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实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

马伟杭

双月刊

1007-3299

zjsyyx1996@sina.com

0571-88861362

310013

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内

浙江实用医学/Journal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299。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临床与检验、临床护理、综述、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短期转归的关系

    杨巧媛陈灵敏张骏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Ang-2、sTREM-1 和HMGB1 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 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 167 例(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 70例,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97 例)根据患者 28 天内转归情况(存活/死亡)将其分为存活组(122 例)和死亡组(45 例),分析两组血清Ang-2、sTREM-1 和HMGB1 水平差异,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分析血清Ang-2、sTREM-1 和HMGB1 水平对患者短期转归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纳入患者至观察终点死亡 45 例,占比26。95%,其中患者死亡时间 5~21 天,中位时间 9(7,14)天;死亡组血清Ang-2、sTREM-1 和HMGB1 水平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吸烟史(β=3。071,OR=21。568,95%CI:1。405-331。121)、高APACHEⅡ评分(β=0。389,OR=1。475,95%CI:1。098-1。982)、高 BNP 水平(β=0。014,OR=1。014,95%CI:1。007-1。022)、高 PCT 水平(β=1。748,OR=5。744,95%CI:1。940-17。006)、低PAB水平(β=-0。051,OR=0。950,95%CI:0。914-0。988)、治疗前高Ang-2 水平(β=2。381,OR=10。816,95%CI:1。070-109。340)、治疗前高sTREM-1 水平(β=0。186,OR=1。204,95%CI:1。068-1。359)、治疗前高HMGB1 水平(β=0。238,OR=1。269,95%CI:1。067-1。509)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28 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Ang-2 水平、治疗前sTREM-1 水平、治疗前HMGB1 水平及三者联合AUC分别为 0。790、0。904、0。917、0。981,敏感度分别为 93。3%、77。8%、84。4%、68。9%;特异度分别为 87。7%、86。9%、90。2%、94。3%。结论 吸烟史、高APACHEⅡ评分、高BNP水平、高PCT水平、低PAB水平、治疗前高Ang-2 水平、治疗前高sTREM-1水平、治疗前高HMGB1 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28 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Ang-2、sTREM-1 及HMGB1 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 28 天内转归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Ang-2sTREM-1HMGB1短期转归

    获得性脑损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胡小珍汪浙炯杨璐毛雅君...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获得性脑损伤康复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特征,并分析其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1 年 6 月~2023 年 5 月收治的获得性脑损伤康复住院患者 334例,记录入院时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MDRO组 96 例和非MDRO组 238 例,并在入院和出院时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BI)进行脑功能评估。结果 96 例MDRO组共采集到 204 份微生物标本,分别来源于痰液(152/204,74。5%)、尿液(46/204,22。5%)、伤口分泌物(6/204,2。9%),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Z)为最主要MDRO类型,病原菌前三位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显示,MDRO组入院及出院时的功能障碍程度高于非MDRO组(P<0。01),且经过住院康复治疗后,两组出院时的GCS、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1)。结论 28。7%的康复科获得性脑损伤患者在入院时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感染,最主要MDRO类型为CRE,其脑功能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故今后在MDRO防控基础上,确保MDRO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以期改善患者的脑功能预后。

    获得性脑损伤多重耐药菌康复治疗脑功能

    温州地区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献血者中的检测比较

    朱紫苗蔡淑锋刘燕飞林碧...
    102-10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Cobas s201、Panther、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核酸检测(NAT)能力。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 2018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浙江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 586970份血液标本,应用了Cobas s201、Panther以及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种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Cobas s201 系统采用 6 混样检测模式,Panther系统采用单检检测模式,ChiTaS BSS 1200/PreNAT II系统采用 8 混样/单检检测模式。结果 Cobas s201、Panther、ChiTaS BSS 1200/PreNAT II 三套系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0。90‰(344/381919)、3。54‰(440/124303)和 2。59‰(209/80748),且Panther系统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套系统(P<0。05);温州地区NAT阳性主要为HBV感染,感染率为 1。22‰(717/586970);42 例NAT检测HBV阳性标本中主要为隐匿性感染。结论 Cobas s201、Panther和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温州地区献血者的酶免无反应性血液标本中均能有效检测出核酸阳性标本,从而降低ELISA检测出现的漏检风险,其中Panther系统表现出较高的阳性检出率,NAT系统在发现隐匿性HBV感染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于防止输血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献血者温州地区核酸筛查系统酶联免疫吸附法窗口期输血安全

    NSD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郇通谢乐斯周虹肖长超...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SD2 蛋白在胃癌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Lauren分型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2022 年 5 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 5 例胃黏膜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 例胃黏膜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 例早期胃癌(高-中分化)、9 例进展期胃癌(按照Lauren分型:肠型 3 例、混合型 3 例、弥漫型 3 例)石蜡包埋组织作为肿瘤性病变组,另选择同一时期收集的 5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石蜡包埋标本作为非肿瘤性病变组。以上病例标本均进行NSD2 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改良快速评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D2 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集中表达在腺颈部;在胃黏膜肿瘤性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表达位置出现上移、范围增宽或弥漫性表达;在早期胃癌出现表达"冒头"现象;NSD2 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中表达程度上无差异(x2=0。018,P=0。894);NSD2 蛋白在 3 例肠型进展期胃癌中有 2 例高表达,在 3 例弥漫型进展期胃癌和 3 例混合型进展期胃癌中均表现为低表达。结论 NSD2 蛋白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NSD2 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的表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NSD蛋白家族NSD2胃癌免疫组化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

    张华芳应张弛魏玉丛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壳多糖酶 3 样蛋白 1(CHI3L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CHI3L1 在慢性HBV感染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价值以及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情况临床评估。方法 收集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11 月~2023 年 6 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病例 161 例,按是否抗病毒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否正常分 4 组(抗病毒ALT正常组 23 例,抗病毒ALT异常组 77 例,未抗病毒ALT正常组 26 例,未抗病毒ALT异常组 35 例),观察各组基线及 12 个月后CHI3L1 水平变化。结果 抗病毒ALT正常组和抗病毒ALT异常组CHI3L1 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下降,肝纤维化得到改善(P<0。05),其中抗病毒ALT异常组较抗病毒ALT正常组CHI3L1 水平降幅更大。未抗病毒ALT正常组与未抗病毒ALT异常组 12 个月后CHI3L1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议慢性HBV感染不论ALT是否正常都应接受抗病毒治疗,早期治疗有机会实现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逆转。

    慢性乙型肝炎壳多糖酶3样蛋白1肝纤维化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符明年肖辉谢晓冬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 80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三角入路组和后三角入路组,每组 40 例。前三角入路组给予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后三角入路组给予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术后均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炎症应激指标(TNF-α、IL-8、皮质醇、促肾腺级质激素)、肝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AST、TBIL、γ-谷氨酸转肽酶(GGT)、胃功素(MOT)、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并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后三角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前三角入路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前三角入路组(P<0。01)。术后 3 天,在炎症应激方面,后三角入路组血清TNF-α、IL-8、COR、ACTH水平均低于前三角入路组(P<0。01);在肝功能方面,后三角入路组血清AST、TBIL水平低于前三角入路组(P<0。01);在胃肠激素方面,后三角入路组血清MOT、GAS水平较前三角入路组高(P<0。01),血清VIP水平较前三角入路组低(P<0。01)。随访期间两组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比较,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肝功能损伤并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解剖入路

    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刘世博朱明利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为临床不同类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组 217 例、酒精性肝炎组 55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 75 例和药物性肝炎组 88 例和 167 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不同类型肝炎组之间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组CD4+T细胞和NK细胞数目减少,CD8+T细胞升高,酒精性肝炎组总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数目减少,药物性肝炎组总T细胞、CD4+T细胞、B细胞、NK 细胞数目减少(P<0。05);不同组间比较发现,病毒性肝炎组CD4+T细胞高于酒精性肝炎组,而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CD8+T细胞数目高于酒精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CD8+T细胞高于酒精性肝炎组,总T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数目高于药物性肝炎患组(P<0。05)。结论 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淋巴细胞的变化并不相同,提示临床对于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应关注淋巴细胞变化,对于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肝炎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

    T形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李克军
    122-12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月~2022 年 12 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 60 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空心螺钉组和T形钢板组,每组 30 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T形钢板组术中出血量较空心螺钉组多,手术时间较空心螺钉组长,术后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空心螺钉组短(均P<0。01);术后 6 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T形钢板组AOFAS评分较空心螺钉组高(P<0。01),踝关节活动度T形钢板组踝关节活内翻、外翻、背伸及跖屈活动度较空心螺钉组增大(均P<0。01);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踝关节活动度,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后踝骨折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林立忠权明明林邦毅
    125-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2021 年 1 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 52 例,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无纳米碳组。纳米碳组注射纳米碳后行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无纳米碳组行常规手术。观察以下指标:(1)纳米碳组甲状旁腺及淋巴结的染色情况;(2)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甲状旁腺误切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3)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4)两组术前及术后第 1 天、第 30 天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5)随访情况。结果 (1)纳米碳组甲状旁腺与淋巴结纳米碳染色情况较好,其中甲状旁腺重度染色占 73。04%,淋巴结重度染色占85。76%;(2)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甲状旁腺误切以及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低于无纳米碳组(P<0。05);(3)纳米碳组术后 1 天血钙、血PTH水平更高,且术后 30 天,血PTH水平纳米碳组较无纳米碳组更高(P<0。05);(4)随访 1 年,纳米碳组各项得分和总分均低于无纳米碳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误切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推荐临床上广泛采用。

    甲状腺癌示踪剂纳米碳甲状旁腺误切喉返神经损伤

    浸润性乳腺癌脉管瘤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许拯国王超群黄必飞陆世平...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脉管瘤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7 年 1 月~2022 年12 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浸润性乳腺癌 347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2-40 和CD31 的表达:肿瘤累犯淋巴管并形成瘤栓定义为D2-40 阳性;肿瘤累犯微血管形成瘤栓定义为CD31 阳性;结合HE光镜观察和D2-40、CD31综合评估判断乳腺癌组织中脉管瘤栓情况。分析可能与脉管瘤栓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中脉管瘤栓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淋巴结转移(OR=9。307,95%CI=4。234-20。462,P<0。01)和TNM分期Ⅲ期(OR=14。818,95%CI=3。416-64。277,P<0。01)。结论 乳腺癌中脉管瘤栓与肿瘤的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临床完成全身评估后应当综合分析患者脉管瘤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乳腺癌D2-40CD31脉管瘤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