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体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

    高继明张坤
    49-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体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头颈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应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对照组37例,未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对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修复成功率96.2%。有2例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出现部分坏死现象,而后经过前臂皮瓣再次修复,效果较未使用自体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好,而且功能较对照组相比较为成功,对照组成功率仅70.3%。p<0.05。结论:自体游离组织瓣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有重要意义,术后结果良好指的临床推广。

    自体游离组织瓣术后缺损组织重建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应方法研究

    赵扣真
    5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其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抽取在我院2012年1-12月份呼吸内科住院的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30例和2013年1月-12月份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实施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干预后的对比。结果: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年龄、有无合并症、有无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时间(P<0.05)。结论:在针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的情况及耐药性

    陈红
    51-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的情况和细菌耐药性情况,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结果:90例患者中感染革兰阴性菌者49例(54.4%),感染革兰阳性菌者16例(17.8%),感染真菌者25例(27.8%)。革兰阴性菌菌种感染数量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菌种感染数量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感染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异。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感染防治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率;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时,需要分析感染菌种,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

    脑出血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92例临床分析

    倪群
    52-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BPPV患者根据不同的受累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愈86例(占93.5%)、好转4例(占4.3%)、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4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复发,复发率为4.3%。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且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护理体会

    陆文玉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咳痰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中的咳痰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组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排痰能力,保持呼吸道通.,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护理干预排痰能力

    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早期的护理干预及观察

    吴红梅梅咏华
    53-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巩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疗效、保证长期安全使用,探讨使用早期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8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①穿刺前进行内瘘血管评估;②开始使用时由有经验的护士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引血通路进行穿刺;③提高护士技能,养成良好工作习惯,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处置④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提高自我护理技能。结果本中心83例AVF患者无感染发生,1例糖尿病肾病顽固性低血压患者规律透析25月后出现血管狭窄至闭塞,目前内瘘使用已达36月10例、24-36月24例、12-24月32例、不足12月16例,透析血流量均达到210至300ml/min,功能良好。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内瘘成熟,提高造瘘成率,对防治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起重要作用。

    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护理干预健康指导

    低剂量麻药在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的药效分析

    杨军
    55-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2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均接受连续腰麻,实验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7.5m g+芬太尼20μ,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0m g+芬太尼20μ。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麻醉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产妇术中、术后6h、24h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两组的麻醉效果较为接近(P>0.05),但感觉恢复时间上实验组更短(P<0.05)。结论: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有助于减轻产妇术中不适和术后疼痛,麻醉效果良好,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剖宫产低剂量麻药蛛网膜下腔注射

    低剂量MSCT在PPD阳性人群肺结核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梁昌胜孙民峰王新华吴瑜...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首次接受低剂量MSCT筛查PPD阳性人群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6例PPD阳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成50mA、30m A、20m A三组行16排螺旋C T低剂量胸部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双肋膈角。然后对进行比较的病例使用设备默认条件进行常规扫描:扫描电压均为120K V、电流250m A、层厚7.5m m、螺距1.375:1、速度(m m/r o t)27.50。在工作站上对各组低剂量扫描和常规扫描肺内结核病灶的C T值标准偏差、噪声值以及表面入射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肺结核病灶的CT影像学显示方面,低剂量组中50mA、30mA图像和常规剂量扫描图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0mA组少数体重较大病人影像噪声明显增加,影响了肺结核病灶的显示,与50mA、30mA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及50mA、30mA、20mA低剂量组表面入射剂量分别为13.4mGy、2.72 mGy、1.63 mGy、1.09 mGy,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9.7%、87.9%、和91.8%。结论30mA胸部低剂量CT扫描完全可以取代常规剂量CT进行PPD阳性人群肺结核的筛查。

    肺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剂量

    心理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中明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依从性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使用心理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之后的依从性。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有充足的热情和耐心,友善的和患者沟通,从心理上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

    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依从性

    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与头孢他啶联合炎琥宁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

    夏茹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与头孢他啶联合炎琥宁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B组采用头孢他啶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 A组患者治愈29例,治疗有效率为96.67%;B组患者治愈26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不仅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加替沙星炎琥宁头孢他啶成人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