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关元穴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璐焦琮舒赵欣佳范林鹃...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元穴是目前泌尿生殖系统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腧穴之一,也是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之一.针刺关元穴后,通过躯体-自主神经反射、细胞神经间突触样连接,传递生物化学信号,调控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促使阴茎血管壁扩张、血流量增加和阴茎海绵体充血胀大;同时进一步沿着脊髓、脑水平传递神经冲动,提高中枢兴奋性.针灸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促黄体生成素及性激素的释放,调节性功能紊乱,还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此外,还可通过增强盆底肌力量、提高盆底肌肉本体感觉,改善勃起功能.然而,针刺关元穴兴奋男性阴茎勃起功能效应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勃起功能障碍关元躯体-自主神经反射阴茎海绵体动脉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治疗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莫亚茹范郁山苗芙蕊贺煜竣...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治疗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西药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联合盐酸托烷司琼治疗,同时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普通针刺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普通针刺治疗,针刺选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和上巨虚穴;治疗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治疗,选穴同普通针刺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3天与5天,比较3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改善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症状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西药组的53.33%(16/30)、普通针刺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降低程度较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可有效缓解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

    肺癌朱琏针灸抑制Ⅱ型针法化疗胃肠道反应

    舌针联合体针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魏心昶陆瑾李静王玥...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舌针联合体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围绝经失眠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舌针联合体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和国内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血清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联合体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其机制可能与舌针联合体针调节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机体适应围绝经期性激素波动、改善睡眠节律和提高睡眠质量相关.

    围绝经期失眠症舌针雌激素促卵泡生成素

    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王军韩莹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小屈曲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能有效减轻KOA患者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症状,缓解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膝骨关节炎针刀调筋治骨法热敏灸

    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循经按摩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张杰超梁永瑛何勇刘晓燕...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循经按摩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2月来本院治疗肩袖损伤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循经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34/44),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5.45%(42/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肩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肌力强弱分值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前屈和后伸均较治疗前有较大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循经按摩能够对肩袖损伤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提升作用,改善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肩袖损伤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循经按摩肩关节活动度自理能力

    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

    奉燕何雪冬杨双文琼梅...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镇痛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浮针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每疗程7 d,治疗两个疗程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相关血清学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较对照组62.50%(30/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NRS)和描述性疼痛程度分级(VRS)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和VRS分级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5HT和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IF-1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KP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42%(17/48),较对照组68.75%(33/4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浮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晚期肝癌气滞血瘀型癌性疼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证浮针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研究

    杨璐杨桦张亚快陈大力...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稽延期海洛因依赖者3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CG)和穴位埋线组(TG),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通过强制隔离戒毒所日常基本管教项目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穴位埋线组每2周进行穴位埋线治疗1次.采用高通量16SrDNA测序技术检测两组之间的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对照组与穴位埋线组干预前后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渴求症状和睡眠障碍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穴位埋线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hao、sobs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OTU数目和simpson指数高于治疗前穴位埋线组和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组放线菌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变形菌门(P<0.01)相对丰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穴位埋线组瘤胃球菌相对丰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LEfSe分析可见,治疗后穴位埋线组相对丰度较大的菌群是Bacilli、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结论:以养心安神、调和气血、补肾助阳及健脾和胃为治则的穴位埋线疗法通过穴位刺激可增加肠道有益菌、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的症状,最终得到减轻海洛因戒断症状的效果.

    穴位埋线海洛因依赖吸毒肠道菌群16SrDNA

    雷火灸结合朱氏头针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临床研究

    吴家民李朝霞颜智权吴颖...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朱氏头针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脾虚不寐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实行雷火灸结合朱氏头针治疗;对照组40例,以中药逍遥散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量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中医证型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睡眠、生活质量评分、焦虑量表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肝郁脾虚不寐中,雷火灸结合朱氏头针具有较好改善睡眠、生活质量、焦虑情绪以及中医症候作用.

    朱氏头针雷火灸肝郁脾虚不寐

    傍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赵亚张印窦嫦芝陈洋...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傍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盲选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傍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用普通针刺疗法,傍刺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傍刺疗法,持续治疗4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体征、功能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4周治疗后,傍刺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针刺组的90.00%(27/30)、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及枕墙距均明显改善,改善程度傍刺组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肢体功能、身体疼痛程度及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也明显好转,BASFI、VAS及SPARCC评分对照组>针刺组>傍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IgA、IgG和IgM水平也明显较治疗前降低,ESR、CRP、IgA、IgG和IgM水平对照组>针刺组>傍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傍刺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针药联合,可以有效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傍针针刺强直性脊柱炎

    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张红艳皮亚彬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经透刺法治疗.治疗为5次/周,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围性面瘫各项症状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H-B)、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FDI躯体评分高于对照组,FDI社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缓解面部神经麻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周围性面瘫循经透刺法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