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周围神经系统手术ICD-9-CM-3编码分析

    周蒙张鑫张晓青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围神经系统手术是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常在神经外科、手外科、骨科、疼痛科开展.ICD-9-CM-3中周围神经系统手术以部位为轴心将类目分为颅和周围神经手术、交感神经手术,以术式为轴心将亚目分为周围神经的切断术、松解术、阻滞术、破坏术、切除术、修复术、电刺激术等,细目又以部位为轴心进行分类.通过对ICD-9-CM-3中周围神经系统手术的内涵、手术编码进行分析,总结各部位神经在不同术式下编码的细微差别,如迷走神经切除术分类到第11章消化系统手术,周围神经脉冲发生器的植入、置换和去除分类到第17章体被系统手术等.同时编码员需深化理解神经根、神经节、泪支神经、腕管和跗管松解术、肾交感神经等术语内涵.从而持续提升编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

    周围神经系统手术编码ICD-9-CM-3

    肿瘤部位编码C76使用错误分析

    林佩珊陈彩霞李良景任文宁...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某院诊断ICD-10分类具有C76编码的病案,查找错误编码并归纳原因,以此提高编码准确率.方法 检索某院2013年-2022年疾病编码包括C76的出院病案306例,以ICD-10分类原则为依据,通过对C76编码情况进行逐份核查,统计错误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306份病案中,编码员疾病编码错误率为98.69%.其中编码员未按照肿瘤编码原则查找编码导致错误81.79%;编码员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不足占13.24%;医师诊断不明确的错误占4.97%.结论 导致疾病编码错误分类于C76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编码员未按照肿瘤编码规则以及未仔细查阅病理报告所导致的.因此,编码员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建立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渠道,以及科室应完善质控工作,才能有效提高编码准确率.

    C76疾病编码ICD-10错误分析

    多指畸形疾病与手术编码探讨

    王元雪冶超房学强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指畸形种类多,手术过程复杂.对多指畸形病案的疾病和手术编码过程进行梳理,结合临床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多指畸形编码的准确性.首先根据多指的组织类型和部位确定疾病编码,皮下组织赘生指的疾病编码为Q82.8皮肤的其他特指先天性畸形,骨性结构的拇指多指为Q69.1副拇指,骨性结构的小指/中轴多指为Q69.0副指.伴并指畸形时需合并编码为Q70.4多指和并指畸形.再根据疾病编码找到对应的主要手术编码,切除赘生指的手术编码为86.26皮肤附件结扎术,切除副拇指为84.02拇指截断术和拇指关节离断术,切除其他副指为84.01手指截断术和手指关节离断术.并注意同时编码术中进行的其他手术操作,主要有77.2楔形骨切开术(77.24为掌骨,77.29为指骨)、80.94关节的其他切除术、77.84其他部分骨切除术、82.69拇指的其他重建术、81.72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成形术不伴植入、82.53手肌腱再附着、82.54手肌肉再附着等.

    多指畸形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治疗编码

    骨修复材料的ICD-9-CM-3编码分析

    陈俊伟
    39-4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类型的骨质缺损使得临床对骨缺损修复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骨修复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市面上的各种骨修复材料进行了详细分类,然而不同的材料类型所对应的编码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编码员对于鉴别各类型骨修复材料所对应的编码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对ICD-9-CM-3工具书索引查找,发现涉及骨修复材料植入的相关编码有骨移植术(78.0)、重组骨形成蛋白置入(84.52)、骨空隙填补物置入(84.55)和填充物(水泥)置入(84.56),结合骨移植手术中使用的骨修复材料耗材标签提供的国械注准编号或名称产地等信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库进一步核查材料的具体成分,分析各类骨修复材料所对应的手术操作编码.编码员可以利用官方数据库注册器械信息与手术操作编码工具书进行比对选择正确编码,从而进一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加强对工具书索引的使用和理解.

    植骨术骨修复材料ICD-9-CM-3编码

    山西省31所三级综合医院2019年-2021年出院患者病种及死因分析

    宋艳龙王玉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西省31所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信息特征及影响山西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亡谱,掌握病种分布情况,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做好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省级医疗数据平台收集全省31所三级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均以第一诊断为检索条件,使用Excel2016和SPSS26.0软件对出院患者病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全省31所综合医院共收治3 410 199人次,出院患者前10种疾病顺位分别是肿瘤(8.35%)、脑梗死(4.4%)、心绞痛(3.57%)、2型糖尿病(2.93%)、肺炎(2.53%)、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2.16%)、胆石症(1.78%)、慢性阻塞性肺病(1.68%)、急性心肌梗死(1.5%)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18%);不同性别前10种疾病中肺炎、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种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年龄构成中,前10位种疾病中除肺炎、胆石症和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外,其余7个病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因顺位前3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比的29.2%、21.9%和16.8%.结论 通过疾病谱分布特征制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重点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满足辐射区域的医疗需求.

    出院患者病种死因

    某医院2017年-2022年5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

    施明明张晓韩丽珍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省某医院5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疾病谱的构成,为进一步做好5岁及以下儿童疾病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某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5岁的住院儿童的病案资料,共52 738例.对这些病案资料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疾病谱中列于前5位顺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11 037例)、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10512例)、消化系统疾病(6568例)、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5345例)、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4951例).单病种前5位顺位分别是脓毒血症(4370例)、肺部感染(3976例)、双侧腹股沟斜疝(2198例)、新生儿肺炎(1676例)和肺炎支原体性肺炎(1280例).男童排序第1的疾病系统为呼吸系统疾病,女童排序第1的疾病系统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新生儿组第1顺位的疾病系统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其他年龄组第1顺位的疾病系统均为呼吸系统疾病.夏季、秋季、冬季排序第1顺位的疾病系统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春季排序第1顺位的疾病系统为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海南省某院住院儿童的主要疾病系统为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住院儿童数季节分布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季节的疾病系统类型不同.上述特点提示医院一方面需全年均衡配置医疗资源,以满足儿童住院患者诊疗需求,同时加强呼吸科、儿科等部门间合作,提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做好围生儿管理,降低围生期疾病的发生率.

    ≤5岁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邓应梅黄昊邢若斌张茹钰...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某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该医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共计6632人次,排除少数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案例,共确定6339例.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和治疗信息,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6339病例中,死亡病例121例,病死率1.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伴有多发脑动脉闭塞或狭窄、心房颤动及冠心病、昏迷脑疝、肺炎、有输血操作、有>4小时溶栓操作、需呼吸机支持患者、需外科手术(颅骨切除减压等)患者、伴出血转化、住院天数不长等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风险特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昏迷脑疝、伴肺炎、伴心房颤动及冠心病、有输血治疗、有呼吸机支持、有脑出血转化需神经外科手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性增加;伴多发脑动脉闭塞狭窄、住院时间不长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性减低需要从临床和数据混杂因素考虑.应及早对发病患者在黄金4小时内溶栓干预,减少向危重症过渡及需要神经科手术干预的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广州市某院14 611例住院病例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析

    钟莹张诗波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的探讨,为当地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在广州市某院出院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所有76 785份病案中,检索主要诊断编码为S00-T98和外因编码V01-Y89(剔除Y90-Y98))的住院病案共14 611份,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按照ICD-10编码的类目进行分类,利用Excel软件按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因损伤中毒住院14 611例(剔除Y90-Y98),占总出院人数的19%,以本市常住居民(82.1%)为主,2020年损伤中毒占比最低17.31%,其余3年均高于19%.不同年龄组损伤中毒病例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1.49,P<0.00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最大41.9%,总体女性比例高于男性(1.3∶1).损伤和中毒前3位的外部原因分别是跌倒(W00-W19)71.5%、操劳过度旅行和贫困(X50-X57)10.7%、运输事故(V01-V99)6.4%.结论 本地区近4年损伤和中毒病例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应重点关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女性群体,针对引起损伤中毒的三大主要外部原因跌倒、操劳过度旅行和贫困、运输事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ICD-10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3156例未成年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粟昭隐王翔宇王伟涛贵金涛...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未成年创伤患者发生创伤的流行病学规律,为未成年人创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医院创伤中心2020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全部病例数据,筛选出其中数据完整且通过质控的未成年创伤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成年创伤患者共3156例,其中男性2155例,女性1001例,比例为2.15:1;年创伤高发于3月份-6月份以及9月份,11月份-12月份发生较少;日创伤高发于18时-22时,0时-8时发生较少;0岁~6岁儿童受伤人数最多;受伤原因以高坠/跌倒(51.08%)为主;受伤部位以四肢/皮肤(59.28%)为主,其次为头颈部(32.22%),不同创伤部位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未成年人创伤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以学龄前儿童的受伤人数最多,高坠与跌倒是主要的受伤原因.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防跌倒保护,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能够降低未成年人创伤的发生率,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

    未成年人创伤创伤与损伤创伤中心流行病学

    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杨子刘妍郑娟冀翔...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对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性判断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日期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438篇,最终纳入研究10篇,不良预后组样本量为638例,好转组样本量为1059例,纳入的影响因素22个.综合分析结果提示,不良预后组和好转组在年龄(95%CI:3.98,6.92)、慢性肾病(95%CI:1.12,3.30)、恶性肿瘤(95%CI:1.15,2.08)、心血管疾病(95%CI:1.15,1.89)、免疫异常(95%CI:1.75,3.27)、机械通气(95%CI:2.51,4.8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95%CI:1.17,11.65)、留置导尿管(95%CI:1.10,8.00)、深静脉置管(95%CI:1.76,5.34)、鼻胃管(95%CI:1.03,6.4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95%CI:1.01,2.07)、APACHEⅡ评分(95%CI:1.74,5.85)以及住院时间(95%CI:-13.26,-10.88)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史,抗菌药物联用和APACHE Ⅱ评分越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应及时判断、识别、应对各类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转归危险因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