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头孢托仑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施琦雪齐怡心郭曼杨佳惠...
    2721-2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头孢托仑与头孢卡品等头孢类抗菌药物及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头孢硝噻吩颜色反应筛选产β-内酰胺酶临床菌株,超声破碎后离心获得含β-内酰胺酶上清液,进而测定酶与不同抗菌药物底物共孵育后底物特征紫外吸收值的变化,以一代头孢头孢噻吩水解率为100%,计算抗菌药物的相对水解率来评价头孢托仑等抗菌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 头孢托仑对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托仑的平均相对水解率均低于12%,其他两种三代头孢的相对水解率均超过了 30%,而对二代头孢如头孢克洛,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均在85%以上;β-内酰胺酶标准品对头孢托仑和头孢卡品的反应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与头孢托仑的亲和力相较于头孢卡品弱,稳定性更强;耐药诱导实验显示,相较于头孢呋辛酸、头孢地尼和阿莫西林,头孢托仑对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现出缓慢上升。结论 头孢托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相对水解率均为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相对水解率位于所测抗菌药物前列,表明头孢托仑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稳定性最强。

    头孢托仑细菌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诱导稳定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可行性

    王静霞张涛胡春琼贺建华...
    2727-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可行性及对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与联合组41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联合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疗效,病情归转情况,分析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H-FABP、CRP、PCT、免疫指标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细菌清除率更高(P<0。05);治疗7 d后,两组全血CD8+及血清H-FABP、CRP、PCT水平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全血CD4+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水平上升(P<0。05),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10/41),与对照组15。91%(7/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具有可行性,疗效确切,可促进病情转归,改善血清H-FABP、CRP、PCT水平,降低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脓毒症休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氢化可的松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病情归转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分离株耐药性及CXCL5基因多态性与青霉素敏感性

    杨茂郭述强蒲盛蓝李玲...
    2732-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道肺炎链球菌分离株耐药情况及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基因多态性与青霉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82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组,8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及CXCL5基因多态性与青霉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90。24%)、阿奇霉素(89。02%)、四环素(86。59%)、克林霉素(84。15%)耐药严重,对利奈唑胺(100。00%)、头孢吡肟(98。78%)、青霉素(90。24%)、头孢曲松(97。56%)、头孢噻肟(97。56%)、氯霉素(91。46%)较为敏感;研究组CXCL5基因rs425535位点AA、AG基因型、A等位基因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GG基因型、G等位基因分布低于对照组(P<0。05);CXCL5基因rs425535位点AA、AG、GG基因型与A、G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青霉素敏感性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利奈唑胺、头孢吡肟、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氯霉素较为敏感,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与CXCL5基因多态性有关,且CXCL5基因多态性与青霉素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CXC趋化因子配体5基因多态性青霉素敏感性

    老年肺癌放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与FOXO3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郝松艳亚国伟徐海丽
    2736-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LC)放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叉头盒O组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特定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LC患者213例,按照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47)和非感染组(n=166),对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检测两组FOXO3A基因rs12212067位点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放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比为62。50%;感染组FOXO3A基因rs12212067位点TT、TC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TNM分期Ⅳ期、治疗方案为放疗或(和)化疗占比、化疗周期>4周期、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化疗周期是接受放化疗的老年LC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LC放化疗患者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FOXO3A基因rs12212067位点TT基因型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基因型,年龄和化疗周期是接受放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

    肺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叉头盒O组转录因子3A基因多态性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及TGF-β转导途径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朱辉刘宇臧璇孙子凯...
    2741-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感染病原学特征及TGF-β转导途径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35例为IE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分析IE组分离病原学特征,检测两组炎性因子指标、TGF-β转导相关蛋白表达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IE组35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30。56%),革兰阳性菌24株(66。67%),真菌1株(2。78%);与对照组比较,IE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升高(P<0。05),TGF-β1、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CD4+CD25+水平降低(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TGF-β转导途径相关蛋白异常高表达,并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通过介导T淋巴细胞活化进而干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TGF-β转导途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免疫调节炎症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肠道和口咽部定植菌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宋晓超金美娟丁蔚王毛俊...
    2745-2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口咽部和肠道定植菌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2月血液净化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筛查和血培养微生物信息,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3 686例HSCT患者发生血流感染256例次(6。95%),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81。25%)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与主动筛查革兰阴性定植菌分布较为一致;血流感染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耐药率高于口咽拭子组(P<0。05),铜绿假单胞菌仅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仅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血流感染组与直肠拭子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和构成比均较高,两组药敏结果多无统计学差异;口咽拭子组CRKP检出率和构成比较高,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血流感染组(P<0。05);直肠拭子组和口咽拭子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定植继发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5。45%和18。52%。其中,口咽拭子组CRKP定植继发血流感染率为31。25%,直肠拭子CRKP、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和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CRECL)定植继发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8。03%、11。11%和15。38%,耐药谱高度相似。CRKP对阿米卡星、磷霉素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00%~33。33%,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高达40。98%~56。25%。结论 应重点主动筛查HSCT患者肠道CRE定植菌和口咽部CRKP定植菌,疑似血流感染及时结合其耐药特点指导感染防控。

    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流感染定植菌病原菌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

    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胡闻华吴鑫莲路嘉程
    2752-2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60例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进行治疗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予以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及胃肠分泌功能,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Hp根治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Hp 根治率为 90。00%(72/80)、93。75%(75/80),高于对照组的 77。50%(62/80)、83。75%(67/8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腹痛、上腹胀及食欲不振缓解时间更短(P<0。05);治疗4周后,两组TLR4、MyD88、NF-κB、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动素(MTL)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 胃复春胶囊治疗Hp感染胃溃疡可调节TLR4、MyD88、NF-κB表达,改善胃肠分泌功能,促进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可提高疗效及Hp根治效果。

    胃复春胶囊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胃溃疡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胃肠分泌功能临床疗效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和TNF基因微卫星多态性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表达

    王志芳高薇张宁陈雨桐...
    2757-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微卫星多态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变化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C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和70例EC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收集E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血浆TNF基因微卫星多态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水平表达,分析TGF-β1、Smad2、Smad3、Smad7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60例EC患者共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7。21%)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革兰阳性菌(26。23%)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较高,真菌(6。56%)占比较少;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浆中TNF基因微卫星分型TNFc 1/1基因型、TNFc1等位基因占比较高(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 TGF-β1、Smad2、Smad3 和 Smad7 蛋白水平升高(P<0。05);TGF-β1、Smad2、Smad3 和Smad7联合检测对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7。14%,敏感度为86。67%。结论 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血浆中TNF基因微卫星分型TNFc1/1基因型、TNFc1等位基因占比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变化有关,TGF-β1、Smad2、Smad3和Smad7联合检测对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食管癌肺部感染多态性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通路病原菌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徐朋卞炳皓郭璇徐懿...
    2762-2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成人肝移植术患者300例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学分布特点。结果 300例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后感染42例,感染率为1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糖尿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中冷缺血时间偏长,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腹盆腔内组织及上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术前有糖尿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中冷缺血时间偏长,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肝移植术后感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菌

    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孟令凯潘立峰李大勇王宁...
    2766-2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54例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随机选取133例AP未并发胰腺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低氧血症、禁食时间>15 d、胃肠功能障碍时间>2 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 d均为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x2=9。722,P=0。285);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Logit(P)>0。234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3,95%CI为0。764~0。88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1。43%。结论 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与并发低氧血症、禁食时间、胃肠功能障碍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有关,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

    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