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

彩万志

双月刊

0577-7518

zbxb@cau.edu.cn

010-62732528

100193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学报/Journal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2年,1986年挂靠在中国农业大学。它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学术交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办刊宗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重视编辑出版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实施,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并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刊登了大量植物保护学科各方面,包括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农药等,信笺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及研究简报等。为传播科技信息、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顶层布局及实施进展

    熊炜王红波张凯许璇...
    741-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病虫害防控是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农林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林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重大病虫害具有突然暴发、快速流行、高度风险、严重危害以及难于控制等特点.为进一步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专项,以农作物和森林草原重大病虫害防控科技创新为首要任务,旨在建立和完善重大病虫害检测预警网络,揭示区域性灾变机制,创新防控关键技术和产品,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等,为农林草业安全生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该文综述了重点专项的整体布局、实施效果、科技产出和管理举措等,系统分析了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年度任务部署、中央财政资金分布、研究单位分布以及参与人员层次等数据,梳理总结了相关阶段性成果,以期为重大病虫害防控领域相关科研人员、推广机构、技术用户和管理部门等提供参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病虫害技术研发与示范成效

    泛素化修饰在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中的研究进展

    宁柠杨南陈倩
    752-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Oryza sativa生产中的重大真菌病害,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的解析有助于挖掘优异抗性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抗稻瘟病基因资源.泛素化是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的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过程.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研究不断深入,在泛素化修饰组学、泛素化互作组以及蛋白功能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已鉴定到的多种水稻泛素修饰相关蛋白在水稻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简要介绍泛素化途径的基础上,对E2泛素结合酶、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等参与水稻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或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泛素化修饰在植物免疫过程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水稻稻瘟病泛素化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

    88份四川省小麦后备品系抗条锈性评价及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

    张兴宗黄亮夏先全张华...
    764-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四川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育成品系对当前主流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和所含抗性基因情况,利用当前主流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对88份四川省后备小麦品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通过7个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对其所含重要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苗期有85份小麦品系对CYR32表现为抗病,有86份对CYR34表现为抗病,分别占供试品系总数的96.59%和97.73%,其中川麦815和川麦809均对CYR32和CYR34表现为感病.在85份后备小麦品系中检测到抗性基因,其中有35份携带Yr5,有4份携带Yr9,有1份携带Yr10,有50份携带Yr15,有50份携带Yr17,有1份携带Yr18,有36份携带Yr26;仅川麦815、蜀糯麦2284和蜀麦2255未检测到上述7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聚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6份小麦品系携带2个及以上抗性基因,表明四川省后备小麦品系利用抗条锈病基因聚合育种的比例较高.

    小麦品系条锈病抗性评价Yr基因分子检测

    链梗葡萄孢菌基因组中致病效应因子的预测及功能验证

    邬娜娜张帆吴明德杨龙...
    774-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发掘链梗葡萄孢菌Streptobotrys cawlophylli的致病效应因子,对链梗葡萄孢菌菌株StreptoBC-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学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蛋自序列进行分泌蛋白预测,对获得的分泌蛋白进行碳水化合物酶类、毒力相关蛋白类型和致病效应因子进行预测,随机选择10个候选致病效应因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获得9 833条蛋自序列,从中共筛选获得483个经典分泌蛋白,所占比例为4.9%;在483个经典分泌蛋白中,169个属于碳水化合物酶类,被注释到与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毒力相关的蛋白有274个,共获得26个候选致病效应因子.黄瓜叶片接种链梗葡萄孢菌菌株StreptoBC-1 24 h时,在随机选择的10个致病效应因子中有9个致病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显著上调,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1.9倍~3 196.8倍,1个致病效应因子较对照显著下调.表明筛选获得的效应因子与链梗葡萄孢菌侵染过程密切相关,且大部分候选致病效应因子正调控链梗葡萄孢菌的侵染.

    链梗葡萄孢菌基因组碳水化合物酶类致病效应因子基因表达

    禾谷镰孢菌小G蛋白FgSpg1的生物学功能

    吴一可赵晨钟王晓妍张承启...
    782-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小G蛋白FgSpg1的功能,以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PH-1为材料,通过基因敲除和回补FgSpg1分别获得了基因缺失突变体△FgSpg1与回补菌株△FgSpg1-C,测定野生型菌株PH-1、基因缺失突变体△FgSpg1和回补菌株△FgSpg1-C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致病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产量和TR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通过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明确FgSpg1的作用.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PH-1和回补菌株△FgSpg1-C相比,基因缺失突变体△FgSpg1的菌落直径明显减小,色素变少,菌丝变细;具有4~7个隔膜数的分生孢子占比明显增多;对NaCl和KC1的敏感性下降,但对刚果红、戊唑醇和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增加;对小麦胚芽鞘和麦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DON毒素产量明显减少,参与DON毒素生物合成的TR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表明FgSpg1在禾谷镰孢菌生长发育、隔膜形成、响应外界环境胁迫以及致病和产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禾谷镰孢菌FgSpg1生长发育环境胁迫致病性

    一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孙平平张磊魏旭张竞丹...
    794-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致病机制,从当地表现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上分离病原菌,利用薯块接种法和盆栽接种法验证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采用Pacbio Sequel Ⅱ三代测序技术测定致病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示:分离获得1株菌株TDHJ7,该菌株能引起马铃薯典型黑胫病症状,经形态学特征、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全基因组比较最终将其鉴定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大小为4 997 951 bp,有4 623个编码序列.致病菌株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菌株TDHJ7中共有245个基因参与致病过程,其中参与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合成的基因分别有22、19和12个,参与Ⅰ、Ⅱ、Ⅲ、Ⅳ和Ⅵ型分泌系统的基因有171个,参与编码毒素的基因有21个,表明菌株TDHJ7可能主要通过产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细胞壁降解酶,Ⅰ、Ⅱ、Ⅲ、Ⅳ和Ⅵ型分泌系统参与毒素类物质的转运,同时产生毒素类物质来引起植物发病.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黑胫病分离鉴定全基因组黑腐果胶杆菌致病机制

    生防菌XNB-02的鉴定及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病机理

    田琳陈娜曹尚陈婧...
    804-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防控烟草赤星病的优异生防资源,自青海省西宁市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aata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测定其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对筛选的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初步探究该菌株对烟草赤星病的抑菌机理、室内防效和促生作用,并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体内生防相关基因及其对烟草体内抗病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分离纯化共获得了 5株菌株,其中生防菌株XNB-02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抑菌圈半径为10.33 mm;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鉴定生防菌株XNB-0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生防菌株XNB-02能促进烟草幼苗的生长,当其发酵液浓度为1×109 CFU/mL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达到61.82%.生防菌株XNB-02胞内粗提物能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能改变菌丝和孢子的形态.温度低于90 ℃、pH 3~13、光照7 d、紫外照射240 min和蛋白酶K处理后,生防菌株XNB-02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接种生防菌株XNB-02后,烟草中抗病基因被激活.生防菌株XNB-02体内存在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和芬原素等生防相关基因.表明生防菌株XNB-02具有开发为烟草赤星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贝莱斯芽胞杆菌烟草赤星病抗真菌物质提取物稳定性抗病基因生防相关基因

    酸模根际解淀粉芽胞杆菌SH-53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生防作用

    王楠廖永琴申云鑫赵江源...
    817-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H-53的优化发酵条件及其生防作用,以发酵液OD600nm值和抑菌率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以室内盆栽试验检测优化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防效、番茄苗促生效果及根系防御酶活的影响,并测定菌株SH-53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SH-53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蔗糖15.00 g/L、硝酸钠15.00 g/L、磷酸氢二钠5.25 g/L、酵母浸粉5.00 g/L、pH 7.5、温度30℃、转速200 r/min,装液量200 mL培养24h;优化后SH-53发酵液OD600nm值及抑菌率分别较优化前显著提升183.01%和14.06%;在保护试验和治疗试验中防效分别为84.44%和64.86%,能显著提高番茄苗株高、茎粗和根长等农艺性状,可增强番茄根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菌株SH-53在番茄苗根系表面定殖量为1.25×108 CFU/mm.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SH-53优化发酵后对番茄枯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可在番茄植株根系定殖,促进植株生长.

    解淀粉芽胞杆菌发酵条件优化番茄枯萎病根系定殖根系防御酶

    野尻链霉菌9-13对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

    石妞妞连金番邱德柱居骋...
    830-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野尻链霉菌Streptomyces nojiriensis 9-13对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该菌株对引起大豆炭疽病的平头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和 C plurivorum,以及对苯醚甲环唑和啶氧菌酯的平头炭疽菌抗药性突变体的拮抗活性、抑菌活性和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观察野尻链霉菌9-13发酵液对平头炭疽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尻链霉菌9-13对引起大豆炭疽病的3种病原菌平头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和C.plurivorum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野尻链霉菌9-13的10%发酵液对3种大豆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6.67%~87.04%,且抑制活性与发酵液的浓度呈正相关.此外,野尻链霉菌9-13对苯醚甲环唑和啶氧菌酯的平头炭疽菌抗药性突变体同样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野尻链霉菌9-13的10%发酵液对苯醚甲环唑和啶氧菌酯的平头炭疽菌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4.79%~77.80%和46.53%~58.33%.野尻链霉菌9-13的10%发酵液对9种供试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00%o野尻链霉菌9-13发酵液可以破坏平头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发酵液处理后平头炭疽菌菌丝表现出膜相关的红色荧光斑点.表明野尻链霉菌9-13是一株具有开发前景的生防菌株.

    大豆炭疽病野尻链霉菌抑菌机理生物防治抗性治理

    烟草根系分泌物成分的鉴定及青枯雷尔氏菌对其的趋化性

    冯亚丽杜晨阳叶慧敏谭军...
    84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烟草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及其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趋化性响应,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法对烟草Nicotianatabacum云烟87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进行鉴定,通过类毛细管试验检测青枯雷尔氏菌对烟草根系分泌物的趋化性,并以青枯雷尔氏菌的引诱剂为唯一碳源进行土壤降解细菌的筛选.结果表明:LC-MS共检测到655种化合物,包括脂类和类脂分子、核苷,核苷酸及类似物、苯类化合物、苯丙烷类和聚酮、有机氧化物、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等.青枯雷尔氏菌对没食子酸、L-高丝氨酸、水苏糖、5-氨基水杨酸、月桂酸甘油酯、2-羟基己酸和3,3-二甲基戊二酸具有趋化性.分离筛选到5株细菌能够降解水苏糖,分别是马德普拉塔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 HS001、印度国化室不动杆菌 Arthrobacter enclensis HS002、苦楝树微杆菌 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 HS003、竹节杆菌 Arthrobacter bambusae DS001 和硝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iter-educens DS002.

    烟草根系分泌物青枯雷尔氏菌趋化性唯一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