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昭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昭通学院学报
昭通学院学报

张毅敏

双月刊

1008-9322

ztsf@chinajournal.net.cn

0870-2163855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环城东路

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与革命》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当代启示

    李雪章黄子一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本价值遵循.作为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所写的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著作,《国家与革命》以通俗的言语方式,向广大俄国无产阶级揭露了以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思想对工人运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恢复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提高对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极大推动作用.重温《国家与革命》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新时代继续推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持有民族复兴主体意识的时代青年有重要意义.

    《国家与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启示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析

    张红艳袁凤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融合发展上还相对滞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前提,更是凝聚团结力量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奋斗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当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尚存在顶层设计欠高度、整体推进欠效度、实践实施欠力度等问题,应从构建组织领导机制、主体协同机制、文化融合机制、资源流通机制等方面落实.

    城乡融合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化问答社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效能、风险探赜与优化路径——以"知乎"为例

    沈佩翔张昱婷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会化问答社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塑造了多元化传播场域、提供了多维度传播路径,成为当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网络平台.但与此同时,其泛娱乐化、快速消费化以及泛自由化的倾向也不可避免地挤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空间、降低了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深度,并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度,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虚拟网络中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作用、塑造培育人文精神从而引领社会化问答社区发展的价值方向,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进驻社会化问答社区、利用社会化问答社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创新从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断健全网络空间法律体系、完善网络空间自律体系从而强化社会化问答社区平台监管,充分发挥好社会化问答社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正向推进作用,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化问答社区泛自由化平台监管

    世界历史视野与马克思的中国观

    陈元唐梓晴
    2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境域展开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但也深刻指出这一阶级在其扩张史上的破坏性影响.他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这一即将融入世界历史境域国度的印象.马克思的中国观包括描绘资本主义扩张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对融入世界历史的反应,剖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并预言未来中国革命的发展态势.这些科学论断准确论述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脉络,为当代中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资产阶级世界历史马克思中国观

    论中国式爱"情"——以《牡丹亭》《象牙戒指》《红雾》为例

    路文彬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爱情是西方发明的一套话语或符号,不过,中国古而有之的男女之情却实属这爱情史前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对《牡丹亭》《象牙戒指》《红雾》三部文本的阐释可以见出,我们的爱情形态所注重的就不是爱欲而是情欲,或者说,我们真正关心的从来就不是爱——一种利他主义的情感,而仅仅是情,即自我的心灵所需.即便到了现代爱情启蒙的时代,我们接受过西方爱情意识形态的熏染,也始终未曾发生实质性改变.而事实是,我们只有从爱情之"情"自觉转向爱情之"爱",尝试奉献的崇高体验,方有可能将精神或者灵魂的血液注入爱情的生命,从而使得真情的追求不再为虚无和死亡的幻影所纠缠.

    爱情情本体听觉理性

    追求永恒真实的汉民族史诗——评雪漠长篇史诗《娑萨朗》

    晏杰雄杨倩瑜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秉持"再现西部生存诗意"的创作追求,雪漠在长篇史诗《娑萨朗》中超越了对西部生活的定格,实现着对西部精神的溯源.《娑萨朗》以充沛的诗歌叙事,负载着"真实性"的精神价值.抱着创作首部汉族史诗的雄心,雪漠吸收了儒道释养分的文化真实,揭露着民族心理真实的现实关怀,采取异于传统史诗线性叙事的在场叙述,于新创文本中寻觅着永久性存在.《娑萨朗》以区别于传统史诗的真实性叙事,以现代性眼光将个体生命体验上升至汉民族童年记忆,构建着现代性的生存哲学命理,追求着至高的永恒真实.

    《娑萨朗》史诗真实生存关怀

    论沈奇对"诗味"传统的再发现与重构

    罗小凤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兼诗人与诗评家双重身份的沈奇对新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照和考察比较后发现百年新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缺乏"诗味",因而他"返身"古典诗传统重新发现了"诗味"的重要性,并探寻了古典诗词中"味"的具体内涵,重新发现了禅味、韵味、雅味和趣味等各种诗味,由此他建构了独特的"诗味论",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进行实践,构建出其诗中耐人寻味的"诗味".这既是对古典诗歌传统中"诗味"的再发现,亦是对现代汉诗"诗味"的一种重构尝试,无疑对"诗味"淡寡的百年新诗,具有纠偏与矫正的重要诗学启示意义.

    沈奇诗味新诗传统再发现

    《射雕英雄传》合译中译者惯习一致及对文学合译的启示

    邓高胜彭晶邵山伟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烈的文学市场竞争中,合译的快速翻译与出版模式,有益于保持文学作品竞争力.合译之难处,非惟在确保文学作品风格一致,亦在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致,并保障合译者默契.本研究以郝玉青与张菁合译《射雕英雄传》卷三为例,以黄蓉与郭靖的人物翻译为切入点,探究郝玉青与张菁如何于合译中实现合一境地.研究发现,两位译者藉由维持初始与专业惯习一致,保全翻译之质.郝玉青与张菁合译过程,强调协作与讨论价值,为未来中国文学合译实践提供有益经验启示.

    合译《射雕英雄传》惯习人物翻译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论《押沙龙,押沙龙!》的意义生产性

    严淑宏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押沙龙,押沙龙!》被福克纳本人誉为有史以来美国人写得最好的小说,带有浓厚的后现代性特征.独特的对话结构、生成中的萨德本传奇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的交织修正,让文本呈现出多义阐释空间.复数文本让读者在阅读时遭遇意义挑战,从而催生了差异化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卷入到了意义构建中,推进意义的生成与展开,在差异错置的阅读张力中,获得意义的可能性.通过探析小说的叙述结构和不同读者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展现小说引人反复阅读的艺术魅力,以及在意义链条生产中小说的本体性呈现.

    《押沙龙,押沙龙!》复数性叙述意义链条

    联合国五常国家语言政策的共现规律及其语言生态化分析

    高伟李薇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五常国家的语言政策呈现出显著的共性,均经历了多语自由发展的宽容语言政策阶段、国家语言统一的强制性语言政策阶段、以通用语为主导的多语共同发展的语言政策阶段.借用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竞争排除法则、耐度定律等对联合国五常国家语言政策的共现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语言生态位的形成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即自由竞争和政策引导.随着多民族、多语言的统一国家的建立,国家语言统一的需求不断加大,政策引导显得尤为突出,政府需要正确引导语言生态位竞争,积极推进多语制教育,促进多语言和谐发展.

    联合国五常国家语言政策语言生态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