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

    买三月路丽苹刘萱董钦才...
    3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6 日-12月31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确诊的226例COVID-19 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住院同科室有感染征象但未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新冠核酸阴性患者247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分布等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总人群的肌酸激酶CK水平及异常增高比例均升高(P<0。05),其中CK水平升高以老年人(≥60岁)、刚成年(16岁~)以及幼儿(1岁~)最为显著(P<0。05),LDH水平增高及异常增高比例以幼儿(1岁~)最为显著(P<0。05)。结论 COVID-19 Omicron感染患者的肌酸激酶CK升高以成年患者为主,而在婴儿中LDH升高更为常见,上述结果可为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COVID-19Omicron变异株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老年幼儿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

    王升杨金兰刘如品芦乙滨...
    376-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将人院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的8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06例设为未感染组,依据检出病原菌种类的数量将感染组分为两个亚组,即单菌感染组50例和多种病原菌(复数菌)感染组32例;对比对照组与感染组、单菌感染组与复数菌感染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归纳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和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单菌组和复数菌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菌组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比例高于单菌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结合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复数菌

    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关联

    黄艳郭静魏大闯张瑜...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5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85例)和非感染组(488例);归纳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检测TGF-β1、Smad2、Smad3表达水平;比较两组TGF-β1、Smad2、Smad3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F-β1、Smad2、Smad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时间、糖尿病、联用抗菌药物、二次手术、术后住院天数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1。912、1。984、2。356、1。996、2。128,P 均<0。05);感染组 TGF-β1、Smad2、Smad3 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绘制ROC曲线获得TGF-β1、Smad2、Smad3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765、0。731和0。858,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7。10%,88。00%。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TGF-β1/Smads信号通路被激活;联合检测TGF-β1、Smad2、Smad3有助于诊断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临床可根据危险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心脏手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诊断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MDRO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

    徐钰唐黎明马玉亮黄洪亮...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MDRO感染情况分为MDRO感染组(n=25)和无MDRO感染组(n=195);收集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并统计MDRO感染现况及病原菌特点,分析MDRO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中MDRO感染25例,感染率为11。3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76。92%,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株占19。23%;真菌1株占3。85%;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等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严重,对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较敏感;年龄、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MDRO感染率较高,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等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严重,对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较敏感。临床可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耐药危险因素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彭婷婷邓殉张山
    390-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某三甲医院ICU完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72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41)和对照组(n=13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多因素联合应用的预警模型,总结感染组患者病原菌情况。结果 糖尿病、体外循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LYM)是保护因素(P<0。05);由危险因素构建的Log(P)预警模型,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警效能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84(0。769~0。969);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70。59%)为主,其中鲍氏不动杆菌(36。76%)为主要菌株。结论 糖尿病、体外循环时间、ASA分级Ⅲ~Ⅳ级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LYM为保护因素,临床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测和预警,并及时依据感染菌株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病原学危险因素

    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腹水病原菌及VDR基因多样性与其预后的关系

    李强孙贝贝赵春虎王睿...
    395-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腹水病原菌及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样性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及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8例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05例)和预后不良组(53例);统计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腹水病原菌、患者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258例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腹水标本中共检出269株病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预后不良组VDR基因FokI位点CC基因型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TT基因型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为TT、器官障碍数目、膀胱压、休克、血清甘油三酯(TG)是急性胰腺炎继发医院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继发院内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对有相关症状或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胰腺炎医院感染腹水病原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样性预后危险因素

    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炎症水平的影响

    姚文超陈垍航蒋臻赵小波...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建立感染性骨缺损模型,将30只建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检测、骨密度、骨灰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相关mRNA表达量、CGRP/PI3K/Akt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CGRP、PI3K、Akt mRNA表达量、CGRP、PI3K、Akt表达量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核因子κB(NF-κB)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IGF-1、FGF-2、CGRP、PI3K、Akt mRNA表达量、CGRP、PI3K、Akt表达量升高,IL-10、TNF-a、NF-KB降低(P<0。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IGF-1、FGF-2、CGRP、PI3K、Akt mRNA 表达量、CGRP、PI3K、Akt 表达量升高,IL-10、TNF-a、NF-κB 降低(P<0。05)。结论 采用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干预,可使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生长因子表达升高,并减轻炎症因子水平,促使大鼠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GRP/PI3K/Akt通路有关。

    感染性骨缺损丹参提取物大鼠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和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路瑶鞠文艳苗月孙伯艳...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和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3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组,另择同期132例胎膜早破未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纳入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孕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母婴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孕产妇合并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30。00%)、B族链球菌(12。50%)、假丝酵母菌(10。00%)为主,且混合感染(20。00%)较为常见;研究组结合珠蛋白基因Hp2-2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结局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和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占比最高为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较为常见。结合珠蛋白基因Hp2-2基因型孕产妇具有易感性,可影响母婴结局。

    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母婴结局

    2017-2021年某儿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综合干预感控措施效果及其耐药基因

    殷丽军武娜娜缪瑾杨韦菁...
    410-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儿科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综合干预措施效果及其耐药基因。方法 选取2017-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患儿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对上述患儿入院后48 h以内以及住院期间每周一次在上呼吸道和肠道进行主动筛查,2018年1月开始对主动筛查及临床送检标本检出CR-GNB阳性患儿实施集中安置,比较CR-GNB主动筛查率、定植率、集中安置率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碳青霉烯酶基因,对其耐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2017-2021年肛咽拭子CR-GNB主动筛查率均逐年增加(P<0。001),上述高风险部门共有28。46%(916/3 219)CR-GNB阳性患儿采取了 A/B集中安置措施,随着A/B集中安置率的提高,住院时间>7 d的患儿CR-GNB定植率呈现下降趋势(P<0。001),同时医院感染率从2017年的1。16%(153/13 190)下降到2021年的0。29%(28/9 774)(P<0。00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基因是 blaNDM-i(52。00%,26/50)、blaKPC-2(42。00%,21/50)和 blaDHA-i(26。00%,13/50),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均检出blaOXA-23耐药基因,仅有3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耐药基因,1株为blaBIC,2株为blaVIM-2。结论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CR-GNB主动筛查及A/B等级的隔离安置措施能降低CR-GNB定植及医院感染率。

    主动筛查病人安置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定植KPCNDMOXA-23综合干预感控措施感染监测

    入院早期感染标志物及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林夏云罗亚凤王文张新卉...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入院早期感染标志物及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其后续住院治疗期间病情转归分为重症组(48例)和普通组(56例),选取同期110名接受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红细胞沉降率(ESR)、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重症组和普通组患儿的感染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4+、CD8+、CD4+/CD8+均低于对照组,重症组患儿的 PCT、CRP 高于普通组,CD4+、CD4+/CD8+均低于普通组(P<0。05);PCT、CRP、CD4+、CD4+/CD8+预测儿童细菌性肺炎病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CD8+AUC最高,其次为PCT,CD4+/CD8+的灵敏度最高,CRP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与普通细菌性CAP患儿比较,重症CAP患儿在入院早期即可表现为PCT、CRP等感染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检测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患儿病情的参考依据。

    感染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儿童细菌性肺炎病情预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