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肇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肇庆学院学报
肇庆学院学报

姚英

双月刊

1009-8445

xbbjb@zqu.edu.cn

0758-2716328

526061

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登载的文章属学术研究类论文和社会科学及技术指导类文章。办刊宗旨是坚持“双百”方针,促进学术交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教师发表论文提供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产品大产业:内涵价值、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崔勇林海崔欣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区域农产品资源禀赋,走小产品大产业之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分析小产品大产业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层面探究小产品大产业内在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小产品发展成为大产业的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小产品大产业内在逻辑实现路径对策

    新农人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肇庆的调查

    柳青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新农人队伍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困难,课题组对肇庆700名新农人、村民和镇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取了64人进行了访谈.调研发现:新农人数量和生产规模偏小、发展中"无地可用"问题突出、政策缺乏精准扶持、个性化和产业规模化水平低、产业链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农村公共资源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加强新农人队伍建设规划、引导和示范;二是以"市场需求力"推动产业规模化;三是以"政府调控力"弥补产业链短板;四是以"改革开放力"优化新农人发展环境;五是以"探索创新力"化解用地难问题.

    新农人队伍建设对策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广东广宁县油茶产业SWOT分析

    叶菲菲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树立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必然要求.以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油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分析总结了广宁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百千万工程"的政策背景,提出形成龙头、园区、品牌、配套"四张牌"的保障体系,即做大龙头企业,组建广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联盟;做好产业园区,精心打造油茶产业发展主阵地;做响油茶品牌,打造"广宁山茶油"区域公共品牌;做优配套政策,强化要素支撑等相应对策及建议,促进广宁县油茶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油茶产业广宁县油茶产业SWOT分析"百千万工程"

    中国现存古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文旅融合路径

    吴清王茜雯黄衍丽李喜喜...
    80-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化遗产活化理论,本研究通过建立古塔数据库,运用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现存古塔时空分异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古塔分期特征上:东汉时期至唐朝初年方兴未艾;唐朝经两宋至辽金时期空前繁荣;元代经明代至清代稳定发展.空间数量特征上,中国现存古塔在不同时期的建造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散点状与组团状"并存格局.空间密度特征上,空间分布密度呈"东密西疏"的团块状布局,且省域格局呈"多核心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空间类型特征上,各类型古塔分布较为集聚且功能及布局各异,其中楼阁式塔数量多且分布广.发展途径上,提出运用"文旅+"模式的新发展路径,通过"文旅+旅游产品""文旅+研学观光类""文旅+古事体验类"为古塔文旅融合路径提供新机遇.

    古塔文化遗产时空分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广东省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演变研究——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蔡群黄莹邓浩俊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广东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表明:隋唐以前,岭南地区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格,但整体开发程度不高.宋元以后,广东开发日益成熟,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地理格局成型;明清以后,广东发展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文物鼎盛.历史时期,广东塑成珠三角文化核心区,先后形成粤北、粤东、粤西三个次核心区,核心区和次核心区之间形成由西江、北江、粤东沿海三个轴线带联通的放射聚集的空间结构.交通、经济、政治、移民等是历史时期影响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重要因素.

    文化遗产文保单位时空结构

    中国共产党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扼要

    陈红旗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下,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体裁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且亲近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左翼文艺、文化运动建立与倡导的整体观念是反帝反资本主义、反国民党的强权专制统治和反封建主义.在上海革命文艺舞台和左翼文化天地中,有很多取得突出实绩的共产党人,他们都带有典型的"前驱"和"闯将"特征.上海共产党人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构建领域创造了很多奇迹,并至今保有着久长、庞大和浓重的历史光影.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不但启迪着同时代的"他者",还启迪着历时意义上的"后来者",其影响效力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

    中国共产党上海左翼文学运动历史光影文化价值

    论翰儒"客家三部曲"的家园母题与爱情症候

    张劲松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园既是人们肉身的栖息之地,也是精神的生命之根.翰儒的文学创作潜伏着一个反复出现的家园母题,其"客家三部曲"以散文化的叙事、散点透视的视点与细腻婉转的笔触,开创性地给读者提供了一幅客家家园从传统守候到现代变迁的全息图景.其中的家园母题完成了从"重建家园"到"守护家园"再到"生产家园"的本事嬗变,而其爱情症候亦凸显出从"一个人的精神之恋"到"一代人的镜像之恋"再到"三代人的不伦之恋"的本文流转.

    翰儒"客家三部曲"家园母题爱情症候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自然诗歌解读与重译——以狄金森的《小鸟沿小径走来》为例

    张琼
    106-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翻译常见的问题是文学性丢失.从认知诗学视角,以文本世界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小鸟沿小径走来》进行认知分析,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从音韵节奏、跨节跨行、标点符号分析原诗诗学形式,探讨狄金森如何用诗歌语言表达其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意识;基于分析,重构相应的中文诗歌语篇,力求"形神皆似",在翻译文本中保留原诗的文学性.

    认知诗学诗歌翻译文学性狄金森

    翻译美学视角下《遥远的向日葵地》英译的美学再现

    宋春艳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虚构写作"短小、真实、贴近生活又不失美学价值,是中国故事海外传播的有力推手.中国当代女作家李娟以非虚构写作在文坛斩获赞誉.《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在英语世界被译介的两部作品之一,同时受到专业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关注与好评.译本在概念内容、形式体式、形象描写、风格要素等方面再现了原作的美学意义.此外,译者还从西方的"理性主义美学"视角,在译文中加入了人的视角,让读者感知到美学判断中个人思维的存在.

    《遥远的向日葵地》汉英译李娟非虚构写作海外传播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源流考

    晋瑾许嵩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雨打芭蕉》作为广东音乐发展初期的代表曲目,从产生至今已有百年之久.关于其是否有曲调作者以及其形成时间等历史问题,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其音乐谱本的形成、发展、传播进行考证,并结合历史环境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一部经典作品的问世不仅需要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大浪淘沙,在形成过程中亦需要有造诣高的乐人不断推动,方得以日臻成熟.而以何博众、何柳堂等为代表的何氏家族对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何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