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双月刊

2096-689X

heritages@sina.cn

010-64882124/3522/3716

100083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Journal Study on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查看更多>>《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的学术类期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性质、类型、价值、保护和管理诸方面。包括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历史现状、问题分析、理论探索、方法研讨、案例分享、批评评论、前沿动态等内容,从而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论与方法,交流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宋四川山城遗址概说——结构类型、特点价值、保护利用

    孙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四川山城遗址是宋廷在宋元战争背景下营建的山城体系的遗存.该山城体系以制司所在的重庆城为中心、以抚司级山城为节点、以府州级山城为基础,构成一个严密的金字塔形结构.所有新建山城都选择险要山地营建,形成以山城为点、江河为线的集建置城市和军事堡垒为一体的军政系统.该山城体系以制司所在的夔州路为根本、以四川腹地的潼川府路为外围、以原制司所在的成都府路为经营重点、以原兴元府路为光复远景、以蒙元南下的主要路线"外水"为主要防御方向.依托这个山城体系,南宋四川当局与强大的蒙元军队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拉锯战.这些山城在宋元战争结束后废弃成为遗址,因在险峻山区,城址保存相对完整,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旅游价值的重要文化遗产.如何整体保护山城体系的系统性、山城格局的完整性和山城要素的真实性,是今后南宋四川山城遗址保护和利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南宋川渝山城宋元战争

    金堂县云顶城调查与初步研究

    张红刚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中八柱"之一的金堂县云顶城是川渝地区宋元山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金堂县联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云顶城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山城的保存状况,并发现了宋元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址.文章在总结近年工作的基础上,对云顶城的地理位置、研究概况、城内遗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结合历史文献对云顶城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云顶城的防御特点和遗产价值,有助于学术界了解云顶城的基本概况,并为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提供学术支撑.

    川中八柱云顶城宋元山城宋元战争

    忠县皇华城遗址及遗址公园建设

    曾艳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县皇华城遗址是南宋夔州路咸淳府的府城遗址,是当时在长江岛州上建立的水上山城,也是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水库蓄水发电以后,城址除了外围滩涂和部分外城区淹没在水中外,其余部分仍然露出水面,岛上居民移民搬迁后,成为城市遗址考古和遗址公园建设的理想场所.基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信息,根据遗址的特点和性质,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为历史时期城市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个案例.

    忠县皇华城遗址公园遗产利用

    南川龙崖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谢廷静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讨论了南川龙崖城名称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过程,概述了龙崖城的筑城背景和经过,以及南宋龙崖城之战及其以后龙崖城的战事,介绍了龙崖城遗址的整体现状和其主要遗存,分析了龙崖城选址特征及其战略意义,提炼了龙崖城的特点和价值,最后阐述了龙崖城遗址的保护利用策略,并展望了龙崖城遗址公园的未来图景,以提升对龙崖城的全面认知.

    南川龙崖城南宋山城宋元战争

    文化景观视野下个旧大冲采矿遗址调查与价值研究

    侯实余林阳曾巧巧杨星月...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个旧工业遗产普查中新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且未被机械开采破坏的"大冲采矿遗址群"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对其开采历史进行追溯;采用倾斜摄影绘制调查图纸;基于多方循证,识别并标注出相关遗址、遗迹,并将其分为采矿遗址(包括草皮尖、硐尖、冲塃尖)与建筑遗址二类.从文化景观视角分析了其具有"人与自然长期互动""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相互印证"的特征,绘制出动态变化示意图.在此基础上,从开采技术的见证、重要工业文化景观、关联性遗产3个维度提炼出"大冲采矿遗址群"的核心价值,并提出整体保护的建议.

    个旧锡矿采矿遗址群工业遗产文化景观

    贵州安顺小革章村口述历史与屯堡文化遗产涵盖内容探讨

    黎婉欣纳蕾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安顺平坝区乐平乡小革章杨氏苗族村,保存了有关其祖先来源的口述历史,与附近的屯堡汉族似乎存在关联,可说是有关"卫所-屯田"的珍贵历史资料.小革章村村民既视自身为苗族,也相信带有汉族血统.文章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以村民口述的方式,力求探究在汉、苗身份之间游走的小革章村反映出的缺乏文字记录的族群或借汉族的历史记忆来承载自身历史,共同组成历史文献中原来看不到的屯堡历史面貌,以及当下屯堡文化遗产似可考虑吸收这种独特的族群相互依存的关系.

    屯堡卫所-屯田制贵州歪梳苗族安顺平坝族群记忆

    和政动物群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苏奇张赢骜姚明涛李江海...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政动物群主要产自甘肃省东南部临夏盆地新近纪红土层和第四纪地层中,由老至新产出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4个哺乳动物群,代表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动物群面貌发生的显著更替,完美揭示了在构造变动背景下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及其与生物的协同演化关系.和政动物群化石赋存地层发育连续、完整,产出的化石数量巨大,形态完整且丰富,全球罕见,不仅在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古地理变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具有科普教育价值、文旅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是地球历史过程中反映高原隆升-环境气候变化-生物演化协同发展的典型例证,具有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珍贵的化石类自然遗产.此外,和政地区的合理开发及保护,对于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和政动物群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自然遗产价值

    近现代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的保护修缮工程设计为例

    杨鹏曹永康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方法得以完善,科学保护的理念也被逐渐提出.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的保护修缮工程设计为例,在对"科学保护"这一建筑遗产保护理念进行历史沿革和内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文献研究-现场勘察-实验室分析一体化的材料研究方法"、信息采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现状勘察阶段的具体应用,提出使用新材料、新装备等科学保护策略的保护修缮方案,进一步验证科学保护的诸多手段在建筑遗产的保护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补充科学保护理念在实际建筑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中应用实践的成功经验.

    建筑遗产保护科学保护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工程设计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姜波
    91页

    紫禁城营建所体现的中和理念

    9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