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代本土建筑师王秉忱的炎热地区住宅适宜性设计研究——以武汉小面积住宅实践为例

    肖文静赖世贤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住宅建设由全面学习苏联转入自由探索阶段,对地方性表现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其中本土建筑师王秉忱对以武汉为代表的炎热地区住宅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聚焦王秉忱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一批武汉小面积住宅,分析其中与炎热气候相适宜的设计特征,试图探寻他在遵循"经济、适用、适当注意美观"的原则下对节能性、地域性和人文主义的思考,体现其在住宅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历史价值,并为当下的住宅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王秉忱炎热地区住宅设计武汉小面积住宅现代建筑

    循证乡村策划:概念与方法框架

    李耀武刘馨蕖翟辉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策划是对乡村发展与空间建设做出重要谋划的过程,也是发现乡村现存问题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相关要求、目标和方法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当前乡村建设热潮高涨的现实和大多数乡村规划与乡村设计实用性不足、难以实施、实施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建设性破坏"的问题,亟需找到适宜解决方法与有效应对路径.文章借鉴建筑策划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在乡村规划与乡村设计前期建立乡村策划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同时,为提高策划分析的综合性与客观性,实现"依据决策",借鉴循证医学中的"循证"理念及其操作方法,与乡村策划相结合,建立了循证乡村策划的概念及其方法框架,包括循证方法和乡村策划分析方法的整合,为当下的乡村建设实践补充一种新的工作理念、方法和工具.

    建筑策划乡村策划乡村规划乡村设计循证方法

    山西省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任艺伟罗浙君曹晔武小钢...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空间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民居院落,业态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如今因空间规划、历史建筑、人口组成等原因,造成古城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古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业态、历史文化要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的分析方法,首先,对空间进行定量化研究,其次,分析了业态的空间布局现状、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布局现状,以及业态和历史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1.保护古城传统空间格局,重点打造核心片区,建立特色导览系统;2.统一规划布局,保留老字号,融入新业态,构建丰富的业态系统;3.挖掘地域人文历史,融入新技术,激发历史文化要素新活力;4.运用"业态+历史文化要素"联动模式,相互引流.以期为相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提供参考.

    太谷古城空间句法GIS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活力

    基于时空演化的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公平绩效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王笑文陈宇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布局对于保障人民生活权利及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探究人口密度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程度是评价社会公平的关键.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多期POI数据,首先采用核密度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四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演化规律和设施聚集特征,以此作为社会公平评价的基础,其次运用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方法,选取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和医疗两类设施进行社会公平绩效评价.研究发现:1.八年间设施总体格局呈现"核心—分散"圈层扩散的结构,不同类型设施在空间演化、聚集程度和分布方向上都有所差异.2.从空间布局的演化规律来看,各类设施以核心区为中心向北部和东北部圈层扩散,东部地区设施仍然分布较少.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公平,但仍然存在极值情况,设施空间配置不均衡以及人口密度与设施不匹配是造成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本文能有效的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方向提供动态监测依据,以期为深圳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社会公平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区位熵绩效评价

    艺术介入城中村更新模式的探析与思辨

    刘晨璇丁可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的存量时代更加注重利用原有基础进行场地优化,更加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描述,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其更新政策进行总结.从艺术属性角度分析艺术介入城中村的可行性,阐述城中村所具备的艺术基因,举例说明艺术介入的三种不同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艺术行为所解决城中村不同层面问题的可能性,反思艺术介入所面临的困境.

    艺术介入城中村更新城市更新更新模式

    城市更新背景下日常生活多样性的重塑:记忆、社区与公共空间

    朱晔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的时期,联动地引发了政治与社会、空间与文化的全面转型,城市更新作为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品质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成为了城市空间开发和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城市更新"作为论述背景,对记忆空间、社区空间、公共空间三个相互关联的议题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经由空间实践重塑日常生活多样性的可能.

    城市更新记忆空间社区空间公共空间

    嵌入需求转译系统的社区微改造模式探索

    郑嫣曾加贝李耀星刘羽茜...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历了城市更新的社区与社会转向后,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社区微改造实践,广州市社区设计师通过与在地的社会群体协商以及与信息、艺术等技术系统联结,对社区微改造的规划与建筑技术进行公众化转译,并使得这一行动者网络以需求转译系统的样态呈现出来.通过嵌入需求转译系统,形成公众参与、需求采集、数据转译、设计实施的项目全周期微改造模式,可适用于不同社区场景,借助数字化技术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与运营潜力.

    社区微改造城市更新公众参与行动者网络治理结构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青海河湟谷地孟达大庄村和专堂村为例

    孟凡瑜兰俊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产生的影响,以位于青海河湟谷地的撒拉族孟达大庄村和藏族专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村落发展的过程中村落空间形态的追溯、梳理和分析,总结历史上该民族地区村落营建的规律;以现代化进程中村落在建筑形制和村落形态上的变化,分析探讨大工程建设等事件对村落形态演变的影响,进而探寻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机制和逻辑.

    现代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孟达大庄村专堂村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路径研究——以云南省石屏县为例

    胡清碧周峰越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利用需持续研究.当前,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个村落,且在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空心化现象严重、同质化发展现象突出问题,亟需新的研究视角.为此,本文聚焦集中连片视角,针对传统村落密集度较高的地区,提出"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强化村落内在联系","资源特征识别、确定集中连片分区","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促进资源流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路径,并以石屏县传统村落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石屏县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空间研究——以热拉村为例

    蒋思玮黄诗艺李西熊薇...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鉴文化生态学视角,基于聚落学整体论观点,以嘉绒藏区的热拉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在地调查的基础上,挖掘与分析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特征及其蕴含的空间内涵,并从人地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传统聚落的保护发展建议,以期为热拉村的保护和嘉绒藏区传统聚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文化生态学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