例,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DSCs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精氨酸酶 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CD8+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细胞因子颗粒酶B(GZMB)、穿孔素 1(PRF1)、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体外实验,CCK8 法检测骨髓(BM)细胞、MDSCs细胞存活率,确定 23-HBA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 40 ng/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 40 ng/mL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BM向MDSCs分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 23-HBA(0、10.5、21、42 μmoL/L)干预 4d,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比例变化;BM 体外诱导生成 MDSCs 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23-HBA 低、中、高剂量组(10.5、21、42 μmoL/L),干预 24 h,RT-qPCR法检测MDSCs细胞Arg1、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SC细胞Arg1、iNOS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23-HBA干预后,小鼠移植瘤体积及质量均降低(P<0.05,P<0.01);肿瘤组织MDSCs细胞比例降低(P<0.05),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5,P<0.01),Arg1 mRNA表达降低(P<0.05),GZMB、IFN-γ mRNA 表达升高(P<0.05,P<0.01).体外实验显示,23-HBA 剂量在 10.5、21、42 μmoL/L时,对BM、MDSCs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3-HBA高剂量可抑制BM向MDSCs分化(P<0.01);23-HBA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DSCs细胞Arg1、iNOS mRNA表达(P<0.05,P<0.01),下调Arg1、iNOS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23-HBA可通过干预MDSCs分化下调肿瘤内MDSCs细胞比例,减弱MDSCs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恢复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23-羟基白桦酸结肠癌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化免疫抑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