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时期叶面喷施钼肥对烤烟香味成分的影响

    刘春奎李紫琳韦小玲贾琳...
    48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时期叶面喷施钼肥对烤烟叶片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中烟 100 为试验材料,设置4 个处理:T1,对照;T2,旺长期喷施0.10%钼肥;T3,打顶期喷施 0.10%钼肥;T4,旺长期和打顶期均喷施0.10%钼肥.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处理烟叶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烟叶的香味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从T1~T4 处理烤烟B2F中分别鉴定到香味成分84、89、87、94 种,香味物质总量(不含新植二烯)以T2 处理最高,T4、T3 处理次之,三者较对照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 27.76%、7.76%、5.88%,新植二烯含量以T2 和T3 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从T1~T4 处理烤烟C3F中分别鉴定到香味成分88、102、108、95 种,烤烟香味物质总量(不含新植二烯)以T3 和T4 处理最高,T2 处理次之,三者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3.73%、71.64%、62.17%,新植二烯含量以T2 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T1~T4 处理烤烟X2F中分别鉴定到香味成分70、84、67、81 种,各处理的烤烟香味物质总量(不含新植二烯)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T2>T4>T1>T3,T2、T4 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高出35.72%、30.61%,新植二烯含量以T2 和T4 处理最高,T3 处理次之,三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旺长期叶面喷施0.10%钼肥能显著提高烤烟的新植二烯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不含新植二烯),在增加烤烟香味总量方面效果较好.

    香味成分钼肥叶面喷施烤烟

    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对烤后烟叶钾含量及烟株生理特征的影响

    宋鹏李理想江厚龙王茹...
    494-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对烤后烟叶钾含量及烟株生理特征的影响,在烟苗移栽期设置不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T1)、侧孢短芽孢杆菌浸根(T2)、侧孢短芽孢杆菌灌根(T3)及侧孢短芽孢杆菌浸根+灌根(T4)4 个处理,测定烤后烟叶钾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病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的最佳施用方式为浸根+灌根,该处理烤后上部及中部叶的钾含量较T1 处理分别显著(P<0.05)提高29.86%、67.36%,根系钾含量显著提高 16.58%~28.85%,烟株气候斑病、炭疽病、赤星率、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烟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 13.21%~18.81%、21.01%~35.41%、9.63%~18.31%、11.62%~13.81%,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20.76%~30.99%.综上,在烟苗移栽期以浸根+灌根方式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可增强烟株的抗性,提高烤后烟叶的钾含量.

    侧孢短芽孢杆菌烤后烟叶抗氧化酶活性钾含量抗病性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2种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李天恩周思含孙洪超付媛...
    503-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高致病性原虫,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是顶复合器门原虫胞内寄生重要功能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学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球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确切报道.为发掘柔嫩艾美耳球虫GRAs并研究其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从 E.tenella北京株中鉴定到 2 种假定致密颗粒蛋白(hypothetical dense granule protein,hEtGRA)hEtGRA12、hEtGRA9,并用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 种蛋白的抗原性.分子克隆结果表明,hEtGRA12、hEtGRA9 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188、1 110 bp,分别编码395、369 个氨基酸,与其他顶复合器门原虫致密颗粒蛋白GRA12、GRA9 物种间相似性分别为28.8%~39.6%、27.5%~29.5%;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 条带大小分别为63.6、67.0 ku;ELISA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 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且均可被鸡抗E.tenella阳性血清识别,表明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该研究鉴定到 2 种球虫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基因hEtGRA12、hEtGRA9,获得了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为球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功能和免疫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柔嫩艾美耳球虫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抗原性

    鸡腺苷琥珀酸裂解酶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其功能分析

    余欢李辉陈友波石钰仕...
    515-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鸡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基因ADSL与其互作基因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ADSL在肌肉中高表达的原因和ADSL影响肌肉风味的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构建了鸡(gallus)ADSL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DSL,将pEGFP-C1-ADSL和pEGFP-C1 质粒分别转染鸡成肌细胞,提取表达成功的细胞总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联合质谱分析鉴定与鸡ADSL蛋白互作的细胞蛋白,并对结果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筛选出RPL4、PD-LIM5、ACTG1 和SRSF10 蛋白,检测在ADSL基因过表达和沉默状态下,RPL4、PDLIM5、ACTG1 和SRSF10 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ADSL互作的蛋白共 94 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定位于细胞结构体、胞内和含蛋白质的复合物上,它们主要参与细胞进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反应等生物进程.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GFP-C1-ADSL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ADSL过表达时,成肌细胞内RPL4 基因和PDLIM5 基因的表达下调,ACTG1 和SRSF10 基因的表达上调;当ADSL被沉默后,成肌细胞内RPL4 和ACTG1 基因的表达上调.研究结果丰富了调控风味的ADSL蛋白,为进一步了解ADSL的功能及该基因在肌肉中高表达提供了参考.

    腺苷琥珀酸裂解酶赤水乌骨鸡免疫共沉淀互作蛋白

    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蔡诗怡虞慧芳王建升祝彪...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坐球高度"是评价花椰菜品种是否适合机械化采收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为了解析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遗传规律,使用早熟、紧实型花椰菜F7 代自交系ZAASC4101 与芥蓝F6 代自交系ZAASJ1401 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1、P2、F1、F2、B1、B2 的 6 个联合世代群体,利用主茎高度(六世代群体)和叶痕间距(F2 群体)两个指标来锚定"坐球高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F2 群体中主茎高度与叶痕间距数值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52),并且这两个指标均为连续性的近似正态分布,符合数量遗传的特征;主茎高度的六世代群体遗传分析和叶痕间距的F2 群体遗传分析结果均表明,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表明该性状主要受两对主基因+多个微效基因的控制,并且遗传率达到97.84%.因此,可以利用连锁分子标记在早期世代对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进行辅助选择和遗传改良.综上,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定位和挖掘控制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关键基因,最终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育成适宜机械化采收的花椰菜新品种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花椰菜坐球高度六世代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数量性状

    枣树novel-miR16靶基因ZjTCP4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露荷王多锋张德张广忠...
    534-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s转录因子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植物激素途径来调控植物器官发生和形态构型,探究枣树ZjTCP4 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特性,以期为TCP转录因子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后续对枣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novel-miR16 的二级结构具有miRNA典型的发夹结构,为枣树miR319家族成员;靶基因ZjTCP4 的降解位点多数都在novel-miR16 结合位点的第10 和11 个核苷酸的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jTCP4 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386 bp,预测编码452 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编码蛋白的等电点(pI)为6.51,分子量为49 091.55 u;应该是一个膜内或膜外蛋白,为非分泌性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枣树ZjTCP4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TCP4 最为相似,与拟南芥AtTCP17,AtTCP18 和AtTCP12 的相似性也较高;枣树novel-miR16 在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上调表达,而其靶基因ZjTCP4 在干旱胁迫下下调表达.枣树novel-miR16 通过靶向调控ZjTCP4 转录因子响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下枣树novel-miR16 的上调表达导致靶基因ZjTCP4(CCG006181)下调表达来提高枣树的耐旱性.

    枣树微RNATCP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

    基于牡丹涝害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SSR引物开发

    刘慧春许雯婷周江华张加强...
    54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涝害胁迫是限制牡丹种植、生长和高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阐明牡丹在涝害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并开发了SSR标记.利用高通量测序对6 个由涝害处理的幼苗和对照的mRNA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通过组装总共获得73 925 个基因,创建了牡丹的初始参考转录组数据库.其中780 个被鉴定为涝害早期反应基因,其中155 个基因上调,625 个基因下调.功能分析表明,参与转录因子信号调节、DNA复制、核糖体和嘧啶代谢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在牡丹对涝害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这些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出 5 204 个 SSR 标记.在这些标记中,二核苷酸重复占58.13%,三核苷酸重复占27.11%,四核苷酸重复占 7.24%.在牡丹耐涝性状靶基因相关的功能注释基因中,发现了110 对SSR标记引物,筛选出45 对引物,其中12 对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多态性SSR标记引物占引物总数的26.67%.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牡丹的涝害反应机制,同时也为耐涝牡丹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和科学依据.

    牡丹涝害胁迫转录组高通量测序SSR

    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分析

    黄昌丽朱学明李琳鲍坚东...
    559-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 同源基因 MoZDS1.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成功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 ΔMozds1,发现缺失MoZDS1 严重影响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为探究MoZds1 在稻瘟病菌中的具体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生长测定、产孢量分析、细胞壁胁迫分析以及自噬流检测等方法,分析了MoZds1 在维持营养生长、产孢、应对细胞壁胁迫以及细胞自噬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MoZds1 正调控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负调控孢子的形成.此外,MoZds1 参与细胞壁完整性途径并调控孢子内糖原的降解速率,然而,MoZds1 的缺失未表现出对细胞自噬途径的显著影响.该研究对稻瘟病菌MoZds1 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或为后续更深入研究MoZds1 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稻瘟病菌气生菌丝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自噬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柴荣耀游雨欣邱海萍郭峻宁...
    569-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 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 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 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 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 号、TF1118、DY7032、南薯88 和浙紫薯4 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甘薯茎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国槐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罗芷涵刘朋飞于军齐鹤...
    579-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枝枯病在我国南疆的发病率高达 50%~70%.为明确国槐枝枯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南疆多地的发病国槐枝条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国槐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DA培养基(pH值5.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PDA培养基(pH值7.0~9.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分生孢子的形成.较低的相对湿度更有利于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甘露糖为碳源最有利于该菌的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宜该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而以木糖、山梨糖为碳源,硝态氮、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及产孢速率均有所下降.

    国槐枝枯病病原鉴定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dimidiatum)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