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毛伟敏

月刊

1671-170X

zlxzz04@126.com

0571-88122280

310022

杭州市半山桥广济路38号

肿瘤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On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95年公开发行,大16开,64页,1995年-2000年为季刊,2001年改为《肿瘤学杂志》,双月刊,主要刊登肿瘤临床与基础,科研等学术研究论文,1997-1998年被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及浙江省期刊协会科技期刊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免疫治疗:现状与挑战

    檀碧波王盈盈刘文博李勇...
    623-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传统胃癌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化疗、靶向治疗等,但这种传统治疗效果有限.胃癌患者中分子靶点表达因人而异,如何提高治疗疗效是近年研究热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出现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格局,在临床治疗线数中的应用不断前移,成为关键的治疗手段之一.ICIs联合化疗、ICIs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等方案已成为胃癌治疗的多种选择.全文对胃癌ICIs相关临床试验进行总结与探讨.

    胃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与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杨植然刘文博刘庆伟檀碧波...
    630-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u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中常见的基质细胞类型之一,其促肿瘤M2亚型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并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脂质代谢重编程是癌症进展的新特征,肿瘤细胞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会进行代谢转化以利用各种途径获得脂质和增加脂质氧化.相对的,TAMs的脂代谢也被重新编程,并参与调节其自身的极化和相应的功能与表型.研究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进展过程促使TAMs中的脂质积累,导致TAMs极化为M2表型.全文阐明脂质代谢重编程下的TAMs的分化及其在支持癌症进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靶向干扰TAMs脂质代谢重编程或许可以为胃肠道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肿瘤微环境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

    蒲公英提取物治疗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

    霍瑶吴寒马娇宋彦茹...
    637-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蒲公英提取物(dandelion extract,DE)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蒸馏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DE,并将不同浓度(0.280、0.560、1.125 μmol/L)的DE分别作用于BGC-823和AGS胃癌细胞株.采用MTS法、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迁移及侵袭,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增殖细胞核抗 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 细胞淋巴瘤-xl(B-cell lymphoma extra-large,Bcl-xl)、B 细胞淋巴瘤放大因子 2(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E-钙黏附素(E-cadheri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处理组的细胞活力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下降(P均<0.05),细胞凋亡率随着DE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DE处理组的细胞在G0/G1期所占比例最高,而在G2/M期所占比例最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E处理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随着DE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均<0.05),PCNA、Bcl-xl、Bcl-2、MMP9、E-cadherin、IL-6、IL-8和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DE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可能与其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胃肿瘤蒲公英提取物增殖凋亡周期迁移侵袭

    P53相关基因IL1A和F2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王志远刘文博苑新宇张卓奇...
    646-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胃癌中P53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 1α,IL1A)、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受体(coagulation factor Ⅱ thrombin receptor,F2R)的表达及功能,寻找胃癌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的RNA-seq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包含375个胃癌组织和32个正常组织,从MSigDB获取P53相关基因集合.使用Fold Change和Wilcoxon检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生存分析;计算P53相关基因在胃癌样本中的突变信息.选取临床中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IL1A和F2R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中,IL1A、F2R在胃癌样本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3.31±2.07和18.69±0.9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3,P<0.001).生存分析显示IL1A、F2R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差(P=0.021,P=0.028),IL1A、F2R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富集分析表明IL1A、F2R与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等相关.P53相关基因在胃癌样本中高频突变,有突变显著共出现(P<0.01).临床病例中,RT-qPCR验证结果表明IL1A、F2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01).[结论]IL1A、F2R在胃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作用,是潜在的胃癌生物标志物.

    胃肿瘤P53白细胞介素1α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受体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标志物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早期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孙树申宋蕊华德芳李雪...
    65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联合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查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患者胃癌早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就诊的121例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将Hp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比较各组血清PG Ⅰ、PGⅡ、PG Ⅰ/PGⅡ比值和G-17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 线并分析血清 PG Ⅰ、PGⅡ、PG Ⅰ/PG Ⅱ 比值和G-17对Hp阳性患者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癌前病变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降低,血清PGⅡ、G-17水平升高(P均<0.05);与癌前病变组相比,胃癌组患者的血清PG 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降低,血清G-17水平升高(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 Ⅰ、PGⅡ、PG Ⅰ/PGⅡ比值、G-17及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p感染患者胃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95%CI:0.802~0.930)、0.693(95%CI:0.582~0.804)、0.847(95%CI:0.779~0.916)、0.749(95%CI:0.654~0.845)和0.955(95%CI:0.920~0.990),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Hp阳性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降低,而血清PGⅡ、G-17水平升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p感染胃癌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幽门螺杆菌胃肿瘤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胃癌的相关性: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分析

    刘文博王志远李勇范立侨...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胃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从IEU数据库中获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关数据,从GWAS catalog数据库获得胃癌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调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胃癌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结果]IVW结果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胃癌之间存在相关性(IVW:OR=0.000 119,P=0.005 577).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结果可靠性,结果不受异质性、多效性影响.[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胃癌之间具有潜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肿瘤孟德尔随机化

    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李俊李为希程颖玲蒋炳鑫...
    662-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肺癌筛查项目数据,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LDCT筛查高危人群的界定及后续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参与上海市闵行区肺癌LDCT筛查的合格人群24 530人,收集LDCT筛查信息、肺癌风险评估问卷信息、肺癌发病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共构建了两套风险预测模型:基本模型(n=24 530)纳入性别、筛查年龄、吸烟史、家族史、是否检出结节;LDCT筛查模型(n=3 649)纳入吸烟史、家族史、筛查是否阳性、结节性质、结节大小.将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利用十倍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24 530名研究对象的结节检出率为17.5%,LDCT筛查阳性率为12.0%,中位结节大小6.0 mm(P25,P75:4.0,10.0 mm).在中位随访9.8年(P25,P75:8.4,11.4年)期间,共发现新发肺癌病例503例(男性342例,女性161例).训练集中,基本模型预测1、3、5年肺癌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3、0.800 和 0.828,LDCT筛查模型的AUC分别为0.826、0.803和0.804,模型区分能力均较好.基本模型和LDCT筛查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均良好.十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基本模型的平均AUC为0.783,标准误为0.012;LDCT筛查模型的平均AUC为0.796,标准误为0.017;模型预测效果均稳定.[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基于社区人群LD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其在判别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有助于肺癌LDCT筛查高危个体的识别及筛查后健康管理.

    社区人群低剂量CT筛查肺肿瘤风险预测上海

    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数据库构建及应用展望

    王慧琳白杨黄丹琪孙瑞...
    67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构建癌症相关VTE数据库(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atabase,AVOID)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对已建立的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队列进行优化和完善,并经专家讨论,形成AVOID数据库的结构、纳入排除标准、信息采集、随访、质量控制等内容.[结果]构建的AVOID数据库包括:基线信息、血液样本信息、VTE筛查/监测数据、随访数据4个部分,以中晚期(Ⅲ~Ⅳ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收集癌症相关VTE的筛查、长期抗凝治疗、生活质量、生物样本等信息.[结论]AVOID数据库的建立可为我国癌症相关VTE的发生风险预测、预防及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样本支持.

    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数据库展望

    94例食管癌患者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姚乐静张鹏单国平王怀宇...
    67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患者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2年至2022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2 7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食管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的病理特征、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脑转移后生存时间定义为脑转移确诊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区间.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食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 760例食管癌患者中,脑转移发生94例(0.74%).食管癌确诊至脑转移确诊的间隔中位时间为0.69年.在食管癌脑转移94例中,随访期间死亡84例,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0.61年,1年生存率为37.3%.单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KPS评分、单发脑转移灶、颅外转移史、后续肝转移、原发灶治疗方式、原发灶免疫治疗、脑转移灶手术史、放疗史和化疗史是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OR=1.757,95%CI:1.033~2.989)、颅外转移(OR=1.741,95%CI:1.031~2.940)、KPS 评分(OR=0.977,95%CI:0.965~0.989)是影响食管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癌低M分期、脑转移确诊时高KPS评分、单发脑转移灶、无颅外转移史、无后续肝转移、原发灶和脑转移灶积极治疗的患者是获得较好的脑转移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食管肿瘤脑转移脑转移后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

    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辅助装置的应用研究进展

    任志英赵鑫田龙
    687-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和材料工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各类辅助装置实现了更新换代.这些放疗辅助装置中以基准标志物和水凝胶最具代表性.基于基准标志物的图像匹配和校准技术提高了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靶区位置准确度,使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疗增益.通过注入水凝胶增加了前列腺与直肠前壁的距离,从而大幅降低了直肠毒性.各类型基准标志物中液态基准标志物最具临床价值,其应用将成为未来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的研究重点.水凝胶的应用过程需严密的监控,从而保证其临床价值得以实现.全文就各类型基准标志物和水凝胶在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基准标志物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