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热玉米种质间穗长基因RSH2的遗传结构变异与优异单倍型分析

    涂亮郭向阳刘鹏飞蒋喻林...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定穗长相关基因并揭示其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对深度剖析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基于分子辅助的产量性状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图位克隆穗长相关基因RSH2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实践中广泛利用的120份温热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利用传统测序技术鉴定RSH2基因在该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变异,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长表型数据,剖析该基因的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类型.结果表明,在RSH2基因外显子区域中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包括24个SNPs和4个InDel,共形成17个单倍型,其中Hap_5为优势单倍型,在35份材料中均存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与穗长显著关联(p<0.05),位于外显子区3 946 bp处存在G/A突变,编码半胱氨酸(Cysteine,C)的密码子TGC突变成编码酪氨酸(Tyrosine,Y)T AC密码子,穗长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位点S_3946可能是RSH2基因控制穗长变异的关键功能位点,可用于后续基于分子辅助的玉米穗长性状改良.

    玉米穗长遗传结构变异RSH2优异单倍型

    茶树ARR-B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姚新转吕纪开王芬章文益...
    7-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ARR-B基因作为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正向调节因子,在植物发育及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成功鉴定出23个茶树ARR-B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八大组织和四种胁迫中的转录组数据等进行分析,并基于以上数据对福鼎大白茶树进行盐胁迫处理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茶树ARR-B基因家族有23个成员且在不同染色体上分布不均;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茶树ARR-B基因分为9类且与拟南芥ARR-B基因同源性很高;茶树ARR-B基因相同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基本一致;茶树ARR-B基因在茎和根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及在干旱、低温、盐和茉莉酸甲酯胁迫处理下存在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可知,经盐胁迫处理后,8个茶树ARR-B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数据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茶树ARR-B基因家族的功能和抗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茶树ARR-B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组鉴定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刘靖赵双双古敬锋萧晓吉...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 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 262株成株期M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 9~0.847 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 5~0.828 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纤花香茶菜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突变体库分子标记

    '波邦'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研究

    李亚麒李贵平李亚男付兴飞...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小粒咖啡'波邦'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影响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波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倾向于A/T结尾的密码子.ENC-GC3s绘图、PR2绘图以及中性绘图分析表明,'波邦'密码子偏好性受突变影响的同时,也受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但自然选择起到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对应分析发现,基因表达水平、基因长度、GC含量对'波邦'密码子偏性也有影响.密码子使用频率结果表明,拟南芥、烟草和酿酒酵母可考虑作为'波邦'基因的表达受体系统,其中,烟草与酿酒酵母更为理想.研究表明,在'波邦'中发现了 GCT、TGT、GAT等20个高频密码子,确定了 GCA、GCT、TGT等21个最优密码子.

    '波邦'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表达效率

    基于96kSNP芯片的谷子成熟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王钰文李欣儒范晓庆赵治海...
    37-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谷子成熟期性状表现是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揭示控制成熟期性状的遗传机理,开展理想性状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调查了 203个样本的成穗茎数、穗茎姿态、穗形状、颖壳色、颖果颜色、穗茎长度、单穗重、出谷率、总穗重等9个成熟期性状并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标记(使用了 82 738个保守位点)与成熟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成穗茎数、穗茎姿态、穗形状、颖壳色、颖果颜色、穗茎长度、单穗重、出谷率、总穗重关联的SNP关键位点在9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

    谷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

    小麦耐盐基因TaHKT1的新单倍型及其耐盐性评价

    钮力亚邹景伟王伟伟王志...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0.5%盐胁迫对275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测定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及根冠比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7个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4.35%.通过主成分贡献率和隶属函数分析进一步将3个主成分简化为综合评价值(D).根据D值的大小,利用聚类分析法将275份小麦品种(系)划分为高耐盐、中耐盐、耐盐、盐敏感和盐高敏感共5个等级,筛选出高耐盐种质11份、中耐盐107份、耐盐60份,累计占比64.7%.通过对1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TaHKT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T∶T新单倍型与耐盐性相关.利用KASP标记对275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有98份小麦品种(系)为新单倍型,占35.64%;新单倍型小麦品种(系)在各省份中所占比例不同.将小麦品种(系)的TaHKT1基因T∶T单倍型与耐盐性D值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aHKT1基因T:T单倍型与小麦芽期耐盐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小麦耐盐性TaHKT1基因新单倍型

    不同盐胁迫条件下枸杞种子的耐锂特性研究

    单浩东彭筱姜黎梁继业...
    64-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盐胁迫下不同浓度LiCl溶液处理对3个品种枸杞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升高,对宁杞1号的根长和芽长均起抑制作用;对宁杞5号的根长和芽长则是先促进后抑制;而对宁杞7号的根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对芽长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低锂浓度对宁杞1号、宁杞5号和宁杞7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起促进作用,其中宁杞1号较宁杞5号和宁杞7号具有更强的耐锂性.

    枸杞盐胁迫耐锂种子萌发

    黑木耳UG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与菌丝生长多糖合成的相关性研究

    苏世贤吴媛刘翀江苏燕...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木耳多糖是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分子,然而黑木耳高多糖的合成分子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处于多糖合成途径关键位置的UGP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从黑木耳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AhUGPs基因,并从另外21个食用菌基因组内挖掘出39个UGP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UGP基因家族成员在真菌体内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成员数量少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木耳属的4个UGPs则表现出了更高的保守性.在对黑木耳AhUGPs的启动子区域分析中发现了较多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说明AhUGPs较易受到光和激素调节.在对AhUGPs的表征中,发现AhUGP1的表达水平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多糖含量都显著相关,相较于AhUGP2,AhUGP1在菌丝生长和多糖合成中的重要性更高.

    黑木耳UGP基因家族多糖合成菌丝生长

    利用组培技术构建半夏杂交体系

    舒福兴王嘉亮陈国广王馨瑶...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半夏品系的杂交体系并研究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以解决半夏自然杂交成功率低、杂交种苗繁育效率低的问题.对消毒过的半夏花粉和雌蕊以TTC法测定其活力,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雌蕊的最佳培养基,对3种新的半夏品系持续培养出F1代杂交苗,通过杂交苗继代探究转接周期和成苗周期.结果表明,半夏雌蕊和花粉的最佳消毒时间为6 min;雌蕊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半糖无琼脂MS培养基20.00 g/L+蔗糖15.00 g/L+琼脂5.00 g/L+6-BA 1.00 mg/L+NAA0.01 mg/L,pH=5.8.以此为基础,培育出F1代苗;4种半夏品系的F1代杂交苗与亲本组培苗叶型有明显区别,经过扩繁发现了两个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半夏杂交体系并获得杂交苗,并探明杂交种苗的繁育周期.

    半夏杂交育种植物组培杂交体系叶型比较繁育周期

    铁皮石斛种子共生萌发与非共生萌发比较观察

    赵琦曹小勇宋斯文曾海涛...
    93-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草药,但由于其种子较小,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繁殖,导致野生资源匮乏.本研究对铁皮石斛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共生萌发和非共生萌发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胶膜菌属真菌(Tulasnella sp.)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共生萌发种子萌发率高、生长快,播种21 d萌发率达90%,而非共生萌发的种子此时萌发率仅36%a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共生萌发效果优于非共生萌发.

    铁皮石斛共生萌发非共生萌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