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外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外语
中国外语

黄国文

双月刊

1672-9382

flc@hep.com.cn

010-5858135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3层

中国外语/Journal Zhongguo Waiyu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译论发展十大问题摭探

    黄忠廉
    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译论发展渐受关注,本文拟以双重定位、三期发展为建构框架,划分五大研究域,尝试汇总梳理出中国译论发展十大问题,论证、阐发问题体系.中国译论发展问题体系的选择性探究将有助于优化译论结构,避免产生译学发展漏洞,激发理论续航力.

    中国译论发展问题意识

    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

    张敬源吴亚静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是检验"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能引导确立科学合理的育人目标,确保外语课程思政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立足外语教学"课程内容"和"思政育人"双目标定位,探讨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内涵及原则,并基于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包含评价原则、实施路径及关键策略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开展外语课程思政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内涵原则路径

    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念与实践策略

    胡杰辉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价是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难点和痛点.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要求与外语促学评价理念高度一致.本文首先讨论外语课程思政促学评价的内涵,然后结合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教案,分析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探讨课程思政促学评价实践的三个关键策略:明确思政评价目标,设计恰当任务工具,提供及时思政反馈.课程思政给外语教学评价赋予了新的内涵,外语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素养.

    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素养实践策略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建构——以生态素养培育为例

    宋金戈于晖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素养培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高校外语教学领域已有研究探讨生态素养培育问题,但大多聚焦宏观生态教学体系建构,以生态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相对缺乏.鉴于此,本文借鉴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生态素养培育模式,将之同系统功能语言学体裁教学法相融合,以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特定语篇作为教学案例,尝试构建以生态素养为导向的外语教学路径.本文致力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促进生态素养教学目标落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裁教学法生态素养

    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瞻

    王文斌李珂
    38-4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近百年的演进,语篇分析成果斐然,但我国学界对其历史发展迄今所呈现出的主流尚未进行统观性的耙梳.本文抽绎出"语篇分析与语言学""语篇分析与认知""语篇分析与生态社会环境"和"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四大主流,析述语篇分析的主要发展脉络,并从"人工智能时代的语篇分析研究""基于语篇分析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基于语篇分析的国家话语体系建设"三大方面瞻望其未来发展,提出研究者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语篇分析和语言研究的新范式,以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宗旨,进一步综合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助推我国语言学的创新发展.

    语篇分析语言学认知生态社会环境外语教育教学人工智能

    语境对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

    徐玉臣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厘清英语情态语义范畴化体系、情态歧义观以及情态歧义产生的根源和理据的基础上,试图探索语境对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机制.研究发现,情景语境中的话语基调,尤其是其中的权势关系,以及上下文中的情态共现、情态源和语义指向对情态歧义都能起到消解作用.

    情态歧义歧义消解情态范畴化语境

    基于T5语言大模型的中国特色话语自动识别及特征研究

    邓云华许群爱罗坚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5语言大模型,本研究探索了中国特色话语的自动识别及其特征.通过在大规模语料上进行预训练和微调,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中国特色话语自动识别的T5语言大模型,提取了语义、文化和情感等多维特征,以区分中国特色话语和其他类型的文本.实验结果表明T5语言大模型在中国特色话语自动识别任务上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特征分析揭示了中国特色话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语言特征,话语理论分析阐释了中国特色话语的构建特征.本研究方法可用于中国特色话语非结构化文本挖掘,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数据库、知识图谱、知识问答系统等,对于跨文化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国特色话语T5语言大模型预训练自动识别特征分析

    课堂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陈静黄恺瑜吴倩金檀...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英语写作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学界对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基于课堂生态视角,构筑混合式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生态体系,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究其教学实效.通过课堂观察、书面文本分析及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在线上线下生态写作圈中呈现出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并感知到该教学模式在教育、社会及技术维度的给养与挑战.本研究为混合式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启示.

    课堂生态混合式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生态写作圈给养合作学习

    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战双鹃许文丽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外语通识课程本质属性与外语课程思政核心要义,以美国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通过制订系统性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优化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本文旨在通过多要素融通的实践案例展现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外语教育实践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实现高校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效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课程思政通识教育价值塑造美国历史与文化

    教育技术融合环境下高校外语学习者能动性概念模型构建与应用路径探索

    秦丽莉徐锦芬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者能动性研究目前在国内二语习得领域尚未受到太多的关注,但国际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本研究聚焦教育技术融合环境下的高校外语学习,从学习者能动性的定义和理论发展沿革入手,逐步阐释其维度和属性,并最终构建出大学外语学习者能动性理论指导应用推理模型,进而推演出5+实证研究方法体系.研究旨在探索挖掘教育技术融合环境下外语教育教学现存问题的科学办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教育技术融合环境学习者能动性模型构建方法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