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3-羟基白桦酸(23-HBA)通过干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 皮下移植瘤模型,阳性对照组 5-FU腹腔注射3d(2 次),实验组23-HBA尾静脉每日注射,连续给药 18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质量、移植瘤质量及体积、脏器指数、血常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MDSCs、CD8+T细胞比例,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DSCs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精氨酸酶 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CD8+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细胞因子颗粒酶B(GZMB)、穿孔素 1(PRF1)、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体外实验,CCK8 法检测骨髓(BM)细胞、MDSCs细胞存活率,确定 23-HBA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 40 ng/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 40 ng/mL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BM向MDSCs分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 23-HBA(0、10.5、21、42 μmoL/L)干预 4d,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比例变化;BM 体外诱导生成 MDSCs 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23-HBA 低、中、高剂量组(10.5、21、42 μmoL/L),干预 24 h,RT-qPCR法检测MDSCs细胞Arg1、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SC细胞Arg1、iNOS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23-HBA干预后,小鼠移植瘤体积及质量均降低(P<0.05,P<0.01);肿瘤组织MDSCs细胞比例降低(P<0.05),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5,P<0.01),Arg1 mRNA表达降低(P<0.05),GZMB、IFN-γ mRNA 表达升高(P<0.05,P<0.01).体外实验显示,23-HBA 剂量在 10.5、21、42 μmoL/L时,对BM、MDSCs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3-HBA高剂量可抑制BM向MDSCs分化(P<0.01);23-HBA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DSCs细胞Arg1、iNOS mRNA表达(P<0.05,P<0.01),下调Arg1、iNOS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23-HBA可通过干预MDSCs分化下调肿瘤内MDSCs细胞比例,减弱MDSCs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恢复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发挥抗结肠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