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罗海鸥

双月刊

1006-4702

xb3041@vip.163.com

0759-3183041

524048

广东湛江市赤坎寸金路29号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的成就及经验

    罗以恒邱高会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是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的体系化、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常态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结果和状态.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取得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效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和持续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等重大成就,积累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科学思维、坚持守正创新和坚持兼收并蓄等创新经验.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重大成就创新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形成及当代价值

    程宇莫子刚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正式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根据已有文件资料及相关讲话精神,对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和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探讨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即在理论方面,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在实践方面,它为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提供了总体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转型升级的重点和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体指引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三大追问

    杨进军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诸多错误认识.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当务之急是要对"何为共同富裕""为何提共同富裕"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三大问题有清晰、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文章从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以及实现共同富裕靠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等方面对新时代如何认识和理解共同富裕作出了比较清晰的回答.

    新时代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邢西敬李荣亮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有效供给性发展、精准对接需求的发展、高效率发展与和谐发展.当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深度规划"滞后、社会化资源支撑不足、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缺乏有效规制等制约因素.为此,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度创新、精准对接社会资源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全过程质量管理、增加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机会,以此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大食物观视域下小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治理的制度设计——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石珍珍邝良锋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食物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维护粮食安全提出的重要战略理念,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路径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基点.大食物观讲求的大农业观、大资源观与大产业观,对农村土地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小农户要围绕土地生产、开发和经营三个层次来实施.同时,以小农户为主体进行土地治理,要从多样化土地生产、全域化土地开发和完整化土地经营来激励小农户提升参与土地治理的动机.因此,通过构建多元产品开发制度、完善土地经营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回应小农户的现实需求,促进小农户充分参与农村土地治理.

    大食物观小农户土地治理理性选择制度

    晚明小品文中的"江南"与诗性文化

    张啸梁华清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日趋繁荣的城市生活成为晚明社会的时代表征.江南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时期,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城市化进程得以加快,在这种富足环境中孕育生长的文学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晚明小品文家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真实又具体的"江南"城市形象,写出了江南士人的生活情调,也勾勒了一幅全民的城市娱乐盛宴.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暴露了"江南"颓废化和精致化的一面.在江南的繁华和奢侈的背后,实际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情感的自由宣泄,体现的是一种诗性的生活智慧.

    晚明小品文江南娱乐诗性文化

    论南宋禅僧诗新变及影响

    于友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禅僧诗渐兴于唐代,到南宋发展至顶峰.宋代现存禅僧诗近三万首,创作数量庞大,足可称为宋代文学、文化领域的重要一支.相较于前代的禅僧诗作,南宋禅僧诗创作呈现新特点,以其对空静超然审美理想的探索为特征,破除了晚唐体苦吟悲风的表达局限性,进一步摆脱了传统佛、理的一味哲理化阐述的束缚,愈发强调抒写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与士大夫文学日益融合,呈现出僧诗创作发展的新局面,对于宋代诗论的发展、学术思想的探讨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南宋禅僧诗歌创作艺术手法情志抒写

    扎根荒原的历史书写——评杨志军《雪山大地》

    李凌晨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延续着他的荒原传统,以个人心灵和生命体验为基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探照着沁多草原的历史和现实.日常与诗性的双重视域并存:空间上,描写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有别的雪山大地;时间上,展开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两种结构的合奏.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草原史诗,不仅使天、人、身心一体在场域内感知存在、获得安宁,而且反映了西藏高原在新时代的历史巨变,对当下的生存和信仰进行了思考,体现出作家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担当.

    《雪山大地》荒原边地历史

    考德威尔论自由与文学、科学

    罗京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德威尔关于"自由与文学、科学"相关问题的论述,涵盖文学与"自由意志"、科学与"自由行动"以及文学、科学与自由三个方面.考德威尔试图建构一个文学与"自由意志"的理论体系.他指出,人在经济生产中,通过文学语言中的"情感音调",以体现"模拟世界"的本质,从而实现"共同自我"功能,以此增强对精神现象"必然性"的认知,最终抵达"自由意志".同时,他也试图构建一个科学与"自由行动"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人在经济生产中,通过科学语言中"可感知事物"的部分,体现"模拟自我"的本质,以实现"共同世界"功能,最终抵达"自由行动".在此基础上,他融合文学与"自由意志"、科学与"自由行动"的理论体系,试图组合和构建一个完整的"虚空世界",进而指导实践.

    考德威尔自由文学科学

    社会工作的语境表达及意蕴理解

    张巍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建社会工作部给我国"社会工作"带来新的理论语境与实践空间,全面理解和认识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工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工作部部门及其职能的认识,也有助于新时代社会工作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目前,产生于西方理论语境及实践中的"专业社会工作"、经过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界泊入及实践中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以及我国内地政策语境及实践中使用的"大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范畴使用语境的主要形式,构成我国社会工作话语表达系统的基础,各自都有着自身特指的内涵与外延.在不同的语境中,"社会工作"同一话语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功能等却存在差异,但又紧密相连,都保持着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核内容与属性.梳理研究不同语境中社会工作的相异之处及共识性内核,是理解社会工作部中"社会工作"之内涵与外延的重要基础和路径.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部语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