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何祖华

月刊

2095-1108

zstx@sibs.ac.cn

021-54922836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植物生理学报/Journal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其特色是栏目众多,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1998和1999年该刊的总被引次数为891和1132,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第10名和第16名证书;被列为生物科学类、植物学类、农作物类和园艺学类的核心期刊。1998、1999两年发表的论文被SCI CDE引用36次,收录我刊的国内外检索系统达19个之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氮胁迫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刘欣雨王皓李佳佳徐翎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microRNA是一类小的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在生命有机体抵御不良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氮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广泛参与到各种生理反应中.氮肥的施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物的生物量,但过多的氮肥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探索植物的氮代谢及氮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microRNA能够受到氮素水平的调控,并可产生相应的应答机制以维持植物的生长需求.因此,本文综述了植物对氮素的利用现状、microRNA对低氮胁迫的响应以及microRNA参与氮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miR156、miR319、miR167和miR408等在调控氮素相关的植物表型、激素、初级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利用microRNA开展氮高效生物育种奠定基础.

    microRNA氮代谢低氮氮效率

    5'UTR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徐志民鄢梦雨兰海燕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存在众多的调控元件,如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上游开放阅读框、内含子及各种二级结构,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5'UTR还能够通过保留、删除或突变调控元件产生多个mRNA变体,从而影响翻译效率.本文对植物5'UTR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元件及二级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归纳,期望较为全面展示植物5'UTR的结构和功能,并为研究植物5'UTR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5'UTR上游开放阅读框内含子二级结构基因表达调控

    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郑优优陈莹许琦伟朱炫虹...
    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红花(Crocus sativus)为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与多糖类等.其中,萜类化合物中的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苦藏花素及藏红花醛是其主要药效物质.药理学实验证实番红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免疫调节、抗抑郁症及抗糖尿病等.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番红花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番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肿瘤抗氧化

    硅在植物中抵御生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琰琰王剑潘勇贾志忠...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胁迫是制约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揭示硅在植物中抵御生物胁迫的作用机制,本文从硅在植物中的吸收和运输、硅调节植物抗虫性、硅调节植物抗病性3个方面综述了硅在植物中抵御生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研究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纵向深入试验等问题,并对未来硅信号通路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的探讨、多组学交叉分析技术的集成利用、硅基纳米材料的开发研究等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硅在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生物胁迫病虫害

    植物嫁接中砧穗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靳鹏汤敏王丽华涂文淼...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嫁接是一项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人工繁殖育苗技术.为了完善嫁接技术,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人们对植物嫁接中砧穗互作分子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嫁接中信号分子运输的调控机制,并总结了植物嫁接的遗传效应(表观遗传与砧穗基因差异性表达)及砧穗互作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本文对嫁接中砧穗互作分子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植物嫁接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植物嫁接砧穗互作分子机制遗传效应表观遗传

    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袁俊鹏马艳郭庆梅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中含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功能各异的次生代谢产物,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分析方法只能对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其空间分布研究缺乏直接手段,质谱成像技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的主要质谱成像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药用植物胁迫防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质谱成像技术药用植物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二次离子质谱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

    盐地碱蓬甜菜红素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敏赵子滔刘金林马绍祖...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固碳是湿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湿地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是滨海湿地中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资源,其含有的甜菜红素是重要的天然植物色素,具有景观生态、食用及药用等价值.本文综述了盐地碱蓬甜菜红素的主要代谢途径、甜菜红素合成调控机制及外界因素对盐地碱蓬甜菜红素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同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以关键词"甜菜红素"为主题进行文献聚类分析,归纳总结了相关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对盐地碱蓬甜菜红素合成调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旨在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盐地碱蓬甜菜红素滨海湿地合成与调控

    植物组织培养诱导的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郭春东孙善文解莉楠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农作物改良、育种和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细胞全能性,利用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材料可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相同的再生植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给予了植物特定的环境压力,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植株也会出现一些表型的变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表型的变异与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导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发生途径的植物组织培养中DNA甲基化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在基因组水平上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相关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情况,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表观遗传育种,创制优良种质,推动作物育种与改良.

    作物育种植物组织培养DNA甲基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外接AM真菌与施磷对毛红椿幼苗生长适应性的影响

    冉芳赵明阳先波刘玮...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施用AM真菌(AMF)与磷对毛红椿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本文采用双因素盆栽实验,将幼苗分为接菌(AMF)和不接菌(Non-AMF)2组,分别进行不同磷浓度处理(P0:0 mmol-L,P1:1 mmol·L-1,P2:2 mmol·L-1),测定毛红椿根系侵染率、幼苗生长状况、生物量、养分、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等指标.根系菌根侵染率表现为AMF×P1高于AMF×P0和AMF×P2,220 d(生长Ⅱ期)毛红椿幼苗高于120 d(生长Ⅰ期)幼苗.在生长Ⅰ期,与未接菌相比,AMF×P1和AMF×P2促进了毛红椿幼苗的株高、地径、复叶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及磷、钾的吸收量,而AMF×P0则无明显变化;在生长Ⅱ期,Non-AMF×P2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及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接近于AMF×P1和AMF×P2.相较于未接菌处理,接种AM真菌显著增强了生长Ⅰ期毛红椿幼苗的Fv/F0和Fv/Fm,而未接菌且未施磷的幼苗其F0最高,Fv/Fm和Fv/F0最低.综上所述,一定的磷浓度与AM真菌相结合可以弥补缺磷引起的生长抑制,能显著促进毛红椿幼苗的生长,且AM真菌与磷互作对幼苗的促生效应要早于单纯的施用较高浓度磷.

    AM真菌毛红椿施磷互作生长适应性

    番茄SlNRT2基因家族鉴定、启动子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文静张新业张智研冯恰...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酸盐转运蛋白2(Nitrate transporter 2,NRT2),是一种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在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NRT2(SlN-RT2)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利用热图分析SlNRT2家族成员基因表达模式,并利用启动子嵌合GUS报告基因转化拟南芥对SlNRT2启动子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5个NRT2基因,定位于细胞膜,氨基酸序列长度介于458~531 aa,等电点介于9.05~9.33,不稳定性指数介于31.84~40.70.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由3~4个外显子构成.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SlNRT2基因分布于3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S1NRT2分别归属于Ⅰ和Ⅱ两个类群,具有10种保守基序,蛋白保守性很高.番茄不同组织热图分析表明SlNRT2.1和SlNRT2.2呈组成型表达;SlNRT2.3~SlNRT2.5主要在根部表达.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表明,SlNRT2.4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根部特异性表达,而SlNRT2.3和SlNRT2.5除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根部表达,叶片也有表达.本研究为后续开展SlNRT2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培育氮素高效利用型转基因番茄奠定了基础.

    番茄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启动子GUS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