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通讯
职教通讯

史国栋

旬刊

1674-7747

zjtx@jstu.edu.cn

0519-86999916/5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职教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职教刊物之一,创刊20年来,《职教通讯》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博,贴近职责实际,准确把握职教热点与难点,及时为职教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融理论性、报道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连续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们最需要的是职业教育大众化

    庄西真
    1页

    德语国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模式及启示

    周奕珺李俊郑建萍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语国家中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职业教育久负盛名,协同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是三个国家进入 20 世纪后应对内部优化与外部挑战作出的创新变革.在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奥地利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瑞士应用科学大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参与主体与协同路径基础上,厘清了三者分别代表"混合""衔接""升级"的协同形式,并总结了三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即区域自发合作模式、历史演变模式以及顶层设计模式.借鉴德奥瑞三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的协同模式,建议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兼顾市场发展与劳动者个体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协同治理上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协商机制.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治理德语国家

    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探析——以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为例

    谢莉花王可欣唐慧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口结构变化、教育关系变动、人才规格提升的现实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协同创新成为两者共同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以双元制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协同创新模式展现了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深度合作与潜力.该模式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的双元属性,更彰显了两类教育相结合的双元价值,并超越了传统的机构界限,发展成为一种与机构类型相脱耦的教育理念,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和借鉴.融合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理念指引、构建两类教育的创新形态、满足多方需求的实践措施保障是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核心发展经验.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协同创新职业性学术性

    高等职业学校:奥地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的"桥梁"

    蔡巧燕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地利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奥地利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连接着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重要领域,形成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融通模式.这种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路径与通道,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实践技能与学术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为我国实现职普融通提供了启示,即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循环"的瓶颈、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重塑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探索职普"中间地带"及搭建"立交桥".

    奥地利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普融通

    从"割裂"到"互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逻辑及改革路向——基于德、澳、英三国的比较分析

    王亚南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以及英国"现代学徒制"三国职业教育制度建构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体系的系统支撑,它们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形成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构不仅存在着关键制度要素的缺失,业已建立的相关制度之间也缺乏有效协同,从而导致职业教育运行偏离核心目标而陷入误区,表现为质量评价重心项目化、学校组织行为功利化、课堂教学地位边缘化.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的运行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重心,并系统强化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和其他不同制度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逻辑职业能力测评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研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框架

    刘红梅李森范学锋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理论有助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为此,深入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概况,创新校企合作的理念、机制和内容,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波特五力模型

    职业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为、难为与何为

    陈贤博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科技为驱动,以高技能新质人才培养为支撑,以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具有创新驱动、数字引领、质量更高及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必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以形成两者之间双向驱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上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出了校企融合新范式、培养了新质人才.但职业教育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才输出无法适应新兴产业需求、产教无法深度融合,数字鸿沟的显现和教育失衡导致的两极分化,传统育人理念固化、教师急需转变思维等.基于此,提出应对挑战的三个应然路径:一是坚持协同创新,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与创新;二是坚持数字应用,推动数字化平台和资源的共享共建;三是优化育人模式,多措并举培养高素质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作用机理现实挑战应然路径

    职业教育终身化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和解决路径

    黄安琪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和解决路径备受关注.推动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有助于畅通职业教育上升渠道,保障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补和融合,改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基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发现现行职教高考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即中高职衔接障碍、职教高考评价体系单一和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并提出解决路径:一是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框架,二是创新多元化职教高考评价体系,三是重塑认知提升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以此,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为职教高考制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职业教育终身化职教高考现实问题解决路径

    高职院校柔性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张晶闫志利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因材施教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等,创制了以人为本、以职业岗位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柔性分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及过程分层等具体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岗位课程、实习岗位学习,引领学生从"专业学习"逐步转向"岗位学习",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解决了因考试分数"硬性"分层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兴办产业学院、开发岗位课程包、重组教学团队、强化过程评价等途径,广泛应用柔性分层教学模式,增强高职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柔性分层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实向度与行动路径的质性研究

    孙丹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以 50 所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围绕价值取向、具体内涵及保障措施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向度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各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各具特色,但也具有相对一致性.在价值取向上,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内涵建设上,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丰富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职业发展、日常管理等具体内涵;在保障措施上,以全方位支撑为逻辑,不断健全组织、制度、队伍、经费保障体系.面向未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遵循,聚焦类型特色,加强政策制度专门化;聚焦协同育人,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聚焦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实践一体化;聚焦数字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生管理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