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失眠大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失眠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另外3组均采取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制造失眠模型.成模后西药组大鼠灌胃艾司唑仑溶液治疗1周;针刺组采取针刺大鼠双侧五脏背俞穴治疗1周,其他两组仅抓取和固定,不治疗.成模后治疗前,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睡眠时间变化;治疗结束后,ELISA检测下丘脑及血清中IL-17、IL-22及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下丘脑Th17及Treg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p-STAT3、STAT3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的3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睡眠潜伏期变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变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及血清中的IL-17、IL-22及TNF-α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丘脑中Th17阳性细胞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阳性细胞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中p-STAT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大鼠下丘脑及血清中IL-17、IL-22及TNF-α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丘脑Th17阳性细胞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P<0.01),下丘脑中p-STAT3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下丘脑及血清中IL-17、IL-22及TNF-α含量下降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eg阳性细胞率增加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可以下调下丘脑IL-17、IL-22及TNF-α,平衡Th17和Treg细胞含量,调节STAT3信号通路的过度磷酸化,降低其活性,改善下丘脑神经炎症,从而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