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同源性

    萧晨路韩立中杨之涛徐玉敏...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临床分布、耐药性表型及基因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分离的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7株,使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MO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肉汤稀释法确认黏菌素敏感性,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7株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血液中分离率最高(4株占23。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11株占64。7%);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100%;均携带blaSHV和blaTEM,未检出mcr基因;其中16株(94。1%)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ST-11型;17例分离出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均合并多种基础疾病,13例(76。5%)为男性,年龄(37~96)岁,住院天数(33~146)天,9例(52。9%)死亡,4例(23。5%)检出前未接受任何黏菌素相关治疗;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部位分离的15株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进化关系上具有同源性。结论 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广泛耐药菌株,大多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治疗难度大,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耐药菌株防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学耐药基因同源性

    某三甲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耐药基因及其同源性

    吕岩吕承秀李庆孙晓琳...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探讨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为控制院内传播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淄博市第一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鉴定为CRE的菌株,通过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对CRE菌株进行耐碳青霉烯表型筛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菌株进行耐碳青霉烯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并通过接合实验研究耐药基因的传播能力,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的同源性关系。结果 CRE菌株中,大肠埃希菌54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blaNDM-1阳性38株、blaOXA-23阳性9株、blaOXA-48 阳性7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blaKPC-gp 阳性3株、blaKPC-qc 阳性 3 株、blaOXA-48阳性9株;接合实验结果证实blaNDM-1和blaKPC-gp可以通过接合实验进行传播;大肠埃希菌的ST类型为ST10、ST23、ST131、ST117型,聚类分析发现其分属于不同的克隆群;肺炎克雷伯菌的ST类型为ST11、ST23和ST342型,聚类分析发现其分属于不同的克隆群。结论 本地区CRE菌株中,bla NDM-1是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基因,blaOXA-48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主要基因;MLST分型聚类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个克隆复合群的克隆性传播,医院应加强院感防控和监测。

    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目耐药基因接合实验多位点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

    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循环组蛋白和NLRP3炎症小体对预后的价值

    滕旭升丁颖威陈琳华宏军...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引起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循环组蛋白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3例,死亡组37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循环组蛋白、NLRP3炎症小体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65。59%,革兰阳性菌24株占25。81%,真菌8株占8。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高水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循环组蛋白、NLRP3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循环组蛋白临界值为0。30 mg/L时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82%、83。93%,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NLRP3炎症小体mRNA相对表达量临界值为1。98时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8。37%、67。57%,AUC为0。823。结论 老年人及高水平MODS评分、循环组蛋白、NLRP3会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循环组蛋白及NLRP3炎症小体均可作为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循环组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感染性休克预后病原菌影响因素临床价值

    替加环素不同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任俊丽彭芳辰周煊平鲁汝淇...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CS)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比阿培南)治疗成人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以替加环素为基础联合CS(T+CS组,43例)或碳青霉烯类药物(T+C组,47例)治疗的CRAB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结局。Kaplan-Meier法评估两治疗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相似,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数据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C组患者相比于T+CS组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和发生感染性休克的例数更多(P<0。05);T+C组比T+CS组患者30 d病死率和微生物清除失败率高(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CRAB肺部感染患者,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相较于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

    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基因

    吴迪魏铭曾鞾甘德智...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鲍氏不动杆菌感染VAP患者665例,根据是否为CRAB感染分为耐药组265例和非耐药组400例,检测CRAB携带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VAP患者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株CRAB菌株检出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为blaOXA-51、blaADC、blaOXA-23,检出率分别为100。00%、95。47%、79。62%;主动外排泵基因abeM、adeJ、macB和craA检出率均为1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水平<35 g/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入住ICU时长>7 d、机械通气时长>7 d、气管切开、CRAB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长>7 d、CRAB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种数两联及以上均为VAP患者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患者CRAB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分离的 CRAB 菌株主要耐药相关基因包括 blaOXA-51、blaADC、blaOXA-23、abeM、adeJ、macB、craA、abeS、emrB、adeB、emrA。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危险因素耐药相关基因

    细菌性肺炎患者CD40L、CD64、sTREM-1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冯贺强吴鸿滨张彩红何丽杰...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0配体(CD40L)、簇分化抗原64(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42例和预后不良组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0L、CD64、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及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IS、APACHE Ⅱ评分及高水平CD40L、CD64、sTREM-1是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4。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CPIS、APACHE Ⅱ评分及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偏高有关,且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细菌性肺炎CD40配体簇分化抗原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危险因素预测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学及MCP-1、miR-21、lncRNA NEAT1的预测价值

    刘瑞赵敏孟曼曼陈俊岚...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及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3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04例和未感染组299例,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P-1、miR-21、lncRNA NEAT1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出菌株125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为76。00%;感染组患者血清MCP-1、miR-21、lncRNA NEAT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MCP-1、miR-21、lncRNA NEAT1联合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6,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4。62%。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MCP-1、miR-21、lncRNA NEAT1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更高。

    慢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病原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微小核糖核酸-21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预测价值

    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许春香储虹崔英汪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194例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依据是否伴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160例,收集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7。53%(34/194);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8株占19。05%,革兰阴性菌30株占71。43%,真菌4株占9。52%;透析龄≥60个月、住院次数≥3次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0。382+透析龄≥60个月× 0。617+住院次数≥3次×0。783,该预测概率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4。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透析龄长、住院次数多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腹膜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特征及临床分离株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储美萍钱静娟程亮毛昕妍...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临床分离株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及临床分离株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咳嗽咳痰、发热占比较高,分别为77。88%、27。88%;伴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占比较高,分别为31。73%、23。08%;有斑片结条索、支气管扩张改变、空洞占比较高,分别为100。00%、81。73%、51。92%;10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及堪萨斯分枝杆菌的占比较高,分别为44。23%、25。00%、12。50%及10。58%;主要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阿米卡星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临床可通过病原菌培养、临床症状、合并症及影像学特征等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及时诊断,且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及堪萨斯分枝杆菌占比较高,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抗菌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特征耐药性

    miR-146a和miR-181a及MIF诊断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黏膜炎症的临床价值

    刘青刘琴徐云许智越...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146a、miR-181a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发生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142例和Hp阴性组66例,并选取同期2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检测miR-146a、miR-181a和MIF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6a、miR-181a和MIF对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miR-146a、miR-181a和MI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上述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与胃痛、反酸、烧心、Hp感染史、饮食习惯、发病部位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46a、miR-181a和MIF联合检测诊断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临床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8、88。70%和75。80%。结论 miR-146a、miR-181a和MIF在慢性胃炎及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呈现高表达,其在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高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诊断价值较高。

    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炎症微小RNA-146a微小RNA-181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