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师帅

旬刊

1674-6805

zwyxyj01@163.com,zwyxyj.com@163.com

010-83637135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中外医学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B病毒NA1-IgA联合VCA-IgA检测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分析

    覃卫洪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NA1-IgA联合VCA-IgA检测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 日—2023 年 7 月 26 日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门诊检测鼻咽癌两项(EB病毒NA1-IgA、VCA-IgA)常规的 783 例患者血液标本。所有标本进行EB病毒NA1-IgA、VCA-IgA检测。比较NA1-IgA及VCA-IgA及两项联合阳性患者中鼻咽癌检出率。分析NA1-IgA及VCA-IgA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情况。结果:783例患者中NA1-IgA阳性155例(19。80%),VCA-IgA阳性114例(14。56%),NA1-IgA及VCA-IgA均阳性 85 例(10。86%)。NA1-IgA及VCA-IgA两项均为阳性患者中鼻咽癌检出率明显高于NA1-IgA及VCA-IgA单独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1-IgA联合VCA-IgA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 98。67%(74/75),特异度为 90。00%(9/10),准确度为 97。65%(83/85)。结论:EB病毒NA1-IgA及VCA-IgA的联合检测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较高。

    EB病毒NA1-IgAVCA-IgA鼻咽癌临床诊断效能

    床旁超声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倪浩亮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 66 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66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技术指导LFR治疗。比较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高于复苏前,心率(heart rate,HR)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长于复苏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r,FIB)、D二聚体(D-dimer,D-D)低于复苏前,观察组D-D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技术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LFR,可改善凝血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肺水肿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超声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凝血功能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IL-10、IL-17、IL-35、INF-γ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陈森王凯玲潘冰心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γ干扰素(INF-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惠安县医院 78 例AIT患者纳入AIT组,并取同期 40 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检测指标[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清IL-10、IL-17、IL-35、INF-γ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甲状腺检测指标与IL-10、IL-17、IL-35、INF-γ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T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FT4、FT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TGAb、TPOA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血清IL-17、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35 与TGAb、TPOAb呈负相关,IL-17、INF-γ与TGAb、TPOAb呈正相关(P<0。05);IL-10、IL-35 为AIT的保护因素,IL-17、INF-γ为AI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T患者存在血清IL-10、IL-35 水平异常降低及IL-17、INF-γ水平异常升高变化,且与AIT病情密切相关,IL-10、IL-35 为AIT的保护因素,IL-17、INF-γ为AIT的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5γ干扰素

    规范化急诊卒中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吕敏林节娥潘益辉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急诊卒中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9 月—2023 年 8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 120 例AIS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卒中护理路径,试验组采取规范化急诊卒中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急救指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急诊分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完成相关检查时间、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和急诊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升高,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S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中,采取规范化急诊卒中护理路径有着确切优势,能够有效缩短DNT时间,并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还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规范化急诊卒中护理路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对老年肌少症患者护理安全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黄美月殷琼蕾王丽娥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肌少症患者护理中运用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护理安全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1-12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治的 91 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 例,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47 例,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后 3 个月入院复查时)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步速、5 次起坐时间、运动功能、跌倒效能、自我管理效能及机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MI、握力、步速均高于干预前,而 5 次起坐时间短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跌倒效能评分、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机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采取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SMI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跌倒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优化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

    老年肌少症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护理安全自我管理能力

    肺癌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宝钗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现状,分析导致术后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 2023 年 6 月—2024 年 4 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 160 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文版Tampa恐动症量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TSK评分<38 分为未发生恐动症,纳入未发生组(n=102),TSK评分≥38 分为发生恐动症,纳入恐动症组(n=58)。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调查肺癌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现状,进行肺癌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60 例肺癌患者,58 例(36。25%)发生术后恐动症。两组年龄、性别、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外科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咳嗽、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疾病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咳嗽、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恐动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后咳嗽、疼痛程度和癌因性疲乏为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肺癌术后恐动症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咳嗽疼痛癌因性疲乏

    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心理、睡眠与自护能力的影响

    黄丽萍陈晓瑜孔敏霞邱佩琴...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3 年 7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 115 例帕金森病老年患者,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57 例)和研究组(58 例)。对照组给予帕金森病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心理情绪、睡眠质量及自护能力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应用于帕金森病老年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心理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提升自护能力。

    帕金森病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老年心理睡眠自护能力

    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柳锦华刘远文陈白梅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单人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罗定市中医院 36 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 例患儿手术时间 31~53 min,中位手术时间 41 min。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4~12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9 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 36~52 d,中位临床愈合时间 43 d;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25°~147°,中位肘关节伸直活动度 137°;肘关节屈曲活动度 4°~9°,中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 6°;前臂旋前活动度 71°~79°,中位前臂旋前活动度 76°;前臂旋后活动度 70°~78°,中位前臂旋后活动度 74°。患儿均未发生克氏针松动、针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5例,良9例,可 2 例,优良率为 94。4%。结论: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单人手法整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揿针八髎穴联合肠露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林兰梅吴耀南陈一斌范丽玉...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揿针八髎穴联合肠露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科及肛肠科收治的 7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础治疗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肠露灌肠液+揿针八髎穴)和对照组(采用肠露灌肠液),各 35 例,疗程均为 2 周。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FC)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的CRP、ESR、F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八髎穴联合肠露灌肠液可协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揿针八髎穴肠露灌肠液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钙卫蛋白

    头孢唑林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林珊珊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唑林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 2 月—2023 年 10 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 90 例LD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5 例。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观察组予以头孢唑林钠。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炎症因子、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钠可减轻LDH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疼痛感,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安全性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头孢唑林钠切口感染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