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智"协同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于静郭鹏涂蓝方薛云飞...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双智"协同的内在逻辑,从政策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3个方面分析了"双智"协同的外在影响.文章梳理了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产业化和行业方向的发展情况,着重提出了我国目前在商业模式、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从完善商业模式、健全政策标准、强化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并展望了产业未来.

    智慧城市"双智"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医养结合导向下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以厦门市为例

    冯瑾吴建楠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养结合导向下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对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厦门市为例,从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密度、医养设施空间接触最小成本与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的空间可达性三个方面对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评价,分析城市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的空间关系,为医养结合政策的开展提供空间建议.研究发现:(1)厦门市岛内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密度明显高于岛外各区,湖里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最高;(2)城市层面岛内机构养老设施与医疗服务设施空间接触机会较大,获取医疗服务的空间成本较小;(3)社区养老设施到社区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较低,获取服务的空间成本较大,社区层面医养合作在空间上存在较大难度.

    医养结合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改进2SFCA

    传统村落集群的资源要素特征与利用模式探索——湖南湘西的经验总结

    李欢罗圣钊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好传统村落内外部资源实现产业振兴,对发挥传统村落价值、带动其集群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湘西州作为我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注重借助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进而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研究分析传统村落示范片区及示范村的发展情况,总结该过程中的内外部资源要素利用体系和特征,以及4种内外部资源要素利用的模式和成效.研究表明,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利用发展必须以其内部资源为依托,在区域交通、行政管理和建设用地支撑下,通过持续经营的主体链接外部资源,并尽可能地利用集群主要内部资源,形成高品质的产品和贴切的品牌,开展多渠道的宣传展示工作.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要素特征利用模式

    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岭南地区人才住房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巫燕琦倪阳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人才为重要资源的知识经济转型期,人才住房的供给和设计建设需求紧迫,然而其长效适应性亟待研究和探讨.文章对人才住房在共时性层面的差异化供应需求、历时性层面的弹性化空间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提炼岭南地区在气候特征、政策模式和产业情况三方面的特点,思考开放建筑理论对于岭南地区人才住房空间适应性设计的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岭南地区人才住房的空间适应性设计要点,其中包括灵活多义的居住单元和弹性增减的套型组合.以期对各地人才住房长寿化、可持续的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未来住宅灵活性和开放性设计的推进打下基础.

    开放建筑理论人才住房适应性设计开放住宅

    "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探究——以晋江赤店村制陶龙窑作坊为例

    邓小俊陈晓向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分析晋江赤店村的传统制陶烧窑技艺,研究制陶龙窑作坊的空间特点、布局原则、遗产价值及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活化赋能策略及改造更新手法——融入新功能,改进生产模式,以综合体复合运营的方式,探究陶器生产与多种公共功能结合的可能,以期延续龙窑的历史记忆与传统制陶工艺这一非遗文化,探索出一条活态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态工业遗产龙窑作坊制陶技艺活化赋能改造更新

    凯旋大厦的低碳重生——高层建筑彩色光伏一体化更新

    范新宇伍健伟王刚杜俊锋...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是实现建筑绿色低碳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文章以大连金普新区凯旋大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灾后进行立面光伏化改造,在设计和技术层面进行探讨.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使用彩色光伏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方法,强化了凯旋大厦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科技特质.设计团队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重塑了大厦的地域标志特征,实现建筑的节能减碳目标.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作为实现高层光伏建筑地域性、时代性、科技性等多重目标的设计与技术手段,在该项目实践中为城市高层光伏建筑一体化更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模式.

    光伏建筑一体化高层民用建地标建筑低碳更新

    涉农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湘耘团队为例

    文斌肖翔张丽凡唐贤巩...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与涉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从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改革必要性出发,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湘耘团队为湘西州保靖县复兴镇甘溪村提供乡村空间活化利用、美丽庭院改造等相关实践服务工作为例,尝试从构建乡村振兴引导下的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式与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搭建产学研实践平台、开展"校企乡"人才合作培养等多方面,提出涉农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路径,从而激发高校智力支撑乡村的多元化、链条化、常态化,以期为涉农高校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涉农高校乡村振兴风景园林人才培养

    基于CiteSpace国内景观基因的研究热点、进程及展望解析

    黄愉皓冯泽阔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基因是决定地方空间发展变化的内生动因,它代表着景观的物质环境与精神形制的双重内核,对研究地方空间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学界对中国景观基因的渗透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为了更好地把握其研究动向,文章搜集近20年CNKI数据库中与景观基因研究主题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制作知识图谱,对我国景观基因关键词共现、聚类、突变图谱以及时间线与时区图谱的变化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1)景观基因的研究进程分为理论描述、论证机理、规律挖掘、拓展应用4个阶段;(2)随着研究技术增长与社会空间发展,景观基因研究热点的突变契合当下人居环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3)景观基因的关注点从二维图谱框架发展到了三维时空场景,并尝试利用数字技术更加客观地进行量化研究.

    景观基因CiteSpace知识图谱理论研究进程研究综述

    清乌兰察布地区藏式召庙建筑病害及预防性保护研究

    王玉敏韩瑛李文华杨昌鸣...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乌兰察布地区藏式召庙建筑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目前损毁严重,亟需保护.外围承重墙多处出现大小不一的贯通裂缝,墙体底部出现空鼓、涂层爆皮脱落、酥碱等病害;梁柱结构存在扭曲变形、裂缝、腐烂、爆皮等病害,室外梁柱损坏程度大于室内;屋面病害以转经廊处屋面为主,椽子爆皮且伴随有轻微开裂.自然灾害、环境中温湿度以及日常维护管理不当是导致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沙尘暴、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采取灾前预防及灾后应急措施;对环境中的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需进行数据监测;日常维护管理需系统化.

    清乌兰察布地区藏式召庙建筑病害分析预防性保护

    齐鲁大学中西合璧建筑特征研究

    闫佳王茹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鲁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其建筑有着鲜明的中西合璧特征.文章以齐鲁大学典型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汇总、案例对比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对齐鲁大学建筑的发展历史、平面结构、立面要素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对建筑的规划、形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拆解出齐鲁大学中式和西式的构成元素.结合时代背景,得出齐鲁大学建筑由西式近代大学风格向当地传统民居风格转换的中西合璧建筑特征规律,为齐鲁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保护及其建筑价值的挖掘提供参考.

    齐鲁大学中西合璧地域性建筑特征建筑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