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己唑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持效期短、利用率低、残留量大以及对目标作物和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毒性等问题,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为壁材,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tetramine,TETA)及 TETA 与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A)、哌嗪(Piperazine,PIP)、赖氨酸(Lysine,LYS)的混合体系为固化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 4种不同囊壳结构的己唑醇聚脲微胶囊.利用动态光散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聚脲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聚脲微胶囊外观呈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2 μm,包封效率在89%~97%,载药量在65%~76%.对4种不同囊壳结构的聚脲微胶囊缓释性能进行研究,在甲醇溶液中,第30h的累计释放量在29%~65%之间,表明制备的聚脲微胶囊缓释性能良好.缓释速率和累计释放量随着囊壳交联度和链段刚性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通过调控囊壳结构可控制微胶囊的缓释行为.本试验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己唑醇聚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包封效率高,药物负载能力强,缓释性能良好,合成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可为己唑醇微胶囊剂型的研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