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翻译
中国翻译

刘习良

双月刊

1000-873X

010-68326681 68327209 68995956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中国翻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译界高水平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汉交传中时态偏误类化、溯因与规避——以口译学习者为例

    傅艾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英汉时体理论和Palmer情态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118位口译学习者的测试语料,系统考察了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发现,单一式时态偏误和联动式时态与情态偏误为英汉交传中频现的两大偏误类别。本文通过分析口译学习者英语时态习得基础、语料难度、译员认知负荷、口译单次与即时特性等对听辨、笔记和产出的影响,并结合译员笔记和临场心理刻画,对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进行了释因。本文综合微观、宏观视角,建议教师在口译分解技能教学阶段明示时态价值;提议协调教材与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教师配备,以强化学习者时态意识,促其自主规避时态偏误。

    英汉交传时态偏误类化溯因规避

    多元化译者身份与翻译的跨场域建构——以赤松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例

    秦思曹培会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松是当下美国主要的中国古典诗歌与典籍译者之一,他的译诗活动独立于汉学研究与诗歌创作界,具有不同于汉学家译者与诗人译者的独特性。同时,他作为隐逸居士、典籍译者以及文旅作家的多元身份也对其译诗活动产生影响,并在其译诗选目、译诗阐释,以及译诗副文本中有所体现。本文认为,赤松翻译作品获得市场的顺利接受与积极评价,正是得益于他通过其多种文化身份搭建了译诗与其他翻译及文学作品间的联系,创造了跨语言、跨文本、跨文体、跨时空的多维对话空间,或可启发建构新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模式。

    赤松译者身份古诗英译

    翻译家钟宪民研究——以德莱塞小说译介为例

    赵静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家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从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方面不断做出个人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钟宪民对德莱塞小说的译介为中心,通过他对德莱塞小说的翻译择取以及其译本特征,具体分析他在不断的翻译选择中所体现出的"工具论"翻译价值观、"觉醒民众"的翻译动机、"留神舍形"的翻译立场及"节译和中国化"的翻译策略,进而立体地呈现出钟宪民作为战时翻译家的家国情怀和抗战时期在翻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德莱塞小说钟宪民唯明翻译选择

    翻译学新视野——翻译认知接受研究的概念、理据和发展

    李盈盈胡显耀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接受研究,即关于翻译产品对接受者的影响或效果的研究,是当代翻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翻译理论中对接受者或读者反应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主观经验和理论层面,缺乏客观数据的验证。本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科学实验工具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对接受者在接受翻译产品时的认知过程进行实时考察成为可能,很多学者开始了对翻译的认知效果研究。Kruger & Kruger(2017)首次提出用"翻译认知接受"这个术语指代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翻译认知接受的概念、理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探讨翻译认知接受研究的未来趋势,希望引起国内同行对该新兴领域的关注。

    翻译接受读者反应认知接受未来趋势

    威利《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与蒙元丝绸之路空间的生产

    王烟朦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春真人西游记》在科学史上具有地理学价值,亦是蒙元一代丝绸之路游记文学的开山之作,汇集了丰富的地理景观、丘处机的精神世界以及丘氏觐见成吉思汗的社会政治意义。英国汉学家威利偏好中国唐宋诗歌翻译,注重读者接受,加之更熟稔西方地理文化,其译本多淡化或改写原客观地理空间和主观精神空间。蒙古史研究旨趣则促使他在副文本中重构隐性的社会权力空间,凡此使得作品的三维空间被再生产。反观威利译作的收效,古代丝绸之路文学外译既要关照当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又要注重发掘和迻译文学性空间。

    威利《长春真人西游记》丝绸之路文学空间生产理论

    AIGC工具与CAT软件的集成:现状与评价

    周兴华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CAT软件仍是语言服务行业的主要生产工具。随着版本更新,各个CAT软件都在不断增加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功能。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之后迅速风靡全球,引发了一场新的人工智能竞赛。2023年,AIGC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已经在许多行业和软件产品中掀起了波澜。翻译是AIGC工具的典型用例之一,因此语言服务行业也在积极地将AIGC工具引入翻译工作流程。其中,AIGC工具与CAT软件的集成已成趋势,但不同软件的集成方法与具体功能存在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评价,希望能为相关企业、翻译公司和自由译者提供参考。

    AIGC工具CAT软件集成大语言模型ChatGPT

    探索翻译家的思想世界——《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介评

    皮伟男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翻译家之思想世界是翻译家研究的使命之一,然而此前相关研究对"翻译思想"定义不够清晰,也未能揭示翻译家翻译思想的来源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蓝红军的《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清晰界定翻译思想的对象、内容和存在方式,突破翻译学科的藩篱,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揭示钱锺书翻译思想与其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想的互动关系,对其翻译思想进行体系建构与现代阐发。该书不仅丰富了探索翻译家翻译思想世界的路径,也为钱学贡献了翻译的力量。

    《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翻译家思想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新探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作家雪漠的思考与实践

    徐赛颖贺莺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雪漠接受访谈,讲述了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状况,分享了他对中国文学创作以及国际传播路径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并从作家视角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走进去"等问题提出了诸多启发性建议,有望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和海外传播提供重要借鉴。

    雪漠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段落结构调整探微

    曹莉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文中存在大量段落结构调整现象,主要发生在段内和分段两个层面上,具体方法包括:依据逻辑连贯、句法结构进行段内调整,依据话题、宏观语义结构、修辞效果、译语行文规范进行段落拆分,以上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多有交叉。段落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由汉英段落发展及信息排列方式的异质性造成的,而调整的目的是让译文更易于被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以更有效地进行对外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段落结构调整译语读者

    中医脉象学核心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梅明玉何燕胡超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象学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脉象核心术语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和隐喻内涵,标准化翻译是脉象学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梳理了脉象学核心术语的内涵和特征,在分类表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脉象核心术语标准化翻译应遵循的思想和原则,重点探讨了相关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显性化翻译、差异性翻译、具象化翻译、使用多模态副文本进行深度翻译等,力求给中医翻译标准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标准化显性化差异化具象化副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