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鲁林岳

双月刊

2095-2074

jk2236@zisu.net.cn

0571-88213080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浙江教育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理论刊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立足学院,加强国内外交流,鼓励创新。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理论前沿发展研究,总结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研究、教师教育、住处民技术及应用等各项成果,直接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话语视角下的城市国际化研究——探索杭州全球传播的策略

    施旭楼诗杭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国际化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乃至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城市国际化本身必须依托全球传播.尽管城市国际化问题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至今尚未有研究从全球传播,特别是文化话语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以文化话语研究为框架,勾勒城市国际化的全球传播图景,并以杭州国际化实践为实例,分别从交际的主体、言行、渠道等不同方面入手,对政府、企业、旅游、会展、会议、赛事、节日等进行分析,重点发掘、梳理、评估其交际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全球传播谋划新战略.

    国际化全球传播话语(体系)话语策略历史文化

    文化话语视角下城市节会的全球传播策略研究——以中国杭州节会为例

    郭海婷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节会是一个城市全球传播的重要场所和途径,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节会的话语实践,或从话语角度审视城市节会的全球传播策略.本文以文化话语研究为框架,聚焦杭州节会(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从话语要素出发分析其作为城市节会的鲜明特点,以及近年来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城市节会全球传播的话语策略,以期为包括杭州节会在内的中国城市节会提出国际传播策略建议.

    文化话语话语体系城市节会城市发展传播策略

    英语读后续写文本中语篇连贯性特征的数字化分析

    李晨胡洁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推动了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文本分析.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语言数据,能有效呈现大规模真实文本的特征.本研究为考察英语读后续写文本语篇连贯性的协同情况,使用Coh-Metrix 3.0 从 3 个维度(连接词、潜语义分析、指称衔接)和 19 个具体指标分析读后续写文本的语篇连贯性特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协同效应;基于学生语篇知识调查问卷结果,对语篇连贯性特征和语篇知识、作文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1)学生的读后续写文本的语篇连贯性呈多样分布,在 3 个维度上均有表现,但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潜语义及指称衔接中的名词重叠和隐喻重叠上;2)学生续写文本的语篇连贯性在连接词及指称衔接中相邻句子的名词重叠指标上与学生的语篇知识显著相关;3)连接词的使用是作文成绩的显著预测因子.语篇连贯性是高质量作文的判断标准之一,教学中除了强调连接词的使用,可通过强调潜语义分析和指称衔接等来丰富增强语篇连贯性的手段,提高英语读后续写的作文质量和成绩.

    语篇知识语篇连贯性协同效应读后续写

    大数据视角下外语慕课讨论区评论的对比研究——基于情感分析和内容分析

    蒋媛兰彭剑娥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 30 门国家精品英语慕课和 30 门普通英语慕课的讨论区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比两类慕课的评论情感均值、课程评分和主题分布的异同.研究发现:1)精品慕课的评论情感均值和课程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慕课.2)两类慕课的评论主要反映五大主题,即对慕课的态度、对慕课的评论、对慕课教师教学的评价、学习效果、建议.3)学习者对慕课的积极态度和对教师教学的积极评价在精品慕课中的占比高于在普通慕课中的占比;学习者对慕课的评论以及学习效果在两种慕课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外语慕课教学设计提供了增强师生互动、增加双语字幕和提高教师口语水平的重要启示.

    外语慕课学习者评论情感分析内容分析对比研究

    语用学实验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廖国海徐焕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文献可视化计量方法,基于对 2000 年至 2024 年期间国际实验语用学和神经语用学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梳理,探究当前语用学实验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近年来神经语用学在认知神经科学的关照下实现了对实验语用学的跨越式发展.实验语用学越来越趋向于关注言谈交际中的认知神经机制和脑机制研究,发掘语言使用者大脑言语加工的时间、空间、视觉等多维实据.随着认知科学技术和实验设备的发展,当前实验语用学已进入神经语用学研究阶段.本研究将深化对实验语用学与神经语用学的认识,并对语用学实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语用学实验研究实验语用学神经语用学

    美国政府与大众对核污染态度的历史溯源——以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为起点

    徐嘉金衡山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本核污水事件发酵后,美国社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度,同时也反映在大众媒体上.从历史上看,针对 1945 年二战原子弹打击、2011 年福岛核泄漏和 2023 年核污水排海,美国的态度发生变迁,随之也推动了舆论思潮,对此加以关注可揭示其政治立场的转变,形成"弱追责"和"强溯源"的差异化.在当下的核污水事件中,美国政府的态度受地理位置、经济和政治因素影响,其中经济考量最为隐秘,利益链层叠交错.与美国造成的核试验人道主义灾难相关的马绍尔群岛"以弱博强"的国际案例,为核污水排海的受害国带来关键启示,仅以经济和法律手段制裁的传统博弈观念或亟待调整.在施害国已开展公关处理的情况下,深度舆论手段或是被受害国低估的关键维权武器,但同时也需慎重考量在核污水排海问题中衍生出的新型人道主义舆论困境.

    核污水美国对核污染的态度国际舆论国际索赔

    巴拉圭语言政策研究——Spolsky的语言管理理论视角

    王晨晨梁国杰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polsky提出的语言管理理论框架,本研究从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意识形态,以及语言管理三个维度,阐述巴拉圭双语化的根源、进展及所面临的困难,尤其关注处在弱势一方的土著语言瓜拉尼语的历史演进及生存境地.研究发现,尽管在巴拉圭官方和民间多方的协同努力下,瓜拉尼语在标准化和认可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实际在行政、教育及社会交际领域的应用并没有正常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历史文献、巴拉圭独立前后语言政策、双语的法律化等,探究瓜拉尼语发展受阻及语言政策变化背后的原因,并肯定这一土著语言作为文化参与者共同构建巴拉圭人民族身份的重要性.

    巴拉圭语言政策瓜拉尼语民族身份

    加拿大原住民冰球中的共同体意蕴

    李长利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建国初期,民族主义者通过文化盗用与民族想象完成了身份认同.然而,加拿大"想象的共同体"却无限遮蔽了原住民投注于冰球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起源于原住民社会的普通运动,原住民冰球彰显出鲜明的共同体特质:作为一种沟通神灵与祖灵的神圣仪式,原住民冰球不仅负载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气质,而且也发挥着抵御殖民征服和集体疗愈的现实功能.还原原住民冰球的共同体意蕴,不仅是检视加拿大殖民历史与殖民统治的重要途径,也为发展多元文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

    加拿大冰球原住民冰球民族想象共同体意蕴

    论二战后缅甸战争小说中的记忆书写与历史叙事

    申展宇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后不久,缅甸获得独立,长期的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和反法西斯抗争使缅甸文坛掀起了战争文学创作热潮,各类战争题材小说层出不穷.缅甸作家或叙述战争体验,描写战争创伤,或重拾历史记忆,探寻历史教训,以促使人们铭记战争历史,思考民族命运.二战后的缅甸战争小说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战斗故事,强化缅甸人民的民族身份认同.这些小说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作家对战争的认知.

    缅甸战争小说记忆书写历史叙事

    空间、知识、皇权:《真空地带》中的伦理阐释

    杨月陈世华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以军营特殊空间为主题创作了描述军营生活的小说《真空地带》,描写了日本士兵在军营空间中的权力、欲望、野心、献媚和争斗的丑态,揭露了军营空间内天皇制权力结构将日本人转化为"日本兵"的黑暗过程.士兵在军营空间与监狱空间内被操控、被驯服为功利主义的战争机器;其中的知识分子士兵认识到与外界隔绝、形如真空的军营空间中的欺骗性和人工性,对军营空间背后天皇制军队的侵略性质深感质疑.作品表达了对作为日本人应如何面对日本皇权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野间宏《真空地带》空间伦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