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尹张国美王静杨丽...
    5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入院时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 DS2-VASc)(男性≤1 分,女性≤2 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2 年 9 月入我院的 84 例低 CHA2 DS2-VASc评分NVAF病人临床资料。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判断有无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并据此将病人分为 LAATM组(20 例)和无LAATM组(64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ATM组较无LAATM组的NVAF比例更高,B型利钠肽(BNP)浓度和左房内径(LAD)值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耳排空流速(LAA-V)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LAD 增大[OR= 1。375,95%CI(1。083,1。746),P =0。009]和 LAA-V降低[OR= 0。752,95%CI(0。615,0。921),P =0。006]。LAD 预测 LAATM 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 0。930,最佳诊断值 39 mm,敏感度为 90。00%,特异度为 90。60%;LAA-V预测LAATM 形成的AUC为 0。957,最佳诊断值 41 cm/s,灵敏度 95。00%,特异度 82。80%。结论:LAD 增大和LAA-V降低是低CHA2 DS2-VASc 评分NVAF 病人LAATM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此类病人,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发生。

    心房颤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耳血栓脑卒中危险因素

    稳心颗粒联合索他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

    龙施伊吴俊杨旭
    518-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索他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2021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108例 PA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给予索他洛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78%(P<0。05)。两组 LAD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LVEF、Em、VP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LAD、Em、VP组间与时点无交互效应(P>0。05),LVEF组间与时点有交互效应(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 6个月后 LA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EF、Em、V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索他洛尔治疗 PAF的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单独治疗,可明显提高左心功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阵发性心房颤动稳心颗粒索他洛尔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Klotho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张虹武宏伟李慧杰刘若凡...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河北华奥医院 2018年 1月—2020年 8月收治的 176 例 AMI病人作为 AM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 150 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依据 SYNTAX评分将 AMI组病人分为轻度病变组(60 例)、中度病变组(65 例)、重度病变组(51例)。随访 2年,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66例)、预后良好组(110 例)。分析 AMI病人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与 SYNTAX评分的关系;采用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与 AMI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 Cox回归分析影响AMI病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Klotho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病人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与 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 =-0。679,P<0。001)。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Klotho低表达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 Klotho 高表达组(χ2=22。046,P<0。001)。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表明,Klotho低表达是 AMI病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AMI病人血清 Klotho表达水平降低,与 A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预测 AMI病人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Klotho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后

    益肾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雪玲庄微史雪严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肾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肾损害(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2021年 6月—2021年 12月收治的 150例 EH肾损害气阴两虚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 7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益肾丸治疗。连续治疗 1 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功能指标[尿肌酐(Cr)、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和血清胱抑素 C(CysC)、β2 微球蛋白(β2-MG)]、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及外周血 NLR、PLR、TGF-β1 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Cr、NAG酶水平和血清 CysC、β2-MG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 Cr、NAG酶水平及血清 CysC、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肾叶间动脉 PSV、ED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R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叶间动脉 PSV、EDV均高于对照组(P<0。05),RI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 NLR、PLR和血清 TGF-β1 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 NLR、PLR及血清 TGF-β1 水平的降低作用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发生。结论:益肾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 EH肾损害气阴两虚证能安全有效地纠正病人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保护肾功能,并可进一步减轻体内炎症状态。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气阴两虚证益肾丸美托洛尔肾脏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贫血对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孙晓溪陈珂胡东旭范丽勇...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贫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收集 2012年 3 月-2016 年 10 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 PCI治疗的 120 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血液样本、实验室数据、超声心动图信息、血栓弹力图报告、各种影像学资料、长期随访数据等。根据病人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将 120例病人分为贫血 1组(42例)和非贫血 1 组(78 例)。使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随访截至2020年 12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非致死脑卒中。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有 80例病人匹配成功,非贫血 2组和贫血 2组各 40例,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匹配后,贫血 2组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及全因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 2组(P<0。05)。两组全因死亡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 =0。037;χ2=4。382,P =0。036)。结论:贫血会增加 PCI术后病人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风险,增高长期全因死亡率,病人预后较差。临床需重视合并贫血的心血管病人,及时纠正贫血状态,改善病人预后。

    贫血倾向性评分匹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小板高反应性长期预后

    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赵生辉谌云帆崔路乾李静超...
    536-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特征,并构建出预测 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连续纳入 2021 年 5 月—2022 年 2 月接受急诊冠脉造影并在急诊冠状动脉治疗期间接受OCT检查的 62例NSTEMI病人,根据OCT下血栓的特点,将入选的 62例NSTEMI病人分为白色血栓组和红色/混合血栓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栓特征和临床特征。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 检验筛选出预测因素,使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NSTEMI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以独立预测因素为基础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 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 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效能。结果:白色血栓组 37 例(59。7%),红色/混合血栓组 25 例(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时间、三支病变、闭塞病变、梗死相关血管侧支循环是 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以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是 0。94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以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非闭塞病变、梗死相关血管侧支循环、缺血时间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便捷、有效预测 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类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列线图预测模型

    海安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流行情况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钱晶顾顺忠颜永进陆洋...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江苏省海安地区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流行情况,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 2018年 4月-2021年 4月海安地区 1 689例冠心病 PCI治疗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术后随访 1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CTA),统计海安地区冠心病 PCI术后 ISR发生率及病人临床特征,分析海安地区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 ISR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冠心病 PCI术后 ISR风险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 689例病人中,失访 153例,其余 1 536例病人中,117例术后 1年确诊为 ISR(7。62%),且年龄≥55 岁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 1 年 ISR发生率高于<55岁者,多支病变者 ISR发生率高于单支或双支病变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及最小支架直径是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发生 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 R软件及相关程序包,根据多因素回归及代码指令绘制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 C-index为 0。87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冠心病 PCI术后ISR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43,敏感度为 81。3%,特异度为88。7%,绘制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 1的直线。结论:海安地区冠心病 PCI术后ISR发生率为 7。62%,基于本研究结果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海安地区冠心病 PCI术后 ISR中的价值良好。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流行病海安地区

    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对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眩晕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白鹤仲婷董丽红崔应麟...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疗效及对病人眩晕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1月—2022年 8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肝肾阴虚型 PCI性眩晕病人 11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随访 2个月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5%与 81。8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 DARS评分更低,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更高,血清 NO、CGRP水平更高,血清 ET-1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 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肝肾阴虚型 PCI性眩晕,能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后循环血供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后循环缺血眩晕肝肾阴虚型柔肝通络汤血管内皮功能

    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王婷孙善斌尤敏程姐...
    55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筛查 2020年 1月—2021年 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病人 72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弹力带抗阻训练组(弹力组)、子午流注循经推拿组(推拿组)、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组(联合组),每组 24例。评价 3组运动、平衡、步行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结果:经为期 3 周的干预后,3 组病人 Fugl-Meyer运动功能(FMA-LE)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 FMA-LE评分均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 组干预后 Berg量表(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评分均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 组干预后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 TUGT评分明显低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 组病人干预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在体力状况、移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下肢功能,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且效果明显。

    脑卒中子午流注循经推拿弹力带抗阻训练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生存质量

    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晓玲戎天艺魏珍玉陈雷...
    557-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95 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高压氧组,对照组按照相关指南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在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 6 个月不同时间点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高压氧组经过 10次高压氧治疗,与对照组比较,MMSE及 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个月时,高压氧组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有升高趋势,而MoC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病人血清 IL-2、IL-6、TNF-α、IFN-γ、IL-17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在发病早期反复多次给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病人远期的 MoCA评分。其机制可能是高压氧下调促炎因子 IL-2、IL-6、IL-17A、TNF-α、IFN-γ的表达,减轻炎症损伤,上调抗炎因子 IL-4、IL-10 的表达,保护神经元,减少了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提高了病人远期的 MoCA评分。

    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高压氧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