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共振评估膝关节皮下脂肪厚度与髌骨软骨软化相关性研究

    王洋蒋臻
    356-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皮下脂肪组织厚度(SFTT)是肥胖的代表性标志.本研究通过膝关节 1.5T磁共振成像(MRI)来确定SFTT与髌骨软骨软化症(CP)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就诊于本院行膝关节 MRI扫描的 320例患者,测量髌前 SFTT(PSFTT)和内侧SFTT(MSFTT),并依据是否存在CP将其分为CP组(160例)和非CP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SFTT和MSFTT的差异.结果 女性和男性CP患者的PSFTT和MSFTT值均高于非CP患者(P<0.001);所有CP分级和无 CP的患者中女性的 PSFTT和 MSFTT测量值高于男性(P<0.001);PSFTT和MSFTT总体测量值与CP分级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MSFTT测量值与CP分级呈中度正相关,而 PSFTT测量值与CP分级呈强正相关性;女性患者的PSFTT和MSFTT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男性的PSFTT和MSFTT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敏感性乘以特异性的最高时的PSFTT值为 5.80 mm作为提示CP存在的cutoff值(敏感性 80.0%,特异性 82.9%),MSFTT的cutoff值为 25.615 mm(显示 84.4%的敏感性和 75.7%的特异性).结论 SFTT与CP及其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皮下脂肪髌骨软骨软化症磁共振成像肥胖、膝关节损伤

    乳腺癌根治术前分期应用MR-ADC值诊断的临床价值

    谢浩顾海悦胡高峰
    359-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前分期应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MR-ADC)值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90 例,纳入时间为 2015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Ⅰ~Ⅱ期组(n=51)、Ⅲ期组(n= 39),两组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核磁(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 DWI及 DCE-MRI指标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WI与DCE-MRI的相关性;评估DWI及DCE-MRI指标诊断乳腺癌病理分期的价值.结果 Ⅲ期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Ve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Ktrans、Ke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ADC分别与Ktrans、Kep呈明显负相关(r=-0.321、-0.483,P均<0.05),ADC与Ve呈明显正相关(r=0.502,P<0.05).ROC曲线显示,ADC、Ktrans、Kep、Ve、DCE-MRI(Ktrans+Kep+Ve)诊断乳腺癌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01、0.752、0.726、0.821,其中DWI诊断AUC略高于DCE-MRI诊断.结论 乳腺癌不同分期患者 DWI-ADC值及 DCE-MRI指标Ktrans、Kep、Ve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病理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DWI、DCE-MRI检查在鉴别乳腺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其中 DWI-ADC诊断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乳腺癌根治术分期ADC值诊断价值

    腹腔镜手术应用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

    阮建新杨潇
    363-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应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1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268 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4)和观察组(n=134).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帕瑞昔布(20 mg),观察组给予大剂量帕瑞昔布(40 mg),两组均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介素(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完毕(T2)、手术后 12 h(T3)时的HR、MA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时间发展而逐渐降低,RSS评分均随时间发展而逐渐升高,MMSE评分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术后 1d及 3d的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d及 3d的RSS及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1d、3d的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应用大剂量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腹腔镜手术帕瑞昔布右美托咪定麻醉

    CT、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效果及影像学分析

    郑悦谢波
    36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效果,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年 2月至2023 年 6 月本院接诊的 54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27 例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为良性组,27例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恶性组,比较所有患者CT、MRI与临床诊断的良恶性鉴别结果,分析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检查中,共检出 46 例良性、8 例恶性,MRI检查中共检出良性 28例、恶性 26例;CT、MRI检查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中,两组患者椎体受累、后缘膨隆、后缘角状突起、椎间盘、椎旁附件受累椎体数量、软组织肿块椎体数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且患者在影像学特点中均具有特异性,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椎体压缩骨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诊断效能

    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王超南张曙报潘洪
    370-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0月至 2022年 10月本院收治的前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共 72 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射方式不同,将 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36 例,采用改良两点注射法,对照组 36 例,采用一点注射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两点式局麻药注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完善时间均明显缩短,特别对于桡神经和尺神经阻滞,改良两点式注射方式优势明显,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超声肋锁间隙臂丛神经前臂手术

    2024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373页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应用腰方肌阻滞的效果评价

    徐贤根李臣臣汪海丹李挺...
    37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 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 0.375%罗哌卡因 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 0.375%罗哌卡因 20 mL.术后每 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 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 24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Q组术后 24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 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优于切口局部浸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腰方肌阻滞腰方肌肌内阻滞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术后疼痛镇痛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及创伤反应

    王田田楼洋
    37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探讨其对术中镇痛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116 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不同分组,各组 58例,实施SAPB的为S组,实施TPVB为T组,对两组镇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 4 h、8 h、48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术后 12 h、24 h的VAS评分较对照度低(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IL-6、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 24 h、48 h时 IL-6、IL-10 水平先升高之后逐渐降低,S组术后 24 h、48 h的IL-6 水平低于T组、IL-10 水平高于T组(P<0.05);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较T组短(P<0.05);S组首次按压 PCIA时间较 T组短、48 h内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较 T组少(P<0.05).结论SAPB、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均可获得较好镇痛效果,均能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但SAPB操作耗时更短、神经阻滞起效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利于减少PCIA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神经阻滞方案,以获得更好神经阻滞效果.

    前锯肌平面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创伤反应

    超声引导下RLB复合全麻对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杨燕玲朱旭康
    380-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复合全麻在腰椎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5月至 2023年 5 月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72 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6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超声引导下RL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 30 min(T2)、切皮手术 1 h(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拔管后 30 min、术后 4、12、24 h时,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调查并记录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0 时,两组患者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 时,观察组患者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 时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T0 时,且 T2、T3、T4 时的 MAP及 HR均明显低于T1,但T2、T3、T4 时的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T1 的 MAP均低于 T0、T2、T3、T4,T3 的 MAP高于 T2、T4(P<0.05),对照组T1、T2、T3、T4 时的HR均高于T0,T3 的HR高于T2、T4(P<0.05).观察组拔管后 30 min、术后 4、12、24 h时运动及静息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LB复合全麻在腰椎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予以推广和应用.

    椎板后阻滞超声引导腰椎骨折术后镇痛全麻硬膜外麻醉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进展

    钱萍朱苏南
    383-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肩袖损伤患者除了外科手术,更需要经验丰富的物理治疗师来指导术后康复.本文对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综合分析,探讨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进展,重点是运动与康复的关系.结果 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损伤和手术情况个性化制定,年龄、性别、合并症、撕裂大小、修复方式、肌肉脂肪浸润等因素均应该考虑在内.虽然目前在术后康复方案上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随着人们对康复的逐渐重视,研究的不断深入,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会有新的突破.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进展,为更有效的改善损伤肩袖的功能康复提供参考.

    肩袖损伤手术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