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陈谦

双月刊

1004-7360

cb.1976@163.com;cf.1976@163.com;vw1976@163.com

0531-85598003;85598004

250100

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南路103号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Journal Sino-Overseas Grapevine and W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有关葡萄与葡萄酒的科技期刊,它是葡萄与葡萄酒行业人士总结经验,切磋技艺,发表论文,交流信息的咨询园地。杂志宣传国家有关葡萄、葡萄酒的方针政策;普及中外葡萄、葡萄酒的科学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科技信息,市场营销信息。是一份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可读性强的国内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葡萄休眠相关基因DAMs的克隆分析及对单氰胺的响应

    张永福李小琴莫丽玲谯祖勤...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DAM基因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之一,在木本果树的芽休眠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在不同物种间数量不同。以'水晶'葡萄为试材,于冬芽休眠期间采集枝条后均匀涂抹2。5%单氰胺,在处理后的不同时间采集冬芽,用于克隆VvDAMs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分析,并测定冬芽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VvDAM1、VvDAM2和VvDAM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的长度分别为690、696、702 bp,分别编码229、231、233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5。96、26。76、25。99 kD,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71、10。49、9。10;三者的二级结构形式均呈现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的规律;VvDAM1、VvDAM2、VvDAM3氨基酸序列上有一定的同一性,VvDAM1与欧洲李PsDAM1、VvDAM2与樱桃李PcDAM2、VvDAM3与李PsDAM3之间的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此外,冬芽休眠解除期间,VvDAM1、VvDAM2、VvDAM3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IAA、GA3+4、ZR的含量和GA3+4/ABA逐渐上升,ABA含量和IAA/ZR逐渐下降,单氰胺处理后使其变化提前且幅度增大,从而使芽提前萌发,为葡萄冬芽破眠、早熟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葡萄休眠DAMs克隆分析单氰胺

    叶面喷硒对'玫瑰香'葡萄新梢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节研究

    姚鑫宇马闯田淑芬王超霞...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量元素硒对葡萄新梢生长和光合系统的调节作用,以9年生大田栽培的'玫瑰香'自根苗为材料,叶施50、100、150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在不同时期测定植株新梢生长量,分析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结果发现,50 mg·L-1亚硒酸钠处理下,'玫瑰香'葡萄新梢长度和粗度、节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并且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以上各指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 mg·L-1亚硒酸钠处理增强了'玫瑰香'葡萄各相位的荧光强度,ETo/RC、ABS/CSo、DIo/CSo、TRo/CSo、ETo/CSo与CK相比有较大差异;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下,'玫瑰香'葡萄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 abs)明显上升。综上,适宜浓度硒可提高'玫瑰香'葡萄叶绿素水平,提高光系统电子传递效率,促进枝条生长,其中50 mg·L-1亚硒酸钠的效果最为明显。

    玫瑰香亚硒酸钠新梢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

    广西南宁圆叶葡萄污果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程雅芳黄秋凤陈国品曹慕明...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五点采样法连续3年调查广西南宁圆叶葡萄的污果病发病情况,并随机选择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病斑,刮取病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污果病致病力,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植园中,2019-2021三年中圆叶葡萄'Noble'的果穗污果病发病率分别达到92。00%、96。67%和97。33%,病情指数分别为62。13、67。46和66。40。从病斑组织中分离得到多株形态特征相近、具有污果病致病力的优势菌,选取其中代表性菌株GX-2216,经鉴定为蚜虫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aphidis,其与前期在附近地块'巨峰'葡萄污果病病果上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亲缘较近,表明M。aphidis可能是当地污果病的优势病原菌,其能够在不同葡萄品种上引发污果病。

    污果病圆叶葡萄病原菌鉴定果实附生微生物溢糖性霉斑

    避雨栽培葡萄花序灰霉病抗性调查与评价

    余欢周思泓李洪艳黄羽...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广西葡萄花期灰霉病发生严重的状况,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葡萄二茬果开花期间对避雨栽培的14个品种的花序开展灰霉病抗性调查和分析。根据田间自然鉴定结果,对抗性差异大的4个代表品种花序人工接种灰霉病菌,验证田间自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田间调查筛选出2个高抗品种(龙紫旺、龙紫宝)、2个抗性品种(金光、沈农脆丰)及3个感病品种和7个高感品种,并且两种方法均显示'龙紫旺''龙紫宝'是高抗灰霉病的葡萄种质。

    避雨栽培葡萄花序灰霉病抗性评价

    承德地区晚采干红葡萄酒主要呈香物质鉴定及感官特征分析

    陈倬成池芳苟佳毓杨薇熹...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河北承德地区酿酒葡萄成熟度不足、葡萄酒香气浓郁度不够的问题,以所产'赤霞珠''美乐'和'西拉'葡萄品种为原料,使用延迟采收结合抽汁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品评分析葡萄酒酒精发酵与苹-乳发酵结束后的香气物质及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葡萄酒中共检测到挥发性组分63种,其中,重要的呈香化合物(OAV>1)共有17种,包括9-癸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β-大马士酮、β-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丁香酚等。感官品评试验证实,晚采葡萄酒具有较为突出的黑色浆果香与果酱香,及中等程度的红色果香、香料香和花香。本试验丰富了晚采工艺对承德地区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内容,可为该地区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干红葡萄酒晚采抽汁工艺香气HS-SPME-GC-MS

    基于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研究

    朱娟娟马海军杨胜云梁洪...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贺兰山东麓3个年份两个品种的葡萄酒为试材,运用LCR仪测定其电学特性,分析不同激励电压(1、3、5 V)和不同频率(0。1、1。0、10。0、100。0、1000。0 kHz)下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识别年份葡萄酒的最适激励电压、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探索利用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葡萄酒电学参数在不同电压下随频率的增加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年份间分离程度有所差异。在本研究中,随着频率的增加,葡萄酒电学参数Z值和Cp值逐渐减小,G值逐渐增加,θ值先增后减,B值则先减后增;而D值仅'赤霞珠'葡萄酒在1 V+0。1 kHz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LCR仪在5 V激励电压+1。0 kHz频率条件下,能够利用Z、Cp、G、θ和B这5个电学参数来识别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和'雷司令'年份葡萄酒。

    年份葡萄酒电学特性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生物胺特征分析

    李瑞雪王泽岚龚慧谢芳...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中生物胺的轮廓特点,建立同时测定葡萄酒中腐胺、组胺、亚精胺、色胺、尸胺、酪胺和2-苯乙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以揭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样品中生物胺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各生物胺组分在对应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82。3%~106。7%,7种生物胺定量限为10~20 μg·L-1,满足分析要求。数据分析显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的生物胺总量分别为0。39~15。70、0~3。18、0~3。48 mg·L-1。红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大小排序为酪胺>亚精胺>腐胺>2-苯乙胺,而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中为亚精胺>腐胺>尸胺。通过分析生物胺指数得出,红葡萄酒生物胺含量高于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在红葡萄酒中,'赤霞珠''美乐''黑比诺'和'蛇龙珠'葡萄酒中各生物胺含量略有差异,其中'蛇龙珠'葡萄酒中酪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生物胺成分。该研究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生物胺监管和溯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生物胺

    超声处理对'烟73'干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魏滨生李超王家琪房玉林...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超声技术已在液体食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探究了一次性超声破碎(OU)和一次性超声水浴(OUB)处理后高花色苷'烟73'干红葡萄酒颜色的变化及对酚类等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U和OUB处理后葡萄酒颜色发生显著变化,颜色强度降低,色调升高,Red%值显著下降,Yellow%值和Blue%值显著上升,整体向紫红色方向演变;超声处理有效减缓了红葡萄酒颜色的褐变,显著提升了聚合色素含量,有利于葡萄酒颜色的稳定。同时,超声处理降低了钙离子、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增加了铁离子和单宁含量。整体来说,OU处理对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高于OUB处理,表明超声破碎是加快葡萄酒陈酿和感官改善的有效方式。

    超声破碎超声水浴花色苷颜色催陈

    '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特性及色泽研究

    马云龙谢辉张雯朱学慧...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燥温度、装载密度和风速对'无核白'葡萄干燥特性及色泽的影响,通过调查制干过程中葡萄重量变化,葡萄干含水量、色差,以及总酚、叶绿素、总糖、总酸含量等品质指标,计算出干率、绿品率、成干时间,分析不同处理对加工效率和葡萄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时间与物料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与装载量呈负相关,葡萄干总糖含量与果实的干燥工艺无相关性。当干燥温度为40℃时,'无核白'葡萄会发生明显的褐变;而装载量超过15。62 kg·m-3和风速超过2 m·s-1时,褐变现象逐渐加重。综上,温度为35℃、风速1。0 m·s-1、装载量7。81 kg·m-3时,'无核白'葡萄干燥时间为148 h,叶绿素、总酚含量分别为0。55、0。15 mg·g-1,与原材料色差为6。99,绿品率达到64%。葡萄干整体表现颗粒饱满,色泽良好。

    无核白热风干燥干燥特性绿品率色泽

    酿酒葡萄"厂"形四步整形技术及应用效果调查

    史晶晶何怀华曹圆万卓吾...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地区的葡萄栽培中,秋季的埋土防寒是必要环节,因此适宜的整形技术是保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以'赤霞珠'和'马瑟兰'等主要酿酒品种为对象,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厂"形的四步整形技术:一年培育壮苗,二年培育壮蔓,三年上架结果,四年基本成形。通过调查各品种幼龄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栽植第一年多数品种的新梢在秋季的成熟芽眼数达到10个以上,但第二年'赤霞珠''美乐''马瑟兰'3品种的长势较好,其它品种长势较差;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查发现,各品种四年生树的产量较低,并以'赤霞珠'和'马瑟兰'品种表现较好,分别达到十年生树的78。19%和68。65%;而果实品质与十年生树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厂"形树形适用于西北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

    西北地区酿酒葡萄"厂"形生长发育四步整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