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师帅

旬刊

1674-6805

zwyxyj01@163.com,zwyxyj.com@163.com

010-83637135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中外医学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彦卿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130 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 65 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比较两组苏醒情况,干预前后昏迷程度、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明显早于参照组,4 周内苏醒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升高,功能障碍量表(DFS)评分降低,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DF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水平均升高,试验组NE、Ach、DA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可促进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苏醒,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减少并发症。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应用效果

    多维度精细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林永兰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多维度精细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3 年 1-12 月福清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149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4 例)和观察组(7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应对方式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面对评分升高,回避、屈服评分降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多维度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改善患者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多维度精细化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应对方式并发症

    "共情"模式下游戏式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洪玲玲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共情"模式下游戏式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泉州市正骨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 82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共情"模式下游戏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护理后肘关节恢复,护理前后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肘关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均升高,观察组肘关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共情"模式下游戏式功能锻炼,可减轻患儿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共情"模式下游戏式功能锻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功能恢复

    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郑碧娟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5 月—2023 年 9 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收的 86 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干预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MESSS评分、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应用于ACI介入术中,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梗死质量控制神经功能并发症

    面部推拿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在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屈世春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面部推拿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在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 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就诊的 76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康复组(n=38)和对比组(n=38)。其中对比组患者采用面部推拿训练法进行干预,康复组采用面部推拿联合面肌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面部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定系统(H-B)评分表]、系统面神经(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B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B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康复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康复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推拿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和系统面神经,并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满意度。

    面部推拿面肌康复训练周围性面瘫面部神经功能系统面神经满意度

    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康复、炎症和应激的影响

    杨尚柱童媛媛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康复、炎症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7 月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2 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 41 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手术期护理,ERAS组给予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应激指标[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RAS组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3 d血清IL-6、TNF-α、IL-1β、COR、EPI和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ERA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促进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康复,减少炎症和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加速康复外科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康复炎症应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循环抗阻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高丽萍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循环抗阻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 年 3 月—2023 年 3 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93 例CHF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 例)和研究组(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循环抗阻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TPB的循环抗阻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指标、体适能测试指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降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阀(AT)均明显升高,研究组6MWT、VO2peak、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上下肢柔韧性、下肢平衡性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开展基于TPB的循环抗阻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功能性体适能及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计划行为理论循环抗阻训练心功能功能性体适能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

    黄裕润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 109 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 例)和研究组(55 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骨折恢复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后 6 个月生活质量及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线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功能、握力、疼痛、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生理、躯体、情感、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腕关节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赵玉亭林月英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50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8 周后负面情绪及神经功能、神经递质、神经元损伤标志物,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8 周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 5-HT、NE、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β-肌动蛋白(β-actin)水平均降低,观察组GFAP、ICAM-1、β-ac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热休克蛋白 70(HSP70)升高,和肽素、S100 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降低,观察组HSP70 高于对照组,和肽素、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HSP70 水平,降低和肽素、S100-β水平,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脑梗死后抑郁神经功能负面情绪

    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温小宇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 年 6 月在北京怀柔医院治疗的 90 例AU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诊断性刮宫术+炔诺酮)与研究组(诊断性刮宫术+氨甲环酸),各 45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EGF、bFGF较治疗前升高,子宫内膜厚度、E2、FSH、LH、T、IL-2、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BP患者接受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效果显著,能降低子宫内膜厚度、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性激素、Hb、VEGF、bFGF。

    氨甲环酸诊断性刮宫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性激素炎症因子子宫内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