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大脑海马区参与疼痛探讨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苑功名谢飞李飞洋公一囡...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疼痛都是备受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解决.针刺是良好的镇痛疗法,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针刺并非只改善疼痛患者某一方面的功能障碍,而对疼痛感觉、情绪、认知及社交等维度具有综合性影响.大脑是针刺镇痛过程中的最高级中枢,其中与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节有关的海马参与疼痛多维度的形成与调节.随着针刺镇痛的脑机制研究逐步深入,针刺通过多角度调控海马以镇痛的机制值得关注,并有望成为解开针刺镇痛脑机制奥秘的落脚点,因此本研究围绕海马在疼痛中的作用及其介导针刺镇痛的研究展开探讨.

    海马疼痛针刺镇痛

    从腹气街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思路

    尹睿宋章筱朱丽颖姜同菲...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性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体脂含量过多而堆积,分布多倾向于腹内型.目前,针灸在减轻肥胖方面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而腹气街理论对针灸治疗取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根据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征,结合腹气街的位置和功能,从脏腑和经络两个层面分析腹气街和肥胖病因病机关系,探讨腹气街理论对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指导意义.

    腹气街单纯性肥胖针刺

    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

    楚惠赖国安许创润卢以茜...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中度抑郁(PD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调神针法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本研究对比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统一帕金森病量表-第3部分(UPDRS-Ⅲ)、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治疗后第30天PDQ-39评分,并且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HAMD-17评分、UPDRS-Ⅲ评分和PDQ-39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S评分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评分差值的相关性分析示HAMD-17差值与UPDRS-Ⅲ、PDQ-39差值呈现正相关,与PDSS差值呈现负相关(UPDRS-Ⅲ:r=0.54;PDQ-39:r=0.53;PDSS:r=-0.50).研究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靳三针调神针法对轻中度PDD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且PDD患者抑郁状况改善与运动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情况改善具有相关性.

    帕金森病抑郁靳三针调神针法

    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涂焱华时文远施斌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CAG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浮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PCS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CAG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原络通经针法浮针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

    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价值分析

    张洪坤李丹妮蔡烨谦张天羽...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价值分析.方法:将86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加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JOA、Constant-Murley评分、血清CRP、IL-1β、TNF-α、COX-2水平及三角肌表面肌电数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72%(3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减轻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还能明显缩短疗程并提高疗效.

    新肩三针电针一指禅理筋法肩关节周围炎

    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殷红彪陈幸生周婷王储蓄...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芒针透刺

    基于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

    王梦曦徐一菲张楚焌梁莹心...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及不均衡点出现率,归纳总结其阳性穴位点,探究不同证型经络虚实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测量值方面,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的原穴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京骨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型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均高于肝火扰心型;热敏系数方面,两组的热敏系数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太冲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及冲阳穴热敏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在太冲穴的热敏系数高于心脾两虚证;不均衡点出现率方面,两证型在腕骨、阳池、神门及冲阳穴的不均衡穴点出现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络的虚实改变上,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原穴的热敏状态可为探察经络虚实改变、辨别失眠证型及指导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原发性失眠原穴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经络诊察经络辨证

    督脉灸联合温肾健脾解郁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状态和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印王洪刚赵亚李军慧...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督脉灸联合温肾健脾解郁方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状态和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CF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督脉灸联合温肾健脾解郁方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疲劳量表(FS-14)、气虚证候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定,并检测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和CD4+、CD8+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4.00%(31/50),试验组总有效率94.00%(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S-14症状评分和气虚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有着较高的SOD水平和较低的LP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有着较高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联合温肾健脾解郁方治疗CFS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疲劳等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有关.

    慢性疲劳综合征督脉灸温肾健脾解郁方氧化应激免疫功能

    关刺法不同针刺频率及留针时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水平的影响

    刘欣赵莹王冠军张月亮...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关刺法不同针刺频率及留针时效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关刺1组(50例,治疗时需留针40 min,3 d/次)与关刺2组(50例,治疗时需留针30 min,2 d/次),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关刺1组总有效率(45/50,90.00%),关刺2组总有效率(48/50,9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刺1组、关刺2组KOA患者的疼痛评分和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僵硬评分、疼痛评分与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2组KOA患者的疼痛评分、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僵硬评分、疼痛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关刺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1组、关刺2组KOA患者的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血清FGF-2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2组KOA患者的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血清FGF-2表达水平均高于关刺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关刺法留针30 min,2 d 1次的方法治疗KOA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血清FGF-2水平,并能改善患者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

    膝骨性关节炎关刺法针刺频率关节活动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扎跳法联合揿针治疗肝郁痰凝证乳癖临床研究

    王芳芳孙云霞褚胜杰马立新...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扎跳法联合揿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的育龄女性,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与揿针组30例.揿针组行局部阳性反应点揿针治疗,中药组口服开郁散结颗粒治疗,针药组在两组基础上加用肩井"扎跳"和调肝神针刺治疗,12周后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彩超腺体厚度和管径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针药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中药组73.33%(22/30)和揿针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善郁易怒、心烦口苦与月经异常积分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伴随症状各积分均低于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腺体厚度和管径均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及伴随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扎跳法联合揿针结合开郁散结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乳房疼痛、减小乳房肿块大小、改善肿块质地及减轻伴随症状,且该治疗方法作用持久,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乳癖调肝神揿针开郁散结颗粒肝郁痰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