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王欣

月刊

1002-218X

029-85308684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理教学刊物。特点:依据教育方针、大钢、教材,深入浅出,重实用新颖,趣味,求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视概念建构过程 促进科学观念理解——以浙教版"电荷与电流(1)"教学为例

    张成生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观念是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素之一,科学观念的形成从科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开始.对科学概念学习缺乏重视,忽视建构过程,会阻碍学生对科学观念的形成.教学中,对科学概念的建构需要借助实验追根溯源;对科学规律的形成要有探究过程;对科学原理的建模解释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科学观念的理解,促进正确科学观念的形成,进而实现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概念建构科学观念电荷与电流

    利用实验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

    郭芳周冰冰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推理能力以及科学论证能力.

    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

    STEAM理念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以"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为例

    陈博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着重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体现STEAM元素的问题与活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STEAM素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STEAM理念教学设计深度学习

    仿真实验辅助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为例

    李晓龙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仿真实验技术即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尽可能还原真实物理情境,通过编程技术建立仿真实验平台对物理问题进行模拟操作.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很难用实物演示的实验现象及操作,利用仿真技术就可以直观地演示出这些物理过程,以大单元教学为例,通过仿真实验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

    仿真实验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指向学科实践的初中科学微项目教学设计——以"制作指南针"为例

    项洋洋戴明权唐小明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学科实践和项目化学习内在关联的思考,建构了认知线、支架线和实践线"三线融贯"的微项目设计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为定向运动制作一个指南针"的教学实践.此外,对浙教版《科学》的内容初步梳理,整理出各年级适用该模型的教学章节,进行初步设计.实践发现,科学微项目教学能够体现物化设计的核心概念,丰富学科实践的学习方式.

    学科实践项目化学习微项目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一维二体碰撞问题

    干恒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深度学习的视角讨论一维碰撞的二体问题,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一维碰撞的二体碰撞前后的速度关系、能量关系、动量关系,从而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并能利用这些规律快速解决实际问题.以超级球碰撞的解释和一道高考压轴题的解答为例,验证规律的便捷应用.

    二体问题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运动对称性关键能力

    运用图像法解决一维反复弹性碰撞问题

    邓凌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维反复弹性碰撞模型中,运动情境复杂,涉及位移、速度等物理量,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借助速度(率)与时间图像,可简化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

    反复弹性碰撞速度图像图像面积

    基于物理习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以"追问法分析物理极值问题"为例

    裴火炼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物理的极值问题入手,将每个极值问题的分析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问题",通过追问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发展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追问法极值问题

    应用分解思想研究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吴凡朱焱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E//B叠加场中的螺旋线运动与E⊥B叠加场中的旋轮线运动,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思想研究这两类运动,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针对学生难以画出合运动轨迹的问题,通过分组实验与仿真物理实验室搭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将抽象的轨迹具象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分解思想科学探究素养叠加场

    基于太阳一天内视角和颜色变化的思考——光折射的边缘效应初探

    王艳娟石绍山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一天之内视角和颜色变化都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研究了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发生折射,当入射角接近90°时,光在大气层传播路径变长,折射率较小的红光在上方被色散出来形成红光区,折射率较大的紫光在下方被色散出来形成紫光区,使朝阳和夕阳均成红色.在光密介质中观察光疏介质中的物体,当入射角接近90°时,放大倍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在光疏介质中观察光密介质的物体.当入射角逼近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快速减小.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红光区紫光区边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