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包宇卫靖靖于瑞刘子贤...
    385-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中医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2019年 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1 204 例 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 AMI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 1 204 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 SPSS软件统计描述各证型频数分布,以χ2 检验分析各证型间男女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证型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二元 Logistic回归探究主要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 204例 AMI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肺气虚证(3。3%)<气虚血瘀证(3。4%)<气滞血瘀证(4。5%)<心阳虚衰证(7。3%)<痰浊瘀阻证(7。8%)<心血瘀阻证(18。6%)<气阴两虚证(24。1%)<痰浊壅塞证(31。0%);性别在 AMI各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壅塞证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阳虚衰证(P<0。05);气阴两虚证体重明显低于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痰浊瘀阻证(P<0。05);痰浊瘀阻证、痰浊壅塞证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气阴两虚证(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在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而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在痰浊壅塞证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浊壅塞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显示,TG是痰浊壅塞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住院天数、HDL-C是AMI痰浊壅塞证的保护性因素;体重是 AMI痰浊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Hb则是AMI气阴两虚证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RBC、体重、Hb、DBP、TG、HDL-C等指标在 AMI各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与 AMI主要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 AMI中医辨证分型及 AMI早期识别的临床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危险因素相关性

    冠心病进展相关基因筛选及冠心Ⅱ号方干预靶点的预测

    骆金文刘敏于燕乔谭宇...
    393-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并预测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冠心病(SCAD)病人转录组表达谱,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并针对冠心病进展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下载冠心Ⅱ号方的有效成分及药效靶点,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分析,获得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靶点。结果:通过差异表达分析比较 AMI和 SCAD转录组表达谱,共获得 166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 WGCNA获得与 AMI相关的基因模块 Black。取 DEGs与 Black模块的交集,获得 64个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从 TCMSP数据库共获得 224个冠心Ⅱ号方的药效靶点,将药效靶点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4)和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结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3(SOCS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相关蛋白(ECRP)、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0D(TNFRSF10D)、S100钙结蛋白 A9(S100A9)等 64个基因可能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其中,PPARG、CD14、CYP1B1 是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点。

    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冠心病冠心Ⅱ号方转录组干预靶点基因筛选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炙甘草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任海云蔚蓁
    402-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炙甘草汤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炙甘草汤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然后应用人类基因综合(GeneCards)与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信息的综合平台(DisGeNET)数据库预测 MIRI靶点,通过Venny在线绘图软件获取炙甘草汤抗 MIRI潜在作用靶点。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 Cytoscope 3。9。1软件可视化、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 Metascape 基因功能分析平台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究炙甘草汤抗 MIRI机制,再次利用 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利用分子对接程序 AutoDock vina对炙甘草汤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经筛选获得炙甘草汤 147个活性成分、865个基因靶点,MIRI 144个靶标,通过 Venny数据库获取炙甘草汤抗 MIRI潜在作用靶点 79个;经 PPI网络分析并筛选出 40个关键靶点,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EGFA)、一氧化氮合酶 3(NOS3)、过氧化氢酶(CAT)、CC趋化因子配体 2(CCL2)、髓过氧化物酶(MPO)均与炎症反应或氧化应激有关。经 GO富集分析发现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与此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经 KEGG分析探究炙甘草汤抗 MIRI的通路,共映射出 178条信号通路。将炙甘草汤活性成分-疾病-核心靶点-通路网络中排名居前 3位的成分及其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炙甘草汤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结合活性很强,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结论:甘草查尔酮 A、人参皂苷 Rh2、6-醛基异麦冬黄酮 B、山柰酚、芒柄花黄素、麦冬皂苷 C等为炙甘草汤抗 MIRI的主要成分,通过 TNF、IL-6、AKT1、VEGFA、NOS3、CAT、CCL2、MPO等核心靶点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TNF、Toll样受体-4(TLR4)、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减轻改善 MIRI,体现出炙甘草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优势,为进一步深入动物学实验与临床试验提供了数据与理论支持。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炙甘草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CiteSpace的脓毒症心肌病研究动态及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盛松张艳虹高洪阳王幸...
    410-416,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 CiteSpace知识图谱探讨近 10年脓毒症心肌病(SICM)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方法:通过 Web of Science检索2012-2022年 6月 SICM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和 CiteSpace软件对 SICM文献的产出数量、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和共被引作者及双图叠加共被引期刊网络、关键词时间线网络和共被引文献网络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探讨SICM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结果:共纳入 3 814篇文献,近 10年 SICM相关文献逐年增长,2016 年开始文献产出激增。从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和作者发文频次角度,中国与欧美国家齐头并进,但是从论文影响力和共被引作者角度看,我国与欧美国家仍差距明显。近 2年和近 10年期刊共被引频次排名前 10位的杂志相同,包括Crit Care Med、Crit Care等。SICM研究热点包括急性肾损伤、脓毒症心肌损伤、脓毒症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涉及 SICM的病因、病理机制、评估、治疗、并发症和预后。频次排名前 10 位的高被引文献主要为脓毒症的指南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及 SICM研究综述。结论:基于 CiteSpace对 SICM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全球 SICM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脓毒症心肌病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张慧子王艳卉要志清任健...
    417-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可视化方法分析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高血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使用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式为(((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OR ACE inhibitors)OR ACEI))(Topic)AND hypertension(Topic)AND article OR review(Document Type),检索时限 2010-2021年。通过 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发文量趋势分析;运用 VOS-viewer软件进行合著分析(国家、机构)、共被引分析(作者、参考文献)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共纳入 4 845 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 12年的发文量以 2018 年最低(326 篇),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Hypertension(113 篇,2。33%);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 378 篇,28。44%);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Harvard University(133篇,2。75%);被引频次位居第 1位的作者是 Yusuf Salim(被引频次 1 399 次);质量较高的前 10 篇文献总被引频次高达 2 955 次;将出现频次超过 50次的 195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 4个方向:ACEI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ACEI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及并发症、ACEI治疗高血压的风险与预后、ACEI在肾性高血压中的应用。结论:目前美国在治疗高血压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研究内容包括 ACEI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合并用药、高血压病的转归各个方面。未来的研究趋势是 ACEI药物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状态下的安全性研究。

    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视化VOS-viewer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线粒体自噬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廉坤李鑫宁博李琳...
    425-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线粒体自噬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前沿,为科研选题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与借鉴。方法: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为文献来源,检索建库至 2022 年 9 月 8 日收录的线粒体自噬相关研究文献,以 VOSviewer和 CiteSpace软件分析研究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等内容。结果:最终纳入文献 2 475 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Chinese Acad Sci是发文量和中心度最高的机构;发文量最多且共被引最多的期刊是Autophagy;Chen Quan 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Narendra DP是共被引最多的作者;关键词分析发现mitophagy(线粒体自噬)、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和apoptosis(细胞凋亡)等是出现频数较高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 10个聚类。结论:线粒体自噬领域的研究较多、质量较高但分散,热点内容可归为相关疾病和微观机制等两个方向,未来也应当加强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的相关研究。

    线粒体自噬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微观机制

    气囊压迫止血器初次放气减压时间不同对桡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张超张文龙白荣张玙璠...
    43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桡动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器不同初次放气减压时间对病人术后安全性的影响,并探究最佳初次放气时间。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 2005 年 1 月 1 日—2021年 12月 15日公开发表的包含桡动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器不同初次放气时间对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分析,运用 R4。2 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 27 项研究,涉及病人 5 843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2h初次放气减压相比,术后 2h初次放气减压急性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RR=4。90,95%CI(1。69,14。24),P =0。003]、肢体麻木发生率[RR=3。16,95%CI(2。14,4。65),P<0。000 01]、肢体发绀发生率[RR=4。35,95%CI(2。36,8。02),P<0。01]更低。与术后 2h初次放气减压相比,术后<2h初次放气减压急性 RAO发生率[RR=0。44,95%CI(0。20,0。97),P=0。04],肢体肿胀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 1]、肢体麻木发生率[RR=0。49,95%CI(0。34,0。70),P<0。000 1],肢体发绀发生率[RR=0。37,95%CI(0。18,0。75),P =0。006],病人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RR=0。50,95%CI(0。34,0。73),P =0。000 3]更低。采用逐一剔除文献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剔除前后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eta分析结果基本稳定。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气囊压迫止血器初次放气减压时间距桡动脉介入术后<2h比 2h或>2h更能有效预防术后急性RAO及肢体肿胀、麻木、发绀、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

    桡动脉介入术桡动脉闭塞初次减压时间TR-Band安全性

    基于Apriori算法与因子分析探讨帕金森病的中医药用药规律

    刘煜李鸣杨琼杨春娣...
    445-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用药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中医药方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数据库,采用 SPSS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探讨各药物相互关系。结果: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高频用药排名居前 6 位为白芍、熟地黄、当归、甘草、钩藤、天麻,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 7类组方和 11 类公因子。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中药用药以白芍-熟地黄核心药对进行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常以滋阴养血为主要原则,平肝息风、化痰散结、开窍醒神等为常用治疗方法,其核心药对为白芍-熟地黄。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用药规律

    芪参六味方抑制内皮-间质转化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黄丽君董菲高群贾文浩...
    45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芪参六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 SHR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西药组,另以同龄 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 6 只,干预 12 周。干预 12 周后进行心功能检测,计算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幅度(E')的比值 E/E';干预 12周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观察心肌间质中胶原纤维总面积及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面积,计算两种胶原面积比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内皮-间质转化(EndMT)相关血小板-血管内皮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人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 1(FSP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EndMT 相关指标 CD31、VE-Cadherin、α-SMA、FS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 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心肌组织 MMP-9 蛋白表达(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均可降低心肌间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P<0。01),改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 E/E'(P<0。01),降低 EndMT相关蛋白α-SMA、FSP1蛋白表达及 VE-Cadherin、α-SMA 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芪参六味方可以减轻 SHR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EndMT有关。

    高血压芪参六味方心肌纤维化内皮-间质转化机制气血实验研究

    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王甜甜王魏杨翠华卢斌...
    459-46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高糖处理的 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9c2 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葡萄糖浓度为 5。5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 35 mmol/L)、高糖+大黄酸组(HG+RH 5组、HG+RH 10组、HG+RH 30 组,大黄酸浓度分别为 5、10、30μmol/L)。细胞增殖/凋亡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 A(TFAM)蛋白表达。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 组)、高糖组(HG组)、高糖+大黄酸组(HG+RH10 组,RH为 10 μmol/L)、高糖+大黄酸+ EX527组(HG+RH+EX527组,EX527为 10 μmol/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Sirt1、PGC-1α、TFAM、核呼吸因子1(NRF-1)、解偶联蛋白 2(UCP2)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 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 N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干预组细胞活力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G 组比较,HG 组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 HG组比较,浓度为 10 μmol/L的大黄酸干预组 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 NG组比较,HG组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 RH10组 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 EX527 处理组各指标表达较 HG+RH10 组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 Sirt1/PGC-1α通路实现的

    糖尿病心肌病大黄酸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