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兽医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兽医医药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杨志强

双月刊

1000-6354

zsyyyzz@periodicals.net.cn;zhaosixi@sina.com

0931-2656034 2115280 13919078833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中兽医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兽医学和兽医药物学科技刊物。自1982年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农业部优秀科技期刊、第二、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第三、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等;并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成为全国首批100家期刊定点阅览室赠送期刊。主要以传播中兽医医药知识、推广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诊疗经验、开展学术讨论为主,促进中西兽医结合。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实验技术、综述专论、诊疗经验等。诊疗经验为本刊最具特色栏目,集中兽医经验之良方,汇中兽医诊疗技术之大全,是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是广大养殖专业户的得力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张洁莹李香梅伍诗韵曾丽瑜...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东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与传播特点,从湛江地区的8个肉鸡场分别采集粪便和土壤样品各120份,从中分离鉴定出200株大肠杆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检测分离菌株对23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利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从粪便和土壤中分离的200株菌株均对磺胺异噁唑、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菌药具有较高耐药率(≥50%),对美罗培南、呋喃唑酮、磷霉素等11种抗菌药具有较低耐药率(≤50%).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均检出耐药基因,养殖场粪便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8种,其中blaTEM、sul2检出率较高;土壤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5种,其中blaTEM、int1、sul2、tetD检出率较高.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耐药机制复杂,细菌耐药性的传播特点和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肉鸡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药敏试验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改良葛根芩连汤提取工艺研究

    房思远刘贺赵子玉朱永明...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和评价改良葛根芩连汤的提取工艺,为提高其临床适用性以及开发新兽药奠定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葛根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对响应面条件下17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程度.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回归模型方差以及响应面曲面图,获得改良葛根芩连汤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提取时间2 h,加水量9倍.通过工艺验证测得葛根素含量平均值为0.810 8mg/mL,与预测值0.811 0 mg/mL接近.优化的改良葛根芩连汤最佳提取工艺特征有效成分溶出率高,稳定可行,可为该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葛根芩连汤葛根素提取工艺响应面法

    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

    赵丽丽兰新财叶菁缪雨臻...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0 mm×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11:8:8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1)nm,流速为1 mUmin.结果显示,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94 3~0.754 4 µg,r=0.999 999(n=5),平均回收率为 99.25%(n=6);栀子苷线性范围为 0.197 1~1.576 6 µg,r=0.999 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56%(n=6).该方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为茵栀解毒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准确、可靠的定量方法.

    茵栀解毒颗粒绿原酸栀子苷RP-HPLC

    七清败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张传津牛华星韩会刚章安源...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七清败毒颗粒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七清败毒颗粒特征图谱,标识方中黄芩、虎杖、板蓝根、大青叶各种组分群体特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预分析试验,确定以黄芩(黄芩苷)、虎杖(虎杖苷与大黄素)、板蓝根(靛玉红)、大青叶(靛玉红)为指标测定成分.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x250.0 mm,3.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采用PDA检测器,3D扫描190~450 nm范围,2D检测波长为28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供试品色谱中呈现4个特征峰,并与对应的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经过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耐用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重复性好.将混合对照品溶液及6批七清败毒颗粒样品的色谱图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以S1为参照图谱,采用平均数相关系数法进行多点校正,时间窗为0.1 s,进行自动匹配,计算得6批七清败毒颗粒与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93;通过色谱图与光谱图比对,对照品溶液与七清败毒颗粒样品中相应的4个共有峰均有良好的重合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要求.该方法节约了试剂、时间,操作简便、环保,可以更有效地对七清败毒颗粒内在质量进行控制.

    七清败毒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

    生姜泻心汤加减方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赵雁伟闫永平韩若婵翟文栋...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姜泻心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包含生姜、干姜、半夏、黄芩、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八味中药,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未用理气之药,却有理气之效.该方应用广泛,尤其在胃肠疾病方面常作为基本方.笔者临床收治1例近3个月内间断呕吐、大便不成形的病猫,且应用抗菌药、抑制呕吐等西兽药等难以奏效.经中兽医诊断病猫久病而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浊气归于上,且寒热错杂,辨证为水热互结的痞证兼脾阳虚.治则为和胃降逆,宣散水气,健脾益气.药用生姜泻心汤加炒白术、陈皮,散水消痞,和胃降逆兼健脾,其中炒白术偏重健脾和胃,陈皮偏重于理气,服药1 d后未见呕吐,大便基本成形,食欲、精神明显好转,服药3d病猫基本痊愈.本病例可为宠物临床治疗长期呕吐病例提供新思路,为生姜泻心汤方证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生姜泻心汤呕吐痞证脾虚水热互结散水消痞和胃降逆

    养殖场的蝇类危害及防控方法

    孙雪峰李巧丽刘希望李剑勇...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蝇类是重要的病媒昆虫,其幼虫可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中大量孳生.圈舍内的大量蝇虫可通过影响畜禽休息和吸食血液等方式袭扰牲畜,降低其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蝇类的体表和体内可携带大量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病原体;蝇虫具有边食、边吐、边排的习性,可机械性地传播各种病原体,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媒介.另外,一些蝇类的幼虫本身就是蝇蛆症的病原.因此,种群数量不受控制的蝇类可对畜禽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养殖场蝇类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或机械防治等.口服抗蝇蛆药是化学防治的一种,该类药物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畜禽毒性较低,混饲给药后在肠道吸收极少,随粪便排出,可阻断粪便中蝇蛆的发育而减少成蝇的数量.目前,常用的畜禽口服抗蝇蛆药有环丙氨嗪、除虫脲.本文综述了蝇类害虫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养殖业的危害、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口服抗蝇蛆药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养殖业的蝇害综合防控提供帮助,为口服抗蝇蛆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养殖场蝇类危害防控口服杀蝇蛆药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探究

    王振恒崔治家马毅晋玲...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药用植物实践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线上了解野外实习的各个环节,提前开展准备工作以及后期实习成果的展示;利用微信雨课堂平台线上发布实习安排、参考资料、作业、标本识别试题等.线下实践是实习工作的重点,以标本的采集、制作、拍照、路线设计、物种鉴别、总结汇报等方面的考察进行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徽县麻沿实习基地为例,利用设计规划实习路线,记录药用植物图片及位置;制作《实习区域药用植物实习手册(电子版)》,供预习及实习过程的更新.经过近五年不同实习基地的实践,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增强了师生互动效率,缩短了信息反馈时间,提高了实习工作效率,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药用植物野外鉴别能力,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达到了实习目的.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线上线下路线设计雨课堂

    高职院校养禽与禽病防控技术课程"思专创"三融合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

    俞宁何辽平鲁志平胡凯...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生硬"与创新实践教育"薄弱"问题,实现"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课堂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的优势互补,提升课堂品质,建设高效课堂,以高职院校养禽与禽病防控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组建校企结构化教师团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学银在线平台的"思专创"三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教学时空界限,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乐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思专创"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引领课堂革命,为丰富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实践及培养强农兴农、乡村振兴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塑造了典型案例.

    养禽与禽病防控技术"思专创"融合课堂革命教学改革

    首个中兽医术语国家标准发布

    王贵波仇正英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