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选穴特点及文献研究概况

    谢晨方超君黄琴峰吴凌翔...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总结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文献的杂志及地区分布、穴位、诊断标准、观察指标及电针的参数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与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中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使用EndNote进行文献重复处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文献的杂志及地区情况、腧穴使用频次、诊断标准、观察指标及电针的参数分析,使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2篇.所纳入文献中,杂志分布较分散,作者所在地区以广东省居多.共涉及70个体穴,总频次713次;涉及8个耳穴,总频次15次.神门、三阴交、百会和印堂使用频次较多,百会、四神聪、安眠、三阴交、神门和神庭为常用的电针连接穴位;穴位以膀胱经穴位为主,主要分布在下肢和头面,五输穴的使用频次最高;神门、百会和三阴交为常用的主穴,常用的穴组为神门与安眠和三阴交.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最常用的量表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常用的电针波形为连续波2 Hz.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穴位以局部取穴为主,注重上下配穴;诊断标准以国内的为主,观察指标以主观量表为主;低频连续波为治疗失眠的常用电针波形.

    针刺疗法电针失眠数据挖掘文献研究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理法方穴术

    李慧周荣杰陆晔庆高明...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取穴、刺灸方法的规律,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腓肠肌痉挛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5.0及SPSS modeler18.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5篇文献,涉及32个腧穴、11种刺灸法.理:外感风寒湿邪气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为气血亏虚或久病致虚、筋失濡养.法:舒筋通络、调和气血和平衡阴阳.方、穴:舒筋通络循膀胱经取穴选用承山、承筋和委中辅以胆经阳陵泉;调和气血从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论治取足三里、三阴交;平衡阴阳取肢体上部腧穴;特定穴以下合穴、合穴和八会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承山-承筋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通过对使用频数≥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术:以针刺、穴位注射、温针灸和电针应用最多.结论: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为临床治疗腓肠肌痉挛提供指导.

    腓肠肌痉挛针灸选穴刺灸方法文献计量分析

    针刺大鼠肺俞三穴对毒蕈碱性胆碱受体M2在哮喘中的作用

    樊雅哲刘玉丽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肺俞、定喘和膻中三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中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2(CHRM2)的影响.方法:6~8周龄Wistar大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肺俞穴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应用卵蛋白(OVA)致敏、诱导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CHRM2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肺组织中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2蛋白含量.结果:大鼠肺功能检测显示针刺肺俞、定喘与膻中穴能明显降低哮喘组升高的气道阻力、降低气道炎性反应;病理显示模型组支气管炎性细胞浸润增加.免疫荧光显示针刺组CHRM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针刺组大鼠CHRM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肺俞、定喘与膻中穴降低CHRM2水平可降低哮喘升高的气道高反应.

    哮喘针刺定喘CHRM2受体

    基于"肠-脑"相通理论的针刺对癫痫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文立杨程为平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癫痫大鼠的肠道菌群、炎症水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癫痫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次20 min,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固定束缚20 min,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大鼠肠道菌群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明显升高;肠道有害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经针刺治疗后,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10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 Lactobacillus_reuteri、Prevotella_9、Lactobacillus_murinus、Ruminococcaceae_UCG_014、Lactobacillus_intestinalis、Dubosiella、Ruminococcus_2、Prevotellaceae_NK3 B31_group 及 Akkermansia 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bacterium、Prevotellaceae_UCG_003、Holdemanella 及Lachnospiraceae_UCG-008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肠道菌群 g_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g_Romboutsia、g_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g_Quinella 及g_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四氮可能破坏了肠道菌群的稳态,并影响相关代谢物及炎性因子的产生,针刺百会、大椎穴可减少癫痫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癫痫针刺肠道菌群菌群丰度炎性反应

    针刺调节Shh/Ptch1信号通路对帕金森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刘麒麟姜磊靳晶刘江华...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是否可通过调节Shh/Ptch1信号通路进而改善帕金森(PD)大鼠认知功能.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环巴胺(Shh抑制剂)组、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及针刺+西药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IL-1β)水平;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Bel-2)、Bcl-2相关X蛋白(Bax)、音猬因子(Shh)及补缀同源物1(Ptch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元有明显损伤,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时间、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滞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SOD、CAT活性、Bel-2、Shh及Ptc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西药组和针刺+西药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显著减轻,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时间、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滞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SOD、CAT活性、Bel-2、Shh及Ptc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针刺组相比,针刺+环巴胺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显著加重,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时间、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滞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SOD、CAT活性、Bcl-2、Shh及Ptc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和西药组相比,针刺西药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显著减轻,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时间、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 β、MDA水平、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滞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SOD、CAT活性、Bel-2、Shh及Ptc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降低PD认知障碍大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神经元损伤,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激活Shh/Ptch1信号通路实现的.

    针刺Shh/Ptch1信号通路帕金森认知障碍神经功能

    基于"三维五法"浅论顽固性面瘫针灸证治思路

    杨禾财刘征李艳凤马琳...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神经炎经过两个月治疗后,半年以内面部肌肉症状仍恢复效果不佳者,以气血亏虚为本,随病程挟瘀血、痰浊等成本虚标实之象.三维五法是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优势病种临床推广项目之一,即点、线与面(腧穴、经络和经筋)三维结合,刮痧、拔罐、针法、灸法和中药五法并用.本研究基于此,提出"点、线、面"三维、"头、腹、胫"三维和"听、动、化"三维,"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扎跳法、滞针提拉法、调气畅血法与腹脑同轴法"五法,在现代医学对顽固性面瘫辨病的基础上,通过病证结合、态靶结合,将多种中医特色临床有效治法有机融合起来,对持续性面肌无力、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和病后情绪障碍等进行多途径、多环节与多靶点的诊疗,发挥中医药靶向治病、调态辨证的优势.

    顽固性面瘫三维五法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机制研究

    郭媛琦方芳顾媛媛蒙艳丽...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炎症是COPD发展的核心.研究表明针刺对COPD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是针刺治疗COPD的关键机制.目前针刺治疗COPD的抗炎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COPD炎症反应和自噬、调控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和改善神经机制等方面,本研究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和针刺治疗COPD的抗炎机制,为针刺治疗COPD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针刺抗炎机制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刺期门穴旨要探析

    赵沛涵徐爽赵京博钟相根...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护卫心主之特性;其特性主要源自特定穴属性,作为肝之募穴乃脏气盛聚之处,刺之可泻血分之热盛.本研究归纳分析仲景刺期门穴条文,仲景针刺期门穴用于尸厥乃行气滞血结、护卫心主;治疗肝乘肺、肝乘脾证乃因期门为肝之募穴以泻其过亢;用在谵语证乃取其护心主、醒神志和泻肝之血分邪热,以针刺之法行急救醒神之功.

    伤寒杂病论期门张仲景针刺考据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可馨韩亚光韩亚鹏韩延华...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多环节的一组综合紊乱症候群,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肥胖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已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而PCOS性代谢紊乱是加重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的重要环节,中医针刺技术在改善PCOS代谢紊乱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针刺可能通过局部穴位效应改善脾虚水湿停滞及肾虚水泛的病理状态,从而促进机体细胞代谢,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RS-1/PI3K/Akt/GLUT4、下丘脑NFκB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转导有关.现就研究内容进行详尽阐述,以期为PCOS代谢病因研究提供理论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针刺胰岛素抵抗

    针药结合干预神经性皮炎研究进展

    臧亨利马育轩朱艺霞李禹洋...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性皮炎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针药结合疗法在改善神经性皮炎瘙痒皮损炎症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本研究搜集梳理近年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关文献,围绕病因病机、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等进行论述,结果发现针药结合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皮损处微循环,通过介导神经炎性反应等机制干预神经性皮炎的治疗.

    神经性皮炎针药结合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