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壁降解酶在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金梦军杨成德李统华OSEI Richard...
    88-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球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CWDEs)在其侵染马铃薯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球刺盘孢离体和活体条件下产生的CWDEs种类及活性进行检测,并通过RT-qPCR测定了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定性测定发现,球刺盘孢能够产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定量测定发现,球刺盘孢可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在活体条件下,球刺盘孢可在马铃薯茎秆内产生PG、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且酶活分别于接种后48、72 h和144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0、77.61 U/mL和0.16 U/mg.分别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果胶诱导后的酶液接种至马铃薯茎秆可引起植物组织浸腐,与球刺盘孢引起的典型症状相似.除此之外,球刺盘孢的4个PGs基因均在其侵染后24 h和48 h显著共上调表达.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在球刺盘孢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球刺盘孢马铃薯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琼凹大叶蝉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

    陈实锐陈哲晶郑欣然李佳灵...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精子超微结构在不同类群间变异较大,在昆虫分类、种群进化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叶蝉科昆虫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特征依据.本研究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琼凹大叶蝉Bothrogonia qiongana Yang et Li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精子形成时期,精子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精子顶体;线粒体融合衍变为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产生轴丝.单层微管结构围绕精子各组成部分,在精子成熟后消失,对精子细胞伸长起关键作用.成熟精子细长、线状,头部顶端由绳状物质连接形成梳状精子束.顶体圆锥状,具有顶体腔,末端延伸出2条突起插入细胞核顶端.细胞核近柱状,末端平截,侧缘凹陷,通过片层状中心粒侧体与鞭毛线粒体衍生物连接.尾部鞭毛由1条9+9+2型轴丝,2条对称线粒体衍生物,2条较短副体,2条细小附结构及鞭毛中心物质组成.琼凹大叶蝉副体横切椭圆形、长度较短仅出现在鞭毛起始区,与角顶叶蝉亚科昆虫差异较大.结合已报道头喙亚目类昆虫,我们推断副体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有用的特征.

    头喙亚目大叶蝉亚科生殖细胞精子形成超微结构副体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吴慧芳蒙耀石晖琴魏琳...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干腐病是影响马铃薯贮存期间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药剂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为病原菌,测定分离自马铃薯块茎的菌株2-1-9-CJK-2的抑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无菌发酵液、菌悬液、胞内组分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对腐皮镰孢均具有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37%、61.92%、80.82%、44.01%和49.16%.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马铃薯切片试验和马铃薯块茎试验表明,当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9 cfu/mL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除此之外,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具有溶磷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但不具有溶血性,并且对供试的其他6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2-1-9-CJK-2抑菌谱广,具有生物安全性,对腐皮镰孢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可为马铃薯干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马铃薯干腐病腐皮镰孢贝莱斯芽胞杆菌生物防治

    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的抑制及对展青霉素的降解机制

    蔺楠胡俊月丛龙美杜静婷...
    121-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拮抗酵母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对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及其对毒素的降解机制,本文研究了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结合辅助因子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对草莓、梨、苹果、番茄的青霉病、灰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以及拮抗酵母不同处理液对展青霉素(patulin,PAT)体外降解的机制.结果表明,浓度为1×108 cfu/mL的M.caribbica可有效抑制草莓、梨、苹果青霉病,草莓、番茄、葡萄灰霉病以及番茄、梨、葡萄黑斑病的发生,添加5 g/L的AOS能显著增强M.caribbica的抑制效果;M.caribbica发酵液可以有效降解苹果伤口处的PAT,处理后8 d其降解率为30.35%,经AOS诱导后,其对PAT的降解效率达到39.15%.体外条件下,接种M.caribbica后27 h可将10 µg/mL的PAT完全降解;M.caribbica主要是通过活细胞代谢降解PAT,同时AOS可显著增加M.caribbica的降解能力,说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是一株生防潜力较好的菌株,本研究为该生防菌株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果实病原菌展青霉素拮抗酵母褐藻寡糖生物防治

    南繁基地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药性研究

    陈景超崔海兰于海燕李志玲...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筋草是一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在我国黄淮海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农田危害严重.草甘膦是一种优良的非选择性除草剂,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推进,草甘膦会逐步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田登记应用.育种基地抗草甘膦杂草的产生是其快速传播的潜在因素.为明确三亚一育种基地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敏感性,本研究利用生物测定、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了待测种群的抗性水平,并分析了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草甘膦对牛筋草种群的生长抑制中量为2 053.0 g/hm2(有效成分用量),抗性指数(RI)为5.0;靶标基因EPSPS的保守区域无突变,但相对表达量是敏感种群的47.4倍;抗性植株中EPSPS蛋白的浓度是敏感植株的17.1倍.以上结果表明,该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靶标基因过量表达是其抗性机制之一.

    牛筋草草甘膦抗药性传播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小麦籽粒DON含量检测

    刘艮森聂晓王奥霖贾镇宇...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籽粒中DON含量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25℃和40℃平衡温度下对DON含量不同的80个小麦籽粒样品的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并结合由UPLC-MS/MS测得的各样品DO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4号和5号传感器外,其余8个传感器的响应值均与样品DON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1号传感器的响应值及其参数与样品DON含量的相关性最强,表明1号传感器可以作为检测小麦籽粒样品DON含量的关键气体传感器.以1号传感器的参数为主,分别建立了在两平衡温度下样品DON含量的回归模型.对各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发现,在40℃平衡温度下基于X17(1号传感器21~60 s响应值的和)所建一元回归模型最好;在25°平衡温度下,基于X1(1号传感器20~40 s响应值的平均值)和X12(8号传感器1~5 s响应值的和)所建二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基于X1所建的一元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电子鼻技术在小麦籽粒中DON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电子鼻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检测回归模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的寄生效能

    田烨李银煳陈强张金龙...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寄生效能(a/Th)为15.78;在一定空间内,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 E10=0.487 8P-0.8713,E20=0.442 0P-0.676 8 和 E30=0.346 2P-0.433 7;在同一寄主密度下,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斑翅果蝇生物防治寄生功能反应寄生效能

    生防菌剂与噻唑膦减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成江谢小林陈猛周莲...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物农药在田间使用效率对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接种根结线虫的方法研究噻唑膦与生防菌剂以不同剂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后,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系的根结指数相比单独使用噻唑膦或生防菌剂及清水处理均显著降低,番茄移栽后60 d,根结线虫减退率为49.61%,根结指数为32.50,防治效果达64.77%.与仅用噻唑膦处理相比,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的总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仅用噻唑膦处理增加76.21%和47.96%,微生物总量增加69.60%.此外,放线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也显著增加,而酸杆菌门和芽胞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正好相反.无论使用生防菌剂还是噻唑膦减量配施生防菌剂均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髌骨细菌门、浮霉菌门和木霉属的相对丰度,但仅使用噻唑膦处理则显著降低了木霉属的相对丰度.综上,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可通过增加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门和木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丰度来提高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

    农药减量噻唑膦生防菌剂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结线虫

    芽胞杆菌JZB30-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作用

    赵娟左文杰张殿朋秦文韬...
    165-175,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芽胞杆菌JZB30-1对番茄灰霉病菌等10余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具有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肽类物质,分泌铁载体、生长激素及溶磷等特性,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菌株JZB30-1无菌发酵滤液50倍液喷施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为95.0%,发酵液10倍稀释液灌根,番茄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7%和28.4%.相关结果为利用解淀粉芽胞杆菌JZB30-1进行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灰霉病解淀粉芽胞杆菌抑菌活性功能基因生物防治

    梨小食心虫雄蛾的多次交配对雌蛾生殖力的影响

    王雪丽何莉梅张金勇
    176-18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梨小食心虫产卵交配次数交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