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锌转运蛋白4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臧杰高明虞武斌丁琼...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锌转运蛋白 4(Zinc Transporter 4,ZIP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临床价值、生物学功能以及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GEPIA、UALCAN)和实验分析(qPCR、western blot)用于确定ZIP4在乳腺癌患者癌与癌旁中的表达水平.使用 UALCAN以及KM plotter数据库进一步明确ZIP4 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通过细胞克隆形成、EDU实验研究ZIP4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确定ZIP4 在乳腺癌中的共表达谱,并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以明确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 ZIP4在乳腺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ZIP4 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的临床病理以及预后相关.敲低ZIP4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此外,富集分析表明ZIP4 可能通过参与染色体分离、细胞周期和核糖核酸转运等生物学过程调控乳腺癌进展.结论 高表达的ZIP4 能够显著增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并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乳腺癌锌转运蛋白4调控作用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金晶吴水莲郭可俊
    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022年 8月至 2023 年 8 月杭州市肿瘤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收治的 7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杭州市肿瘤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接受体检的 70 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外周血CD4+、CD8+细胞、PD-1 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外周血CD4+细胞低于对照组,CD8+细胞、PD-1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细胞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CD8+细胞、PD-1 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PD-1水平升高,且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应予以密切重视.

    结肠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程序性死亡因子-1相关性

    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对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预测价值

    柳东之邵弘毅罗宇文琪...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对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1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于本院收治的 110 例急诊创伤患者,其中,有 5 例患者因转院、死亡等退出本次研究,最终有 105例患者纳入,并将其按插管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 35 例低血压组、70 例非低血压组,均在麻醉前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FTc,统计分析临床基本资料.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析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因素及颈动脉 FTc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发生情况主要与年龄、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休克指数(SI)有关(P<0.05).与非低血压组对比,低血压组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FTc水平表达有所升高(P<0.05).以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情况为因变量,选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变量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动脉血氧饱和度、插管前MAP、APACHEⅡ 评分为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FTc对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预测有较高的的临床价值(P=0.001).结论 观察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通过颈动脉FTc可有效提高对急诊创伤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急诊创伤气管插管低血压

    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中CD117、DOG-1、CD34、Ki6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郑雷于宏伟金丹雯钱立勇...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117、DOG-1、CD34、Ki67 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至本院就诊的 82 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 CD34、DOG-1、CD117、Ki67 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 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 5 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82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CD117、DOG-1、Ki67 阳性分别为 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 阳性 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 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 年RFS分别为 2.44%(2/82)、28.05%(23/82)、76.83%(63/82).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核分裂数、性别与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靶向用药、破裂情况、肿瘤部位、危险度、Ki67指数、细胞形态与OS、R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化蛋白的指数与OS、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标志物是明确GIST诊断的指标,核分裂数、靶向用药、Ki67指数等与GOST预后有相关性,免疫组化蛋白在确诊、估测和治疗GIST方面有显著优势,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临床特点预后

    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AMS模式的应用

    余文英汪婉君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180 例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14.44%(26/180)设为感染组,85.56%(154/180)设为未感染组,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180例患者中 107例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10.28%,该时间段选取的患者接受传统的抗生素药物管理办法,故而设为干预前组(n=107),再等比例选取 2022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该时期患者接受AMS模式(设为干预后组).对比两组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手术用时、双J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长、结石直径大、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结石负荷大、合并肾积水与术后感染有关.经分析,干预后组的术前<2h用药、术后停药时间<24 h、24 至 48 h、药物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给予AMS模式,有助于抗生素使用规范的建立,提高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水平,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AMS模式围手术输尿管结石抗生素钬激光碎石术影响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探讨

    王泉梅赵倩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微创电切术,观察其影响术后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宫腔镜电切手术.根据 1年内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情况,将其分为未妊娠组、妊娠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一般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临床结局的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预后情况的效能分析.结果 术后 1 年妊娠患者为 67例,未妊娠患者为 31例.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息肉直径、息肉数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息肉直径≥10 mm、息肉个数多、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不均衡表达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年龄≥35 岁、息肉直径≥10 mm、息肉个数多及其联合预测对患者预后情况均具有一定效能,其中联合预测的效能最高(AUC=0.858).结论 年龄≥35岁、息肉直径≥10 mm、息肉个数多、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不均衡表达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雌激素受体术后妊娠影响因素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LH1、PMS2、MSH2及MSH6的表达和病理意义

    张彪孙勤丰
    26-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LH1、PMS2、MSH2 及MSH6 的表达和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于 2020 年 2 月至2023 年 2 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10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组织中的错配修饰蛋白MLH1、PMS2、MSH2 及MSH6 表达情况,统计纳入人群的错配修饰蛋白的缺失情况.分析其稳定性和强度,同时探究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所纳入的 100 例患者中包括有 48 例直肠缐癌患者,52例结肠癌患者.MLH1 表达缺失 12例(12%)、MSH2 表达缺失 7例(7%)、PMS2 表达缺失 13 例(13%)、MSH6 表达缺失 9 例(9%).年龄对于稳定性具备一定的关联性,P<0.05,而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分化程度和其稳定性没有显著关联性,P>0.05.直肠腺癌组织中的MLH1、PMS2、MSH2及MSH6表达均显著高于癌周边组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H1、PMS2、MSH2及MSH6的表达和肿瘤的稳定性和表达强度具备一定的关联,对结直肠缐癌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直肠癌病理意义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化

    MRKH综合征的多种途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谷云霞俞琤陈静胡玲...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总结MRKH(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综合征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不同途径检查方式包括经腹部超声及阴道探头经直肠、经会阴超声检查方法在诊断MRKH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 30例 MRKH综合征患者,对比分析其经腹部超声、阴道探头经直肠、经会阴超声检查MRKH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的检出率,采用 Fisher精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腹部超声联合阴道探头经直肠、经会阴超声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中任何一种检查方式.结论 MRKH综合征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极高的特异性,联合应用经腹部超声及阴道探头经直肠、经会阴超声检查对MRKH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另一个金标准.

    超声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原发性闭经

    虚拟现实可视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冯黎莉盛理超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可视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可能产生的潜在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8 月在本院行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样本 98 例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 例),进行相关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在术前访视时增加佩戴VR设备,记录两组病例心理状态的评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疼痛的程度[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的SAS评分,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 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R可视技术对降低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可提升妇科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理学作用的缓解术前焦虑的良策而大力推广.

    虚拟现实技术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满意度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及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

    杨海健梁哲浩洪秀宇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肝囊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19年 6月至 2022年6 月本院收治的 78 例肝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各 39 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肝代谢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GP73、PDA3 及CHI3L1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66.67%),对照组临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28.20%vs.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应用在肝囊肿中,在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肝脏代谢功能指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肝囊肿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代谢功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