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班主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小学班主任/Journal ZHONGXIAOXUE BANZHURE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仿写·仿用·创生:找准教材的读写训练点

    王静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分析教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随文练笔"以文本的阅读内容为依托,主题鲜明,目标清晰.本文通过课文结构的仿写、语言材料的仿用、课文内容的创生,运用课文资源来设计读写训练,找到与文章相配、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和途径,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开辟新的路径.

    小学语文仿写随文练笔读写训练点

    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

    徐玮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指导思想,围绕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减负提质的目标,注重作业的分类分层,创新作业的内容形式,更多运用情景表演、贴合生活、"互联网+"的作业形式,以期提升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减负提质有效性

    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小学语文作业群设计

    罗玉梅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单元主题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群,需要教师重视综合体现基础性、创新性、导向性、实践性方面的要求,探索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设计主题式、项目式、长线式作业群,真正发挥作业群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优势.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作业群设计

    "行走作业":打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金斌斌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行走作业"进行研究,通过课前"预热",让作业从"大锅饭"走向"自助餐";通过实践"遇热",让过程从"我知晓"走向"我能行";通过展评"余热",让学生从"参与者"走向"代言人",引领学生将思政小课堂的触角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切实打通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行走作业"道德与法治大思政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活动课策略与成效

    姚金刚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程"减后而增""提质增效"的直接体现,因而需要学校与教师合理设计.本文从初中体育活动课的项目选择、人员配备、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提炼出"前期问卷调查、师生共同参与、层层到人管理、多样评价维度"等一系列实践策略,并反馈推行过程中的成效,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体育活动课实践策略

    让学习看得见:小学自然笔记的价值追求

    戴黎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以自愿性、激励性、趣味性三原则建构自然笔记课程,以自然笔记为载体开展科学教育,在系统学习、室外拓展实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自然笔记的方法,通过协同发展、学科融合、素养表现的空间建构支持学生探索周围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校本课程自然笔记实施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幸福课堂研究

    贺飞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幸福课堂是促成深度学习的情感因素,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学生习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促进主观体验的获得、个人品质的培养.面对不可回避的学生群体间的复杂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者应主动变革,提高教育的适切性,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导学为模式、以学习共同体为依托、以多维评价为激励,多角度构建幸福课堂,多维互动促成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深度学习幸福课堂问题导学

    指向知识建构的校本课程真实性问题解决

    任雯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以STEAM教育为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发表观点、研究设计,不断架设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解决真实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幸福田园"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实施"温室大棚的自主建设"校本课程,探寻解决校本课程真实性问题的科学策略.

    STEAM教育知识建构校本课程跨学科素养

    "思政+劳动"协同育人助推学校思政一体化

    兰群兰頵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要求,探索"思政+劳动"协同育人新路径,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思政学科和劳动学科相生相长,力求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综合育人的目标.

    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渗透作用』生物实验创新性改进及应用

    汪志伟
    82-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渗透作用"实验的创新改进,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实验试剂等的创新改进,通过将教材实验插图设计成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对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进行了总结分析.

    高中生物学浙科版渗透作用实验创新探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