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月刊

1000-419X

duxiexinkongjian@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大语文论坛》(200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一堂高三实词推断复习课看高效课堂

    王竹
    29-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点繁杂,传统的地毯式推进复习方式效率不高,效果不佳,迫切需要高效课堂的实施.本文是笔者从一堂实词推断复习课中得到的启示,阐述笔者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分析总结这堂课的高效亮点,反思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期对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有所裨益.

    高效课堂高三复习实词推断

    创设真实情境触动生命体验——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束乾银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探究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审美,并以《荷塘月色》为教学案例,实施教学内容分析,展开教学目标设计,分析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审美意识的开发和落实情况,期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打破原有结构,在积淀文化底蕴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格调.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学生审美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散文

    季斌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作品是高中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并赏析散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且富有韵味.传统的散文教学更多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对学生审美体验关注不足.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归纳类别,抓住线索,紧扣文本关键词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情感,分析技巧与语言.如此,由"形"而入"神",充分领会散文的精神内涵,受到情感的熏陶,散文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散文作品赏析方法背景类别线索内容技巧情感

    创建诗味课堂感受诗词魅力

    张健
    36-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还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中主张古诗词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民族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人生启迪与生活智慧.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古诗词枯燥乏味,理解记忆困难,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兴趣.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创建生动有趣的诗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之美,以此提升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

    古诗词教学诗味课堂诵读感悟

    把握"六环节"写好议论文

    张志先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论文写作在高考考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常规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很难让阅卷教师有耳目一新之感.文章从引材、分析、提点、联想、深入、有力等"六环节"上下功夫,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快速写好高考议论文的实用方法.

    高考议论文写作六环节实用方法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的教学反思

    申承钰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从作文思维拓展、复习策略总结两个大的方面反思作文教学.思维拓展从巧妙构思和立意、多维度运用论据、合理安排文章结构3点展开;策略总结从7个具体操作进行.

    挖掘思维拓展策略总结

    用减负的方法提升初中生写作兴趣

    李来定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写作教学,充分利用减负的方法提升初中生写作兴趣.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写作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写作教学减负法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高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应用对策

    张宜跃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共情,应试教育的作文也与政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政治、体会社会和懂得观察、理解生活.写作是体现学生综合语文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文主义情怀可以支撑写作者的信念.当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相应的思想情感也会得到升华.

    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应用对策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三问三疑"和"三叹三怒"

    唐丽红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永恒的杂文经典.细读其近九十年的阅读史可知,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文题是一个问句,全文的感情色彩是爱憎分明的.事实上,除了将文题解读为问句外,还可以将其解读为问句加感叹句的复合形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解读为问句时,作者由"问"聚"疑",进行了"三问三疑";解读为感叹句时,作者由"叹"聚"怒",实现了"三叹三怒".

    "三问三疑""三叹三怒"感情色彩

    基于语篇学的文本解读策略探析

    周春华
    52-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本解读与语篇学形成多点对接,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文本资源整合、文本设计、文本鉴赏、文本训练等多个环节展开教学研究,在语篇学指导下展开多重思考,对文本丰富内涵做对应解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对文本做个性解读,教师在具体干预时,要从语言、结构、人文、心理、情感、表达、信息、社会等不同角度做对接思考,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语篇学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