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果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果树
中国果树

米文广

双月刊

1000-8047

zggsbjb@vip.163.com

0429-3598131;3598168、3598132

125199

辽宁省兴城市兴海路三段

中国果树/Journal China Fruit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技术期刊,主要刊登果树新品种、栽培新技术、新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新方法、果品贮藏加工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设施内不同遮阴处理对草莓生长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黄宁旺蒋琪玮王晶如李浩...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雪沁香草莓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遮阴度30%、50%和70%处理,探究设施内不同遮阴处理对草莓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植株间温度和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均显著降低,遮阴处理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均由原来的"双峰"型变成了"单峰"型,且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30%遮阴处理下草莓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果实产量均达到最佳,且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而70%遮阴处理下各项指标均降至最差.综上,在设施内进行30%遮阴处理有助于设施草莓提质增产.

    草莓设施内遮阴生长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温度光照

    9个粉(白)果草莓品种在贵州贵阳栽培比较试验

    李荣飞彭开吉杨仕品马红叶...
    75-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省贵阳地区栽培的粉、白果草莓品种,丰富贵阳地区栽培草莓品种结构,促进贵阳地区草莓产业发展.以9个粉、白果草莓品种为试材,观察物候期,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果实品质、产量,比较不同品种在贵阳地区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粉玉产量高,硬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酸甜可口,有香气,口感佳;小白果实成熟期最早,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有香气,风味浓郁酸甜;淡雪果面粉色,果肉浅粉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较高,白粉病病果率低.根据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白粉病病果率4个性状的加权得分建立草莓品种筛选标准,筛选出在贵阳地区具有推广前景的草莓品种有粉玉、小白、淡雪.

    草莓物候期生长特性果实品质果实色泽

    不同浓度噻苯隆对芒果果实品质和有机酸组分的影响

    陈黎明李少卡白蓓蓓郭利军...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与果实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在芒果生产中噻苯隆的最佳施用浓度.以8、16、32、64 mg/L 4个浓度梯度的噻苯隆浸泡芒果小果2次,测定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后果实大小、果形、营养成分和有机酸含量,并探讨噻苯隆浓度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对芒果果实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作用,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升高,贵妃芒果单果重、纵径、横径均呈增加趋势,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也随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与噻苯隆浓度呈负相关,其中可溶性糖相关系数为-0.982,达到极显著水平;32 mg/L噻苯隆处理芒果蛋白质含量最高.芒果主要有机酸组分为柠檬酸、莽草酸、苹果酸和奎尼酸,其中柠檬酸含量占比为43.46%,其次为莽草酸,占比18.28%.噻苯隆浓度与芒果柠檬酸、莽草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柠檬酸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苹果酸、奎尼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噻苯隆可促进芒果生长,提高单果重和纵横比,对果实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浓度影响程度总体为64 mg/L>32 mg/L>16 mg/L>8 mg/L.

    噻苯隆芒果果实品质有机酸相关性分析

    16个矮蕉品种(系)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孙长君郭素霞程志号曾学慰...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矮蕉品种(系)的培育与推广有助于减少台风损失及降低劳动力、物资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前期已筛选、培育了一批矮蕉品种(系),具备推广潜力,但组培、快繁的效率非常低,为此,开展矮蕉品种(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筛选和优化,以推进矮蕉品种(系)的应用.结果表明:矮蕉品种(系)启动增殖、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均低于常规对照品种巴西蕉;巴西蕉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 4.0 mg/L 6-BA+0.1 mg/L NAA(启动增殖)、3.0 mg/L 6-BA+0.2 mg/L NAA(继代培养)、0.3 mg/L NAA(生根培养);矮蕉品种(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2.0 mg/L 6-BA+0.05~0.1 mg/L NAA(启动增殖)、1.0~2.0 mg/L 6-BA+0.05~0.1 mg/L NAA(继代培养)、0.1~0.2 mg/L NAA(生根培养),诱导率、增殖率、有效芽率及根系发育均接近巴西蕉.研究结果有助于矮蕉品种(系)组培苗的生产、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矮蕉品种的推广.

    矮蕉品种(系)组织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体系优化

    不同配方施肥对人参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李奔张泽武邵波冯昆...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配方施肥对人参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以云南省石林县红壤土和石漠化砂土作为试验地,以圆果2号人参果为试材,采用引蔓栽培方式,设置4种不同配方施肥处理,以传统施肥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和对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施用矿源腐植酸微生物菌剂20 g+矿物质中微量元素肥20 g+矿源黄腐酸钾1g对红壤土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最佳,其中,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 3.4%和7.2%;施用矿源腐植酸微生物菌剂10 g+矿物质中微量元素肥10 g+矿源黄腐酸钾1 g+高磷复合肥5g+高钾复合肥5 g对石漠化砂土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最佳,其中,全磷和全钾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 112.8%和4.2%,特征微团聚组成比例(PCM)和土壤分形维数(D值)最低,分别为0.425和2.738,红壤土中粒径2.00~0.25 mm 土壤微团聚体含量上升,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果实产量方面,同一配方施肥处理,在红壤土和石漠化砂土中,对果实产量影响有差异.石漠化砂土中,随着施肥浓度增加,667 m2产量增加;红壤土中,施用矿源腐植酸微生物菌剂10g+矿物质中微量元素肥10g+矿源黄腐酸钾1 g667 m2产量最高,随着施肥浓度增加,667 m2产量下降.综上所述,混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高磷高钾复合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人参果产量.

    人参果配方施肥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

    著作权使用声明

    《中国果树》编辑部
    105页

    声明

    《中国果树》编辑部
    105页

    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苏宣乐常晓云张王斌
    106-11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对采自阿拉尔的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果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PGFL,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RPB2、EF序列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确定.菌株PGFL的人工培养菌落形态呈现灰色至暗青褐色,与链格孢属Alternaria形态观察比对结果高度相似,且接种离体果实后可发病.分子生物学分析菌株PGFL和菌株Alternaria alternata MAFF 239887及A.alternataJLUAF6聚为一簇,与Alternaria属A.alternata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且自展支持率为100%.研究确定引起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ta.

    菌落形态分生孢子ITSRPB2EFAlternariaalternata

    哈茨木霉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梨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马广民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哈茨木霉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梨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选择1 × 109 cfu/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WP)、2 × 108 cfu/g地衣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35%咪鲜胺·乙蒜素可溶液剂(SL)、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EW)、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09cfu/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和2× 108 cfu/g地衣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梨锈病的病斑大小及锈孢子器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杆菌施药后30d,梨锈病的病斑直径较对照分别减小41.2%、30.9%;形成锈孢子器的病斑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50.0%、44.9%.2022、2023年哈茨木霉对梨锈病施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为46.7%、73.3%,施药后30d的防效分别为59.3%、71.9%;地衣芽孢杆菌对梨锈病施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为54.7%、60.1%,施药后30d的防效分别为61.7%、62.4%.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梨锈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充分发挥药效,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梨锈病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杆菌田间防效

    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地势对梨园防霜机应用效果的影响

    蒋卉郭献平王东升吴中营...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地势、栽培模式的不同,将园区划分为Ⅰ~Ⅷ区块,分析其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和差异显著性,研究梨园不同地势、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防霜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园0:00-7:00普遍存在逆温差,测试期间实时逆温差为1.23~1.98℃,防霜机开启前后平地距离防霜机20~80m处各气象因子差异显著,3FS-200果园防霜机可在梨园100 m内形成空气扰流,40~60 m处升温效果最佳,且最大风速较大,为4.39~6.98 m/s,防霜机扰流范围内最高升温幅度为0.87 ℃.在自然状态下,高地较平地昼夜实时温度高且差异显著,而实时湿度、VPD值和露点温度等差异不显著;开启防霜机后,由于坡背面扰流受阻,导致实时升温幅度低于其他区域.不同栽培模式对梨园昼夜各气象因子存在影响但差异不显著,防霜机开启10 min后实时温度均趋于一致.

    梨园防霜机晚霜冻害逆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