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拟接受TKA治疗的79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传统髌旁入路,39例)与B组(改良股肌下入路,40例)。比较两组下肢力线、膝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A组短[(338。76±12。37)ml比(364。84±11。63)ml,t=9。649,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B 组[(9。85±1。25)d]低于 A 组[(9。91±1。31)d,t=2。364,P<0。05]。术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上升,且B组[(71。17±4。38)分]高于A组[(68。24±4。62)分,t=2。893,P<0。05];两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下降,且B组[(41。36±4。72)分]低于A组[(45。62±4。63)分,t=4。012,P<0。05]。术后,两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值均上升,且B组[(86。64±1。74)°、(87。82±0。84)°]高于A组[(85。14±2。14)°、(86。25±1。46)°,t=3。422、5。877,P<0。05]。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6%)与B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结论 与传统髌旁入路比较,改良股肌下入路可减少TKA中出血量,缩短KOA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且更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