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动态

    775页

    基于UPLC-Orbitrap-HRMS技术鉴定当归-川芎药对化学成分及大鼠体内入血成分

    陈紫琪董义伟胡开银赵芮...
    776-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定当归-川芎药对化学成分及大鼠ig后的入血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方法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技术(UPLC-Orbitrap-HRMS),结合对照品图谱、自建数据库、相关文献信息及Compound Discoverer 3.3、Xcalibur qual browser 4.3等软件对当归-川芎药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大鼠经ig给药后制得含药血清,通过比对含药血清与对照组血清,鉴定入血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 共在当归-川芎药对中鉴定出69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24个、有机酸类24个、氨基酸类8个、含氮类7个、香豆素类4个、木脂素类1个、黄酮类1个;在含药血清中共鉴定出30个入血原型成分,包括苯酞类15个、有机酚酸类13个、香豆素类2个;鉴定出45个代谢产物,包括32个苯酞类代谢产物,13个有机酚酸类代谢产物.结论 明确了当归-川芎药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

    当归-川芎药对血清药物化学苯酞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入血原型成分代谢产物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

    基于HPLC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不同产地蒺藜质量差异

    武琴园王琴董梅罗叶丽...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白杨素、蒺藜皂苷、蒺藜皂苷K、蒺藜皂苷D、蒺藜呋甾皂苷B、蒺藜苷元、海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探索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模型在蒺藜质量差异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HPLC法,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203 nm;通过对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进行PCA、OPLS-DA分析,同时建立GRA模型,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蒺藜质量差异.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92%~100.18%(RSD<2.0%).PCA、OPLS-DA分析显示蒺藜苷元、异鼠李素、山柰酚和槲皮素是影响蒺藜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相对关联度0.3397~0.597 1,蒺藜质量存在一定产地差异.结论 HPLC同时测定蒺藜中12个成分,简便可靠,PCA、OPLS-DA和GRA可用于不同产地蒺藜质量差异分析.

    蒺藜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质量差异分析蒺藜苷元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

    黄莪胶囊临床综合评价

    田夏朱贺李薇韩晟...
    800-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黄莪胶囊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探索其临床优势,以推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及问卷调研的方式,全面收集黄莪胶囊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的证据及相关资料,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对黄莪胶囊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近5年有8部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或专著中收录了黄莪胶囊,推荐用于气虚血瘀证、湿热阻滞证患者.文献研究显示,单用或与其他阳性药物联用,均可有效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最大尿流率,降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减少夜尿次数,有效性评定为A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2.7%,多为一般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安全性评为A级.相比于安慰剂治疗,使用黄莪胶囊每提高1%有效率,需多花费33.04元,经济性评为A级;具有很好的临床创新性和服务创新性,创新性评为A级;无特殊保存条件、药材成分和其他限制条件,临床使用符合用药指南规范,适宜性评为A级;黄莪胶囊与同西医适应症的中成药相比,价格相对偏高,日费用为39.3元,可及性评为B级.结论 综合定量与定性2种方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主,结合调查问卷、官网数据信息、人用经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研究方法,对黄莪胶囊进行综合评估:可及性评定为B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及适宜性均为A级.

    黄莪胶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综合评价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可及性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生成指标的影响

    郭琴琴张静燕丽香
    809-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一2023年3月北京石景山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850 mg,每天1次,餐后服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等,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进行2个周期治疗后,近期疾病缓解率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7%(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Ang-1、Ang-2、VEGF、IL-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NF-α及NLR、PLR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的VEGF、Ang-1、Ang-2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NF-α、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而试验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阿帕替尼XELOX化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韩洁齐凤芹高一博
    817-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10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治疗7d后,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7 d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噻肟钠对儿童细菌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头孢噻肟钠儿童细菌性肺炎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

    罗浮山风湿膏药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沈凌韩菲
    823-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浮山风湿膏药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12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试验组联合罗浮山风湿膏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情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CTX-Ⅱ],疼痛相关介质[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病情严重程度、骨代谢指标、疼痛相关介质、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LKSS、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LKSS、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骨代谢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相关介质SP、PGE2、5-HT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SP、PGE2、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相关介质SP、PGE2、5-HT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SP、PGE2、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关节活动度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浮山风湿膏药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明显,可减轻病情、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减少疼痛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罗浮山风湿膏药硫酸氨基葡萄糖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骨代谢疼痛

    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及与血管活性药的相关性研究

    胡书新周鸿敏
    83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AKI与血管活性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3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2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23例)和非AKI组(49例),对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根据给予血管活性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药组(单用多巴胺)98例和多药组(多巴胺及肾上腺素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酚丁胺的2种或3种组合)174例,比较两组术后AKI的发生率.结果 AKI组年龄、体外循环时长、术后TnI水平、BMI高于非AKI组(P<0.05).年龄、肥胖、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术后TnI是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药组术后AKI发生率低于多药组(P<0.05).结论 年龄、肥胖、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术后TnI是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使用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时,需加强对术后发生AKI的防治工作.

    血管活性药主动脉夹层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预后

    知柏地黄丸辅助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系统评价

    陈思月王素梅林绿萍戴秋雨...
    836-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知柏地黄丸辅助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自建库起至2023年10月25日知柏地黄丸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CP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包括110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9,95%CI(1.13,1.25),P<0.000 01];试验组治疗后子宫容积[MD=-0.75,95%CI(-0.93,-0.58)]、卵巢容积[MD=-0.26,95%CI(-0.34,-0.17)]、卵泡直径[MD=-0.68,95%CI(-0.85,-0.50)]等第二性征回缩优于对照组(均P<0.000 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MD=-0.75,95%CI(-0.95,-0.54)]、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MD=-1.23,95%CI(-1.53,-0.94)]、血清雌二醇(E2)水平[SMD=-1.07,95%CI(-1.54,-0.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0 01);治疗后骨龄指数(BAI)[MD=-0.12,95%CI(-0.16,-0.08),P<0.000 01]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RR=0.64,95%CI(0.40,1.03),P=0.07].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GnRHa治疗女童CPP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GnRHa组,且能够更有效的使患儿第二性征回缩,降低性激素水平,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育,有效延缓生长发育,且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知柏地黄丸中枢性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数据挖掘的清热解毒方治疗银屑病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姜昊马文珂时沙沙王振国...
    850-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屑病使用清热解毒类方剂治疗的用药规律,预测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组合,针对最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其单用及合用的擅治证型和临床常用剂量,并探讨其分用与合用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使用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处方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选择具有较高置信度和较高支持度的药物组合,检索筛选其活性成分和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过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162篇,包含处方129首,涉及中药159味,累计使用频次1 448次,生地黄、土茯苓、赤芍、牡丹皮、甘草等高频药物21味,其中以清热药、苦寒药居多,大多归入肝经;关联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网络药理学得到生地黄的潜在活性成分17个,与银屑病相关靶点79个,赤芍的潜在活性成分15个,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91个,"生地黄-赤芍"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114个,"生地黄-赤芍"所富集的信号通路包含了两者共有的多条经典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结论 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中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单用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治疗单一证型银屑病,组合使用则可能通过多个成分干预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银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对不同证型或多证型的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

    银屑病清热解毒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配伍规律生地黄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