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为气之治"理论论治肝癌的思路

    黄祎刘华宝
    289-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华宝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从医30 余年,长期从事中医治疗肝胆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刘华宝教授认为伏邪疫毒、酒毒、先天不足是导致癌毒初生的主要原因.癌毒长成时耗损阴阳,母病及子,子盗母气,相侮肺金,并提出"肝脾两脏一体""肝为气之治"理论阐述肝癌的致病特点,临证以燮理体用、清解癌毒、和络逐瘀为中医治则,体现出整体辨证,局部辨病,精准辨药的特点.

    肝癌肝为气之治名中医经验

    基于"肝为气之治"理论探讨肝硬化全病程中医防治机理及实践

    谭梅傲黄祎刘姝婉王雅楠...
    292-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全国名中医刘华宝教授提出的"肝为气之治"探讨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从防重于治的前瞻谋划、多维度布局的用药特点,探讨肝硬化失代偿诊疗难点,提出肝硬化需重视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构建慢性肝病管理模式等观点.以期提高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并部分指导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

    肝硬化肝为气之治学术经验

    肝豆灵片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黄晓峰谢道俊张娟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灵片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肝硬化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住院的106 例痰瘀互结型Wilson病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服用肝豆灵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定期随访2 年,随访期结束后计算两组患者生存率,选择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生存结局,采用Cox回归分析Wilson病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 2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在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患者中,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中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脾切除、Child-Pugh评分和肝豆灵片是影响Wilson病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Wilson病肝硬化患者出现病程长、脾脏切除、Child-Pugh评分高、未服用肝豆灵片者其预后较差.肝豆灵片能提高痰瘀互结型Wilson病肝硬化患者生存率,但这种保护作用局限在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

    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预后肝豆灵片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739例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研究

    李梅陈新瑜黄祎谭梅傲...
    301-304,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表",收集739 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中医四诊信息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症状及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Ⅲ期原发性肝癌涉及的病位有肝、脾、肾、胆、胃;病性包括气虚、阴虚、阳虚、热、湿、瘀血、气滞;提取11 个公共因子,聚为4 类时,症状指标分散性良好,证型分布清晰.结论:Ⅲ期原发性肝癌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容易出现肝外转移;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脾、胆、肾、胃,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可分为4 个证型,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证.

    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顾树江陶源张春铭盛利...
    305-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BV-HCC)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将已行TACE术治疗的86 例HBV-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 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均治疗12 个月,随访5 年.比较两组患者 3、5 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经临床分期分层后对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分期分层后 3、5 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是HBV-HCC患者 5 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案是影响HBV-HC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按照临床分期分层,观察组Ⅱ期、Ⅲa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13.9 个月vs 7.0 个月,6.5 个月vs 3.4 个月,P<0.05).观察组Ⅱ期、Ⅲa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10.8 个月 vs 6.3 年,5.1 个月 vs 2.7 个月,P<0.05).结论: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相比,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Ⅱ~Ⅲa期HBV-HC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周期.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康艾注射液恩替卡韦

    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立李俊义常丽仙牟春燕...
    310-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HBeAg阳性ALT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水平低于2×107 IU/ml且高于20 IU/ml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HBV DNA 载量、基因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相关参数评价其效能.结果:178 例患者中,Scheuer法分期:S0 期6 例(3.4%),S1 期67 例(37.6%),S2 期83 例(46.6%),S3 期14 例(7.9%),S4 期8 例(4.5%),纤维化程度≥S2 期105 例(59.0%).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组织显著纤维化与感染时间(OR =1.101,95%CI =1.000~1.212;P =0.049)、HBV DNAlg(OR =1.280,95%CI =1.023~1.600;P =0.031)、门静脉内径(OR =1.611,95%CI =1.100~2.360;P =0.014)和脾脏厚度(OR = 1.276,95%CI =1.107~1.469;P =0.001)独立相关,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7、0.62、0.70、0.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APRI)和肝纤维化4 因子指数(FIB-4)的AUC分别为0.68、0.57.结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纤维化程度≥S2,具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感染时间、HBV DNA、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可能对预测其肝组织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HBeAg阳性ALT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不确定期

    健脾疏肝散结方联合腹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等的影响

    韩立娟孙凤霞齐建永王珊珊...
    315-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散结方联合腹针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接受治疗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健脾疏肝散结方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睡眠状况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8.00%、8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均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AST、ALT、TBA、TBil水平均在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 AST、ALT、TBA、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在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后的实际睡眠时长均延长(P<0.05),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际睡眠时长较对照组更长(P<0.05),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在治疗后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健脾疏肝散结方联合腹针治疗可调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其肝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健脾疏肝散结方腹针

    石军牡蛎煎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王劲秋商斌仪陈建杰郑彦希...
    319-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石军牡蛎煎灌肠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湿热蕴结证合并肝性脑病(HE)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肝衰竭湿热蕴结证合并HE患者74 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7 例)和对照组(37 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予石军牡蛎煎灌肠,对照组患者予乳果糖溶液灌肠,治疗周期均为4 周.4 周后评价HE临床有效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HE临床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患者HE临床有效率为 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Alb、血氨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ALT、AST、血氨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TBil、ALT、AST、Alb、血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PT、PTA较治疗前改善(P<0.05).④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侯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军牡蛎煎灌肠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湿热蕴结证合并HE能够提高HE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乳果糖溶液灌肠.

    石军牡蛎煎中药灌肠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乳果糖湿热蕴结证

    血清CHI3L1、FibroTouch、APRI、FIB-4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及诊断价值研究

    胡祯轩吕铁锋
    323-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血清CHI3L1、FibroTouc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计数(PLT)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 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 年11 月至2021 年11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行肝穿刺活检的ALT<2 倍ULN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非显著肝纤维化(NSLF)组和显著肝纤维化(SLF)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CHI3L1、白蛋白(Alb)、肝功能及肝脏硬度值(LSM)等相关检验检查指标.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向前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各无创检测用于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共纳入 69 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NSLF组 38 例,SLF组 31 例.SLF组的血清CHI3L1、LSM、APRI、ALT和AST均显著高于NSLF组(P<0.05),Alb显著低于NSLF组(P<0.05).血清CHI3L1 和LSM是SLF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Alb、PLT 和脂肪衰减不是 SLF 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血清 CHI3L1 和 LSM 纳入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 =-4.220 +0.029×血清CHI3L1 +0.311×LSM.对于SLF的诊断价值,CL模型和血清CHI3L1 的AUC分别为0.767和0.696.结论:血清CHI3L1 和LSM是慢性HBV感染患者SLF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CHI3L1 联合LSM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诊断SLF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壳多糖酶3样蛋白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

    PIVKA-Ⅱ、GGT、GPR、GLR、PLR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黄琴彭晓明梅丽萍韩竖霞...
    327-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单独和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 241 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83 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82 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BV-HCC)患者76 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1 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统计分析4 组患者的PIVKA-Ⅱ、GGT、GPR、GLR、PLR表达差异以及血清PIVKA-Ⅱ、GGT的阳性率情况;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指标与血清PIVKA-Ⅱ、GG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与联合检测对HB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CHB组、HBV-LC组、HBV-HCC组患者的PIVKA-Ⅱ、GGT、GLR、GPR水平依次增加,其中两两组比较,GGT、GLR、GPR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C组的PIVKA-Ⅱ表达水平高于CHB组、HBV-LC组(P<0.05).CHB组、HBV-LC 组的 PIVKA-Ⅱ、PLR 水平均低于 NC 组(P<0.05).HBV-HCC 组血清 PIVKA-Ⅱ、GGT 阳性率都大于50%.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与血清PIVKA-Ⅱ、GGT均呈正相关.PIVKA-Ⅱ、GGT、GLR、G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约登(Youden)指数均高于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检测,GGT、GLR、GPR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达到95.06%.结论:PIVKA-Ⅱ、GGT、GPR、GLR、PLR在 HBV 感染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差异,PIVKA-Ⅱ、GGT、GPR、GLR联合检测有助于HBV-HCC的早期诊断.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