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颈侧方入路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邬一军鲍军朱峰
    449-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迄今为止,颈部正中切口仍然是甲状腺手术的经典方式,但其造成的瘢痕增生和颈部不适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治疗效果的提升,医者和患者越来越关注术后的颈部美观性和舒适性.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颈前区功能保护理念的逐步形成,颈侧方入路甲状腺手术得以在临床开展并推广普及.本文就目前常用的颈侧方入路术式的发展历程作一述评,并予以展望.

    甲状腺手术颈侧方入路颈前区功能手术进展

    功能化海藻酸钠水凝胶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软骨向分化的研究

    张琦滕彬宏
    454-458,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GD多肽修饰的酰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基质能否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行为活性并促进其成软骨向分化.方法 RGD多肽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接枝于酰化的海藻酸钠.光引发剂与酰化海藻酸钠的双键在紫外光照射下交联成胶.通过CCK-8实验、扫描电镜、细胞骨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评价功能化水凝胶对BM-SCs增殖、成软骨向分化的作用.结果 相较于未接枝组,RGD多肽修饰的酰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可以促进基质内BMSCs形态延展并出现聚集.接枝RGD多肽后,无论在二维还是三维培养体系中,BMSCs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未接枝组.经过成软骨诱导培养后,RGD多肽修饰的酰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可以更好地促进BMSCs凝聚和成软骨向分化.结论 接枝RGD多肽的酰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可以更好地促进BMSCs增殖、成软骨向分化.

    软骨组织工程细胞行为活性酰化海藻酸钠水凝胶支架

    黄连素在抑制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周帆彭君伟徐小青曹勤...
    459-46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黄连素抑制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Hp菌株的耐药性,从中筛选出双重耐药(DR)株和MDR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两倍递增法对DR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黄连素1/2 MIC浓度下连续传代培养MDR菌株,分别在培养1代和5代后检测对应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结果 (1)共成功分离出128株Hp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筛选出DR株30株,MDR株12株,阿莫西林(AMX)、左氧氟沙星(LEV)、克拉霉素(CLR)、甲硝唑(MTZ)的耐药率分别为4.7%、26.6%、32.0%、64.8%,分离株中的MDR率为9.4%.(2)体外成功诱导MDR株24株,AMX诱导失败,其中MTZ诱导株的耐药水平最高,CLR次之,LEV最低;(3)黄连素对36株MDR株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8~128 µg/mL,大部分集中在32 μg/mL;(4)选取的27株高水平耐药MDR株,经黄连素作用后共有17株的MIC值降低4倍及以上或逆转为敏感株,其中分别有9株、11株、5株对应CLR、LEV、MTZ的MIC值有阳性变化.在3种抗菌药物的阳性株中,MTZ组的MIC值下降倍数最高,CLR组居中,LEV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可有效逆转部分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且逆转程度与作用时间、抗菌药物种类有关.

    黄连素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熊加彬李珍吴俊俊李春霞...
    464-469,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6、IL-10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黏液蛋白2(MUC2)表达水平,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下降(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 mRNA、MUC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和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MUC2表达量、降低MPO活性来减轻UC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溃疡性结肠炎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炎症因子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生成红细胞过程中高效脱核体系的研究

    陈晨占启刚盛琦张晶晶...
    470-474,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三羟激酶(PI3K)、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和细胞松弛素B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促红系脱核的作用,以期建立高效脱核体系.方法 采用磁分选富集脐带血CD34+细胞.在培养第0、4天添加干细胞因子(SCF)、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培养第7天添加SCF、EPO,培养第11、15、18天仅添加EPO.分别于第7、11、15和18天添加 PI3K(0、25、50、100 ng/mL)、HDAC2(0、60、150、300 ng/mL)、细胞松弛素 B(0、25、50、75 ng/μL)3种脱核剂.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分析3种脱核剂的浓度和添加时间4因素4水平对促红系脱核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脱核条件并作为优选组,以不加脱核剂培养作为对照组进行验证.细胞培养至第21天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235+、SYTO-64-细胞,计算脱核率.使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RBC,ELISA法检测2,3-二磷酸甘油(2,3-DPG)、化学发光法检测ATP,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最佳脱核条件为培养第15天添加PI3K浓度为100 ng/mL、HDAC2浓度为150 ng/mL和松弛素B浓度为75 ng/µL.培养至第21天,优选组红细胞脱核率为(74.30±5.59)%,对照组为(28.30±14.10)%,优选组高于对照组(t=9.099,P=0.012).培养体系获得RBC平均可达2× 1010/L,红细胞ATP、2,3-DPG与正常红细胞无差异,红细胞形态与正常红细胞一致.结论 以上最佳脱核条件建立的培养体系可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生成红细胞高效脱核.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红细胞脱核磷脂酰肌醇三羟激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细胞松弛素B

    经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围生期结局观察

    陈丽芬梅丽娜
    475-479,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经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围生期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新鲜胚胎移植治疗,并单胎活产患者341例.其中DOR患者88例(DOR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253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围生期结局指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妊娠期糖尿病(GDM)、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因女性年龄对围生期结局有重大影响,以年龄35岁为临界值将每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观察并比较<35岁与≥35岁的两组患者围生期结局指标.分析患者发生HD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催乳素、基础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总睾酮、控制性卵巢刺激前收缩压、舒张压、总促性腺激素量及扳机日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OR组患者双侧窦卵泡计数、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扳机日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基础卵泡刺激素、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孕因素有异于对照组,控制性卵巢刺激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R组患者HD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DM、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35岁的患者围生期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岁的患者中,DOR组HD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围生期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DOR是患者发生HDP的危险因素(RR=9.34,95%CI:1.71~51.02,P=0.010).结论 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相比,经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DOR患者HDP发生风险较大,围生期更需行缜密的产前检查.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结局体外受精辅助生殖技术

    低蛋白与酮酸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吴宇谢祥成赵宁杨秀...
    480-484,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与补充酮酸饮食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db/db小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蛋白饮食组、低蛋白饮食组、低蛋白-酮酸饮食组,每组各6只.6只db/m小鼠(db/db小鼠的对照)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蛋白饮食.相应饮食干预12周,每2周测定小鼠体重.喂养结束后,小鼠当天禁食过夜,第2天记录小鼠的24 h饮水量、排尿量,而后取血测定血糖、肌酐、尿素氮、TG、TC,并处死小鼠取肾称重,测量肾脏横径以大体反映肾脏体积,计算肾重/体重比值,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系膜细胞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蛋白饮食组小鼠体重均增加(均P<0.05),24 h饮水量、排尿量均增加(均P<0.05);血糖、血肌酐、尿素氮、TG、TC水平均升高(均P<0.05);肾脏周围组织脂肪增加,体积增大;染色结果显示肾脏组织内系膜细胞增生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均增加(均P<0.05).与正常蛋白饮食组比较,低蛋白饮食组、低蛋白-酮酸饮食组小鼠体重均降低(均P<0.05),24 h饮水量、排尿量均减少(均P<0.05),血糖、血肌酐、尿素氮、TG、TC水平均下降(均P<0.05);肾脏周围组织脂肪减少,体积有所下降;染色结果显示肾脏组织内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 低蛋白与酮酸饮食干预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生化指标,降低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表达,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糖尿病肾病低蛋白饮食酮酸肾功能肾脏纤维化

    宫腔镜检查在GnRHa-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莫莉菁朱梦霞沈春娟姚秋萍...
    485-48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HS)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激素替代治疗(GnRHa-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至10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既往有1~2次胚胎移植失败史的不孕妇女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HRT联合HS组和GnRHa-HRT组,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FET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既往移植失败次数、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移植数、优质囊胚移植数、不孕类型、不孕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GnRHa-HRT联合HS组的胚胎着床率高于GnRHa-HRT组(40.20%比26.47%,x2=4.324,P=0.038),56 例 GnRH-HS-HRT 组患者行 HS,HS 正常患者 26 例(46.43%),异常患者 30 例(53.57%).GnRH-HS-HRT组HS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既往有胚胎移植失败史的患者,宫腔异常的发生率较高,HS联合子宫内膜搔刮术有助于发现子宫腔细微病变,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同一个月经周期内进行HS和FET,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改善妊娠结局.

    宫腔镜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率

    静脉双功超声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淋巴细胞预测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研究

    马继中王野平孔敏刚李杨...
    490-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双功超声(DUS)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26例,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静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为VTE组25例和无VTE组101例.治疗前采用DUS检测下肢深静脉的管腔直径和峰值流速,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血栓定性诊断;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包括RBC、RDW、PLT、PLR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的超声参数和血生化指标;分析患者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Fib、PLR及血栓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以静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US血栓定性诊断的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RDW和PLR对VTE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无VTE组比较,VTE组患者年龄和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百分比增加,管腔直径、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增加(均P<0.05),而峰值流速和PLR降低(均P<0.05).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PLR呈正相关(P<0.05).DUS血栓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0.889,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911,阳性预测值为0.690,阴性预测值为0.948.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值流速、RDW和PLR诊断VTE的AUC分别为0.723、0.698和0.623,峰值流速联合RDW诊断VTE的AUC为0.797,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DUS或可作为临床筛查和诊断VTE的首选无创工具,峰值流速联合RDW能够提供更多VTE的血流信息,能够更好地预测烧伤患者VTE的发生风险.

    静脉双功超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烧伤静脉血栓栓塞症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分析

    王珍珍黄琦黄钧涛沈毅...
    496-500,后插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慢性鼻窦炎相关的诊断基因,分析其与慢性鼻窦炎免疫微环境中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中获得慢性鼻窦炎相关基因芯片,选取有效训练集,使用R软件的"limma"程序包进行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采用加权共表达分析进行相关基因筛选得到候选基因,通过3种算法得到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PLP1,采用ROC曲线评价PLP1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算法分析慢性鼻窦炎的免疫微环境,对PLP1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鼻窦炎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之间检测到184个相关基因,这些相关基因参与白细胞游走、免疫反应的细胞激活等生物学过程.通过3种算法对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取交集最终得出PLP1为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PLP1基因在训练集(GSE23552)和验证集(GSE179265)均表现为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LP1在训练集中的AUC为1.00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50.PLP1基因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有相关性,PLP1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系数r=-0.7(P<0.001).结论 PLP1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其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M2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呈负相关.

    机器学习慢性鼻窦炎PLP1免疫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