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usash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贺磊明朱辉煌陆浩森周凯辰...
    1594-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NA结合蛋白Musashi-1(MSI1)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调控功能。方法 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目的基因MSI1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和临床相关性分析。通过在DU145细胞中敲低目的基因,探究MSI1其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 MSI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1。01比4。56±0。54,t=4。82,P<0。01)。且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MSI1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风险比(HR):1。71(1。15~2。53),P<0。01]。T1+T2期MSI1表达水平和T3+T4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MSI表达水平[HR:1。47(1。02~2。10),P<0。05]、T 分期[HR:1。93(1。02~3。60),P<0。05]及Gleason评分[HR:3。17(1。59~6。30),P<0。01]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预后因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第4天Ctrl DU145细胞在波长450 nm吸光度(A)值为0。929±0。085,而shMSI1#1和shMSI1#2 DU145实验组第4天A值分别为0。687±0。005和0。711±0。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44。19,P<0。01)。DU145 中 ctrl 组伤 口愈合面积显著高于 si-MSI1#1 和si-MSI1#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发现,ctrl组及si-MSI1#1 和 si-MSI1#2 组 PC3 迁移细胞分别为 790。9±80。7、403。3±49。9 和 504。6±1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13。55,P<0。01)。结论 MS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抑制MSI1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前列腺癌RNA结合蛋白Musashi-1数据库

    不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冯世栋牛军强王海燕赵红宾...
    1597-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拟接受TKA治疗的79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传统髌旁入路,39例)与B组(改良股肌下入路,40例)。比较两组下肢力线、膝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A组短[(338。76±12。37)ml比(364。84±11。63)ml,t=9。649,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B 组[(9。85±1。25)d]低于 A 组[(9。91±1。31)d,t=2。364,P<0。05]。术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上升,且B组[(71。17±4。38)分]高于A组[(68。24±4。62)分,t=2。893,P<0。05];两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下降,且B组[(41。36±4。72)分]低于A组[(45。62±4。63)分,t=4。012,P<0。05]。术后,两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值均上升,且B组[(86。64±1。74)°、(87。82±0。84)°]高于A组[(85。14±2。14)°、(86。25±1。46)°,t=3。422、5。877,P<0。05]。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6%)与B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结论 与传统髌旁入路比较,改良股肌下入路可减少TKA中出血量,缩短KOA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且更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改善。

    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胃间质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

    樊建平钱军
    1600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耿洋田科席俊伟高山...
    1601-1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6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未骨折的患者作为对照。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VitD)、骨碱性磷酸酶(BLAP)、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甲状旁腺激素(PT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钙磷值等指标变化。分析骨折与患者血清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腰椎和Ward 三角区骨密度[(0。53±0。03)、(0。51±0。04)、(0。59±0。04)、(0。60±0。11)g/cm2]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0。48±0。04)、(0。47±0。05)、(0。52±0。04)、(0。50±0。05)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5。670、10。600、6。479,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 25-OH-VitD 和 IGF-1 水平[(25。91±1。85)、(164。95±14。16)ng/ml]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9。05±2。06)、(118。02±14。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0、18。770,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BLAP、CTx、PINP、PTH、OC 和血磷水平[(3。09±0。99)、(0。29±0。04)、(35。38±5。17)、(48。97±8。81)、(14。54±1。47)、(1。11±0。08)ng/ml]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4±1。44)、(0。55±0。10)、(51。71±8。80)、(57。49±7。18)、(21。54±4。05)、(0。97±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2、19。040、12。900、6。046、13。090、12。950,P<0。05)。BLAP、CTx、PINP、PTH、OC和血清磷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正相关(B=0。054、0。068、0。121、0。102、0。102、0。204,P<0。05)。25-OH-VitD和IGF-1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负相关(B=-0。241、-0。312,P<0。05)。结论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25-OH-VitD、BALP、CTx、PINP、PTH、OC、IGF-1和血清磷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相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代谢骨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604页

    姑息手术治疗的5例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张辰赫庄奥博席哲周潇...
    1605-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姑息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回顾并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5例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并接受姑息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女3例,男2例,年龄43~66岁,平均53。8岁,查体均发现腹部包块,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考虑为巨大脂肪肉瘤。同时记录手术情况及随访信息。结果 5例患者均接受姑息切除,手术时间295~677 min,中位394 min;术中出血量600~8 000 ml,中位出血量1 300 ml;术中输血量480~2 220 ml,中位1 140 ml;术后住院时间20~81 d,中位住院时间32。5 d;术后病理报告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1例死亡,4例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截至末次随访,4例患者病情稳定未见进展。结论 对于腹膜后脂肪肉瘤,即使在多次复发后肿瘤不能被完全切除,仍应考虑姑息性切除。虽然姑息性手术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存在争议,但它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手术应在充分考虑术后并发症对生存率的影响并在多学科腹膜后肉瘤专家团队讨论后谨慎进行。

    腹膜后脂肪肉瘤姑息手术个体化治疗

    物理修饰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崔洪伟马剑雄王岩周丽芸...
    1608-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外泌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关注度显著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脂质体、纳米颗粒等合成载体比较,外泌体的内生性和异质性使其在疾病诊疗领域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优势。然而,外泌体的储存稳定性差、低产量、低纯度、和弱靶向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可以通过物理修饰的方法探索并优化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检索大量文献,重点综述了各类物理修饰外泌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外泌体修饰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外泌体物理修饰细胞外囊泡药物递送靶向性

    类器官培养技术及其在神经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

    李俏杨燕
    1615-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体外培养的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自组装三维细胞团,具有干细胞对应组织器官的细胞类型和复杂空间形态,能够模拟组织器官的部分功能和生理反应,与来源组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尤其是患者来源的组织类器官,更能够反应患者的基因异质性、组织结构、分子特征。近年来类器官培养技术发展迅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途径,在多种疾病研究中展现了巨大潜能和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类器官培养技术起源及其进展,从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建立、类器官培养的细胞来源、类器官培养中小分子添加剂的功能以及各种类器官培养方式的应用场景等作了详细介绍,并综述了类器官培养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

    类器官3D细胞培养多能干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个体化治疗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病因学研究进展

    孔萌陈帅张利红白月霞...
    1621-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道闭锁(BA)是引起婴儿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其显著特征是肝外胆道进行性梗阻和肝纤维化。尽管葛西(Kasai)手术可以改善部分患儿的预后,但并不能有效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大多数患儿仍需肝移植才能长期存活。目前关于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胆道发育异常、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系统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对未来改善胆道闭锁患儿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和减少肝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发病机制遗传基因

    组织工程化耳软骨研究进展

    罗超汪振星孙家明
    1626-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小耳畸形给患儿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传统的耳再造方法存在创伤大、易感染、效果不稳定等缺点。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在耳再造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仿生微环境构建、移植物植入体内后的形态保持及移植区域免疫反应三方面入手,对组织工程化耳软骨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组织工程耳再造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