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陈实

月刊

0254-1785

j_organtx@vip.163.com

027-82806143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55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遗体器官捐献者及肾脏功能评估与维护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薛武军程颖
    819-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体器官捐献者的评估和维护是器官捐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捐献者和供肾评估标准及维护手段也经历了很大变化.为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捐献与获取、移植及重症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并参考汇总了国内外一系列关于肾脏捐献和移植工作研究结论,结合当前器官捐献工作经验,基于当前可以获得的最佳证据,按照牛津大学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提出循证等级推荐意见,制定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者及肾脏功能评估与维护指南(2023版)》,针对遗体捐献肾脏有关的功能维护、评估及应用方面的35个临床问题,给出了翔实的推荐意见.

    器官捐献供者肾功能评估指南

    中国肾脏移植活体捐献供者医学评估临床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林涛
    839-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肾脏移植潜在活体捐献供者进行医学评估和选择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供者符合肾脏捐献的医学要求、保证供者在捐献后的长期身心健康、同时兼顾受者的移植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肾脏移植医务工作者规范地对潜在供者进行医学评估和选择,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了国内肾脏移植领域相关专家,按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分级2009版》,针对肾脏移植活体捐献供者医学评估和选择的16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医学推荐,旨在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我国供者医学评估和选择的水平,促进我国活体器官移植事业发展.

    肾脏移植器官捐献活体供器官活体供者评估预后危险因素指南

    中国肾脏移植术后尿路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医学专业委员会李响
    850-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路并发症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影响移植肾功能,甚至影响受者生存.为进一步规范肾脏移植受者尿路并发症的临床诊疗和改善临床结局,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肾脏移植、泌尿外科等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权威指南和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肾脏移植术后尿路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本指南对肾脏移植术后尿漏、尿路结石、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尿路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微创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肾脏移植尿路病变并发症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李宁薛武军田野...
    86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不仅影响移植肾功能,导致尿酸性肾病,还会增加痛风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影响肾脏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肾脏移植受者HUA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和风湿免疫疾病专家、内分泌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指南针对我国肾脏移植受者HUA和痛风临床诊治的10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

    肾脏移植高尿酸血症痛风心血管疾病指南

    小于2岁与2~18岁儿童遗体捐献供者供肾儿童单肾移植疗效对比分析

    冯润桃赵明胡建敏周松...
    878-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小于2岁低龄儿童与2~18岁儿童遗体捐献供者供肾行儿童单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6年8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的127例儿童遗体捐献供者供肾儿童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供者年龄小于2岁的低龄儿童供肾(small pe-diatric donors,SPD)组 22例和供者年龄在 2~18 岁的儿童供肾(normal pediatric donors,NPD)组 105例.对比分析两组供受者的基线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受者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 SPD组和 NPD 组供者年龄[11.0(10.0,15.0)月与 121.0(74.0,166.0)月]、供者体重[8.3(8.0,9.4)kg 与30.0(20.0,50.0)kg]和供受者体重比[0.3(0.2,0.5)与1.0(0.6,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供者性别、供肾类型、冷热缺血时间、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数及供者获取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D组和NPD组受者性别、年龄、体重、移植次数、术前透析方式、术前诱导方式、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及原发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D组和NPD组术后血管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9.1%(2/22)比0和13.6%(3/22)比1.9%(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和0.036);原发肾病复发、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累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D组发生移植物丢失6例(27.3%),原因为原发性无功能1例、血管血栓形成2例、术后出血2例以及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NPD组发生移植物丢失3例(2.9%),原因为排斥反应2例和感染性移植动脉破裂1例.SPD组和NPD组受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SPD组3年死亡删失移植物存活率均为77.3%,低于NPD组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8.3,95%CI:2.0~34.2,P<0.001).结论 本中心儿童遗体捐献供肾儿童单肾移植的整体疗效良好,但相对NPD组受者,SPD组受者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发生率较高.

    儿童肾移植器官捐献血栓形成术后出血排斥反应

    麦考酚钠肠溶片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成人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陈好雨李立志孙平平王佳丽...
    885-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麦考酚钠肠溶片(mycophenolate sod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EC-MPS)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成人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成本.方法 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肾移植并根据受者意愿选择EC-MPS仿制药(仿制药组,30例)和原研药(原研药组,30例)治疗受者.对比分析两组受者在基线期(手术日当天前后不超过3 d,W0),治疗后第1(W1)、4(W4)、8(W8)、12(W12)、24(W24)周时肝肾功能、血常规、药物浓度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成本等.结果 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比较,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仅W24时的尿蛋白[0.4(0~0.6)g/24 h比0(0~0.2)g/24 h]、W12时天冬氨酸转氨酶[(15.6±3.3)U/L 比(20.3±9.7)U/L]、W1 时的白细胞计数[(8.4±2.3)×109/L 比(10.1±3.8)× 109/L)]和血小板计数[(158.5±51.5)×109/L 比(185.8±46.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10、0.045、0.036).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麦考酚钠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各时间点他克莫司谷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在W4和W12的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抑制性T细胞(T Suppressor cell,Ts)、Th/Ts和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用药成本方面,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EC-MPS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药物费用[(1 333.5±419.6)元比(2 368.6±596.0)元]和住院期间总费用[(96 403.3±29 159.8)元比(117 062.8±28 782.1)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仿制药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反酸19例(63.3%)、低白蛋白血症16例(53.3%)、贫血12例(40.0%)和低钾血症11例(36.7%);原研药组常见不良事件为反酸20例(66.7%)、贫血14例(46.7%)和低白蛋白血症9例(30.0%).两组所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0).结论 EC-MPS仿制药和原研药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且仿制药的用药成本较低,为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的维持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肾移植免疫抑制剂仿制药品原研药品疗效安全性麦考酚钠肠溶片

    一项关于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治疗模式的问卷调查研究

    杨昊张健林俊
    892-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全国范围内各移植中心医师对于移植肾功能丧失(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RAD)受者的治疗模式,为此类受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以我国具有肾脏移植资质的148个移植中心的医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微信发放关于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治疗模式的调查问卷,软件平台为问卷星.问卷主要关注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模式、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案选择和丧失功能的移植肾脏处理3方面.结果 本次调查最终回收了来自我国90个移植中心的191份有效问卷.其中,高级职称医师122位,非高级职称医师68位.RAD受者预期在1年内和1年后(含1年)行再次肾脏移植时,58%(110/190)和28%(54/190)的医师建议受者继续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占37%(45/122)和68%(83/122),非高级职称医师占51%(35/68)和78%(53/68).15%(29/190)和25%(48/190)的医师建议预期1年内和1年后(含1年)行再次肾移植的RAD受者在原方案基础上降低原有免疫抑制剂用量;13%(25/190)和17%(33/190)的医师建议根据受者情况制定方案;7%(14/190)和13%(25/190)的医师建议受者先停用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类药物,后续低剂量服用其余药物;75%(6/8)和74%(17/23)的高级职称医师建议最晚于3个月内停用MPA类药物;70%(7/10)和62%(8/13)的非高级职称医师建议最晚于6个月内停用MPA类药物.移植肾切除(transplant nephrectomy,TN)最常见的指征为受者持续存在排斥的症状和体征[80%(152/190)].决定受者何时需要恢复透析的主要因素是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症状[80%(151/190)]、肌酐[78%(148/190)]及医师自身临床经验[56%(106/190)].94%(179/190)的医师建议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进行再次肾脏移植.50%(95/190)的医师表示所属移植中心此类受者的比例不足20%,仅8%(16/190)的受访者表示所属中心此类受者的比例超过50%.对于是否建议RAD受者进行再次肾脏移植的影响因素,受者的致敏风险[95%(180/190)]、依从性[88%(167/190)]、感染风险[85%(162/190)]、受者本人对再次移植的意愿[85%(162/190)]和受者家属对再次移植的意愿[79%(150/190)]是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对于拟行再次肾脏移植的RAD受者,36%(69/190)的医师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检查群体反应性抗体,28%(54/190)的医师则建议登记再次肾脏移植时复查1次即可.结论 对于RAD受者,多数医师建议预期在短期内(1年)行再次肾脏移植的受者维持原免疫抑制剂方案.在建议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医师中,最常见的方式为原方案减量维持、根据受者情况制定方案和首先停用MPA类药物后将CNI类药物减量与类固醇激素共同维持.高级职称医师在减药时更为谨慎,且停用MPA类药物的时间窗更短.对于治疗性TN术,参与调查医师更倾向于在受者存在持续排斥症状和体征时进行.在透析恢复时机方面,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肌酐和自身经验决定.多数医师认为再次肾脏移植是RAD受者最优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我国RAD受者在恢复透析前即登记再次肾脏移植的比例并不高,需加强受者宣教,提高二次移植比例.致敏风险和受者依从性是影响医师建议再次移植的重要因素,应重视HLA抗体检测和提高受者依从性.

    肾移植移植物失功免疫抑制剂肾脏替代治疗移植肾切除术问卷调查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行肝移植术后早期分娩1例

    李国耀谢炎孙岩岩吕兵...
    900-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回顾1例移植术前有习惯性流产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因肝功能失代偿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并于术后9个月妊娠且成功分娩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移植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妊娠的影响,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该例受者术后已随访4年余,产妇及幼儿均体健.这一结果提示,肝移植手术可能可以提高肝豆状核变性受者的妊娠成功率.妊娠期间应继续进行抗排斥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霉酚酸酯和硫唑嘌呤类药物.

    肝移植肝豆状核变性妊娠流产

    肾移植术后结核分枝杆菌并软组织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1例

    杨锦然李新长何小平刘刚...
    903-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1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同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及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iffei,TM)的诊疗经过.该例治疗前期被误诊为结核分枝杆菌单一感染,后经抗结核治疗效果差和病情继续进展,及时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最终确诊皮肤软组织TM感染.先后给予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脂复合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同时降低免疫抑制剂强度,软组织TM感染病情治愈,治疗期间移植肾功能正常.随访1年余,未见病情反复.

    肾移植结核分枝杆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

    胡露郑建明粘烨琦王振...
    907-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报告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受者于术后第17天陆续出现包括发热、肝功能指标异常、肠梗阻、皮疹和骨髓抑制等典型临床表现,血液中供者来源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dd-cf DNA)占比为8.66%,诊断为aGVHD,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等治疗.受者病情进展迅速,术后第2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胰肾联合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