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吴常文

双月刊

2096-4722

zhangy@zjou.net.cn

0580-2550077

316004

浙江省舟山市文化路105号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Humane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浙江省教委主管,浙江海洋学院主办的报道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美学、历史学、法律政治研究、海洋文化研究、经济学等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大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刘岸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重陆轻海"意识与政府"禁海政策"的施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与近代百年,海洋事业陷入全面没落与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建构了自1949-1978年以"图存"为目的的防御型海洋战略,到1978-2013年以"图富"为主线的开放型海洋战略,再到2013至今以"图强"为核心的外向型海洋战略体系,由此中国现代大海洋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发展和崛起的新历史时期.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中华海殇,以一脉相承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大海洋"战略理论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海洋强国崛起的支撑与根本.

    "大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海洋权益

    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公域治理的价值嬗变与路径选择

    冉金澜古洪能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改变了西方数百年的国家海洋支配思想,其中倡导的"公海自由"原则也为世界各国所遵从和支持,并成为国际海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1958年的《公海公约》首次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了"海洋自由"思想,然而这种实用主义观点本质上是海洋大国攫取利益的工具,在实际运作中损害了国际海洋公平与利益.在全球海洋公域维持了长时期动态平衡的当下,基于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衍生出来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逐步登上国际舞台.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下,全球海洋公域治理的价值导向也开始由"公海自由"转变为"公海共有",即海洋公域内的一切存在皆处于共存、共治和共享的互动体系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人类海洋参与原则的"最大公约数",在构建新的海洋秩序过程中彰显着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公域治理

    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滕明翰李冬梅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海洋强国兴衰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建设海洋强国不仅面临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考验,也面临着来自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现实挑战.面对各种考验与挑战,必须从破解"四大赤字"人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海洋和平强国;共建"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完善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海洋安全强国;创新海洋话语体系,建设海洋治理强国.

    海洋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大变局

    论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理性奠基——以《尚书·洪范》篇为中心

    傅羿超张自慧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来源及其理性化转向等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的认识,亦关系到对原始儒家基本特征的认识.原始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来源于三代早期盛行的巫史传统,但对之作了理性化发展.《尚书·洪范》篇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以卜筮为手段、以君王对天道的认识为基础的"稽疑"畴是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理性萌芽,而以天象为参考、以君王和各级官吏的德性为基础的"庶征"畴则是"天人合一"观理性化的提升.

    原始儒家天人合一理性化《尚书·洪范》

    《春秋》"雨木冰"异象书写的汉、宋学诠释进程

    何潇刘明坤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为灾异言说之肇始,而异常气象是灾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雨木冰"为例,《春秋》三传起初目的是正人事仪则,而汉儒通过"天人感通"之说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加强了灾异的神秘感验性,更以京氏易等术数思想使得神异的主观随意性解说变得固定化和学理化,从而形成了后代"木冰兆凶,应验在大臣"的固定认知,透露着汉代的类感思维与灾异说"以果觅因"的特质.宋人之学重义理,对于雨木冰现象有了较为合理的认识,更掀起对"正朔"问题的讨论,体现出理学的正面影响.但宋学穿凿义理之弊,又造成了异象诠释变得支离.在汉、宋之学的共同影响下,雨木冰的诠释既有符合万物之理的一面,又长期未脱离占验的神秘化理解.

    《春秋》雨木冰灾异说天人感通京房易学汉宋之学

    从禅史编纂学意识看今本《祖堂集》的编定

    徐丹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本《祖堂集》书前的"匡儁序"并不是在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高丽"分司大藏都监"开板时写成的.它的文本明显符合禅宗传人高丽不久的历史语境,并且呈现出"灯录"这种禅宗史书体裁成熟早期的禅史编纂学意识,因此不可能写于《景德传灯录》等书已经广泛流通的13世纪.这意味着今本《祖堂集》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一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初刻)—二十卷本(重刻)"四个阶段.

    《祖堂集》匡儁禅史编纂传灯录

    教育现代化服务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举措研究

    余可辉王湖滨
    38-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中共舟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确立了"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奋斗目标,擘画了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教育现代化既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其重要特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当前,教育现代化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区域间教育不平等、教育特色开发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短板,可以从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实现特色优化、高等教育强化引领等方面实现超越,从而以教育现代化有力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舟山教育现代化现代海洋城市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舟山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鲁京晶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文化的基础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的传播和普及是成功实现走出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结合舟山民俗文化的翻译现状,以莫里斯的意义理论为指导,探索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探寻舟山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与宣传的发展方向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向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推动浙江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走出去舟山民俗文化翻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对外宣传翻译研究——以舟山市政府网站英文版为例

    储安琪田天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翻译不仅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增进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在众多外宣文本中,政府的英文版网站公信力较高,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文章基于功能翻译理论,选取舟山市政府网站外宣英文文本作为研究材料,从语用、文化、语言和特定翻译四类失误,分析探讨外宣翻译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外宣翻译策略:第一,翻译方法上,采用翻译补偿,去繁就简,内容注意内外有别.第二,译者素养上,译内功与译外功兼具.第三,政府管理上,加大翻译类人才培养及网站建设财力物力投入,制定外宣翻译规范,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融媒体宣传功能.

    外宣翻译功能翻译理论翻译失误改进策略舟山群岛新区

    论利他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任意解除权——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22条第2款

    李雯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投保人不兼为被保险人的保险合同为典型利他合同,我国《民法典》第522条第2款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真正利他合同制度.投保人任意解除权所涉权利冲突具备特殊的规范本质及独立的识别标准.为探求权利冲突之正确化解进路须具备"整体"与"局部"两种思维.运用"整体"思维确定权利超越规则、划定诚实信用原则为抽象边界;运用"局部"思维以行使时间、行使方式和行使后果为要素组合出任意解除权体系构筑之最优解;以完善投保人任意解除权制度之基础理论,规范司法裁判规则适用之统一性,协调《民法典》新增规范与《保险法》间的制度竞合关系.

    任意解除权利他保险合同权利冲突化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