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药学
中南药学

李焕德

月刊

1672-2981

znyxzz2003@163.com

0731-84895602

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中南药学/Journal Central South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药剂、药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化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之窗、药物与临床、临床药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问题解答、学术争鸣等20余个栏目。办刊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面向全国医药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治疗进展

    戴纬金梦迪郭智
    3264-3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是移植后死亡的首要原因.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暂无统一标准,主流的治疗措施包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常规化疗、去甲基化药物的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嵌合抗原T细胞疗法(CAR-T)等.本文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治疗进展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侯莉娜郭智任骅王强...
    3272-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受ICIs治疗的100例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每一次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计算NLR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NLR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以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LR和各种临床特征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有差异(P=0.041).低NLR组第1、2、3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4%、69.1%、64.8%,明显高于高 NLR组的 52.6%、15.8%、15.8%(P=0.001);低NLR组第 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85.2%、81.5%、81.5%,高于高 NLR组的 78.9%、57.9%、57.9%(P=0.04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首次使用免疫治疗年龄、治疗方式、治疗前NLR为PF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NLR和治疗方式是PFS(P=0.005,P=0.004)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ICIs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较低的NLR可以获得较长的PFS,低NLR的患者更能从免疫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因此NLR是一个简单可行的预后评价指标.

    淋巴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后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徐佳欢张倩冯佳孙丽华...
    3280-3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基于BTK抑制剂的诱导或维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位维持治疗时间为13(IQR7~16)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5.6%、66.7%,中位PFS为13个月.中位OS在随访期内未达到.有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行BTK抑制剂联合治疗,有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接受了 BTK抑制剂单药治疗,两组患者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肺部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结论 BTK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梁雨娟成翠翠李星吕明...
    3286-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化酶,其定位于线粒体中,被激活后能够通过脱乙酰化下游线粒体蛋白,调节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能量代谢、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等生物学过程.心肌细胞中富含大量的线粒体,SIRT3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肌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激活SIRT3及其下游通路.本文将总结归纳SIRT3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肥大、糖尿病及高血压等诱导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并综述相关中药及活性成分干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靶向SIRT3在中医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提供参考.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线粒体心肌损伤中药

    天然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潜力

    孙聪颖钟鑫勤赵玉翠袁思宇...
    3295-3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饮食习惯、社会和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国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不少患者伴随胆汁酸代谢异常.法尼醇X受体(FXR)是参与胆汁酸代谢的关键受体,可以调控胆汁酸合成.本文总结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天然FXR激动剂,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胆汁酸代谢,改善肠屏障损伤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天然FXR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伴胆汁酸代谢异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力药物.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FXR激动剂胆汁酸代谢肠屏障损伤肠道菌群

    植物类天然产物改善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有根杨志慧杨秀鸿易吉平...
    3304-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之一,过量服用可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急性肝衰竭.近年来,植物类天然产物因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因此,本文对APAP诱导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相关机制,以及植物类天然产物改善APAP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APAP致肝损伤提供参考.

    植物类天然产物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

    天然产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唐灿罗秀菊彭军
    331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超载、细胞凋亡、自噬和能量代谢障碍等.天然产物因具有低毒性、多靶点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了深入研究它们对MIRI的治疗机制,本文综合评述了天然产物在抗MIRI相关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预测天然产物治疗MIRI的机制.由于天然产物机制复杂,完全阐明其抗MIRI分子机制仍任重道远.

    天然产物MIRI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超载细胞凋亡自噬能量代谢障碍

    药食同源中药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晨莉窦金金侯惠玲赵程程...
    3318-3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大脑和脊髓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此类疾病的防治.药食同源中药以其预防性强、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综合调理效果显著和患者接受度良好等特点,成为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优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医学价值.因此,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用于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食同源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药食同源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癫痫

    单萜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红军张岩蒋翔锐
    3328-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两个异戊二烯结构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单萜类化合物在抗抑郁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效果.一些单萜类化合物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影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机制缓解抑郁症状.本文归纳了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萜类天然产物,并对其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了汇总,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单萜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天然产物抗抑郁作用机制

    骨改良药物在肺癌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王凯王娜姜金敏思聪...
    3336-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指南推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内科治疗药物主要为骨改良药物,分为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类,同时这两类药物也获批适应证为治疗高钙血症、骨质疏松.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使用时间长,应用广泛,种类较多,目前分为三代,每代都有不同的代表药物,如一代的依替膦酸二钠、膦酸二钠等,二代的帕米膦酸二钠,三代的唑来膦酸等.肺癌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患者就诊时大多已为晚期,其中出现骨转移的患者约占一半,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一旦明确诊断肺癌骨转移,应尽早使用骨改良药物治疗.本文就骨改良药物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骨改良药物肺癌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