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双月刊

2095-3097

zhuanhuayixue@sina.com

010-6695850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信息科

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比分析急诊普通外科分级系统与东京指南(2018)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评估价值

    张国平汪东树凌新建李贺...
    499-504,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东京指南(2018)(TG 2018)与急诊普通外科(EGS)分级系统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治疗结局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本次住院期间行LC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结局,对比分析TG 2018与EGS分级系统不同分级患者治疗结局,对TG 2018分级及EGS分级系统进行定量评分,比较不同治疗结局患者定量评分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 2018、EGS分级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参照TG 2018分级标准,179例患者中Ⅰ级31例、Ⅱ级112例、Ⅲ级36例.不同TG 2018分级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入住ICU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EGS分级标准,179例患者中Ⅰ级97例、Ⅱ级53例、Ⅲ~Ⅴ级29例.不同EGS分级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入住ICU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情况患者TG 2018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C中转开腹患者EGS定量评分显著高于单纯LC患者(P<0.05).围术期并发症患者TG 2018定量评分、EGS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围术期无并发症患者(P<0.05);术后入住ICU患者TG 2018定量评分、EGS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未入住ICU患者(P<0.05);术后住院时间≥7 d患者TG 2018定量评分、EGS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住院时间<7 d患者(P<0.05).TG 2018分级和EGS分级对患者LC中转开腹、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入住ICU及术后住院时间≥7 d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8(P>0.05)和0.745(P<0.05)、0.791(P<0.05)和0.747(P<0.05)、0.785(P<0.05)和0.782(P<0.05)及0.693(P<0.05)和0.610(P<0.05).结论 TG 2018分级系统及EGS分级系统对急性胆囊炎LC患者治疗预后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TG 2018分级系统对腹腔镜中转开腹的预测价值较低,但TG 2018分级系统提供了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并指导了临床决策,2种分级系统均有各自的优劣,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2种分级系统综合运用,以早期预测LC中转开腹高风险患者,同时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治疗决策.

    胆囊炎,急性EGS分级系统东京指南(2018)手术预后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与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

    刘斌陈传新张睿周逢春...
    505-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的CT特征与不同病理类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且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磨玻璃结节,病灶共165个,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良性病灶)、B组(原位癌)及C组(包括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其中A组患者50个,B组64个,C组51个.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GGN的CT征象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 3组病灶直径大小、平扫密度、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穿行征、支气管征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病灶直径大小、平扫密度、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的CT征象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灶直径大小、平扫密度、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穿行征、支气管征的CT征象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对原位癌诊断的价值分析中,病灶直径大小、平扫密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0.736,而2个指标联合预测概率AUC为0.826,相较于每个指标均显著提升(P<0.05);CT征象对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中,其中病灶直径大小、平扫密度、血管穿行征的AUC分别为0.709、0.779、0.732,而2个指标联合预测概率AUC为0.868,相较于每个指标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 病灶体积越大、密度越高,GGN浸润性腺癌可能越大;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穿行征能够鉴别诊断GGN的良恶性.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肺腺癌磨玻璃结节Logistic模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510页

    鼻呼气一氧化氮检测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邱志利袁小东胡春凤熊傲雪...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呼气一氧化氮(nNO)检测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9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9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情况,根据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n=84)和无效组(n=12).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后nNO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nNO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9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显效51例(53.12%),有效33例(34.38%),无效12例(12.50%),总效率为87.50%(84/96).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n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及无效组的nNO均升高(P<0.05),且相比无效组,有效组nNO更高(P<0.05).有效组Lund-Macka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无效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OR=2.620,95%CI:1.516~4.526)、nNO(OR=2.821,95%CI:1.738~4.577)是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nNO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41~0.936).结论 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后nNO会升高,术后检测nNO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鼻呼气一氧化氮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评估Logistic模型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宋燕飞王同聚王建格张荣凯...
    516-520,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方法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64例,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的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64例,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和术后7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收集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7 d血清BDNF水平更高,TNF-α、IL-6、CRP水平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代谢物分析找出110个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涉及多类别,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代谢物涉及多种关键生物过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的微创手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较好代谢调控效果.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炎性因子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打印,三维代谢组学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江华陈芳赵里拉何晓华...
    52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至2023年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经细菌培养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P)菌株的2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CRKP组(125例)和非CRKP组(163例),统计分析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0至2023年住院患者CRKP感染检出率逐年升高,CRKP感染的标本主要为痰液(68.00%),125例CRKP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60.00%).CRKP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感染部位个数均高于非CRKP组(t值分别为9.092、4.295、8.006、26.020、11.688,P<0.05),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占比(44.00%)、暴露抗菌药物种类≥2种占比(52.00%)均高于非CRKP组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占比(25.77%)、暴露抗菌药物种类≥2种占比(20.25%)(x2值分别10.529、31.7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时间[OR(95%CI):3.034(1.844~4.992)]、机械通气时间[OR(95%CI):2.773(1.788~4.302)]、感染部位个数[OR(95%CI):3.743(1.980~7.078)]、暴露抗菌药物种类≥2种[OR(95%CI):4.104(1.991~8.459)]均为影响住院患者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KP感染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且CRKP感染发生受临床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对高危患者应及时进行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CRKP感染发生,从而遏制CRKP进一步传播.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高危因素Logistic模型

    IL-1β、IL-12p70及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刘战地张辉马伟立孙明玥...
    525-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结核病(T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种细胞因子对TB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TB 40例纳入TB组,非TB 55例纳入NTB组.比较2组血清中IL-1β、IL-12p70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TB组IL-1β、IL-12p70水平较NTB组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12p70及其联合检测诊断TB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0.719、0.738,约登指数分别为0.368、0.442、0.441.IL-1β、IL-12p70水平高于其最佳截断值者(阳性者)分别有49例(51.6%)和46例(48.4%),两者联合检测阳性者49例(51.6%).进行x2检验可见,3种检测方法与TB-DNA检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Kappa一致性可见,3种方法的一致性均<0.4,一致性不理想(P<0.001).结论 IL-1β、IL-12p70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TB;IL-1β、IL-12p70检测对TB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结核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2p70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在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叉头状转录因子p3的表达水平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李金巍钱晓蕾武海博
    528-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mRNA表达水平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MPP患儿,根据MPP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75例)和重症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血分离出PBMC,测定并对比各组PBMC中IL-17、IL-10、Foxp3 mRNA表达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症MPP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PP患儿在PBMC中IL-17 mRNA表达水平上,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0、Foxp3 mRNA表达水平上,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PBMC中IL-17、IL-10、Foxp3 mRNA表达水平诊断重症M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913、0.908.MMP病情严重程度与PBMC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10、Foxp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MPP患儿PBMC中IL-17 mRNA表达上调,IL-10、Foxp3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MPP严重程度相关,检测PBMC中IL-17、IL-10、Foxp3 mRNA表达水平对重症MM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叉头状转录因子P3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531页

    血清ox-LDL、LH/FSH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的关系

    鲁俊刘永红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PCOS不孕症患者160例(PCOS不孕症组),和同期健康女性80例(对照组),根据治疗结局将PCOS不孕症患者分为结局不良组(99例)和结局良好组(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ox-LDL水平和计算LH/FSH.以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ox-LDL、LH/FSH水平对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PCOS不孕症组血清ox-LDL、LH/FSH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160例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不良率61.88%(99/160).结局不良组血清ox-LDL、LH/FSH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P均<0.05).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ox-LDL、LH/FSH(P<0.05).血清ox-LDL、LH/FSH水平联合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ox-LDL、LH/FSH水平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 血清ox-LDL、LH/FSH水平升高与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不良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其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女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黄体激素/卵泡刺激素治疗结局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