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受辱与御辱——以三个问题撬动《阿Q正传》教学

    陈海琳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节选《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应对侮辱的法宝,鲁迅先生想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以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本文围绕"精神胜利法"这个核心,重点探讨"受辱和御辱"这一教学重点,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习活动.

    《阿Q正传》受辱御辱精神胜利法国民性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四阶式"教学建构策略

    叶方碧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四阶式"教学策略逐层推进:关注学习提示,落实编者意图,是基本和常规;着眼同类文体,关注必修、选择性必修中相同类型的文章,研读学习提示的差别,避免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的教学点重合;聚焦单元写作任务,关注以写促读,让形式更加丰富,让学习能够得到真实的发生;把握以点带面,关注学科融合,时刻谨记语文课"语言应用"的使命和任务.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提示以写促读学科融合

    巧用逻辑支架 助力思辨写作

    王卿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具体作文题为抓手,将高中语文教材逻辑单元所涉及的较容易为学生理解、较高频被使用的逻辑知识作为支架,运用到思辨写作中去.在"始于审问""炼于慎思""成于辩驳"的思维路径中使用逻辑支架能够让写作有的放矢,让分析走向严密,让论证走向深刻,助力思辨写作.

    逻辑知识思辨写作审问慎思辩驳

    从学生学习增值评价谈作文自能评改

    淦凤姣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生学习增值评价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作文自能评改从重视"唯一美"到重视"差异美",尊重学生间个体差异性;从注重"优良等级"到重视"素养品质",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进步;从重"结果论"到重"过程论",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增值评价作文自能评改差异美素养品质过程论

    基于文章整体架构的文学短评写作指导

    何珍刘永胜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短评的写作散布在统编《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五册教材,但教材的写作提示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多从文章的切入角度和主体段落的写法给予指导,较少从文章整体的架构角度给出实操性较强的路径.本文基于文章整体架构,从标题拟定、谋篇布局、内容确立、语言风格等方面逐一论述,以期给予学生文学短评写作以有效指导.

    文学短评标题拟定谋篇布局内容确立语言风格

    "直"字立骨,探析"惟歌生民病"的言说价值——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与思考

    顾正群
    60-64页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逆向教学设计——以《猫》为例

    段菁华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个学科的大概念,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以结果为导向,先确定预期结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大概念的框架.基于此,以"逆向设计"的思路对《猫》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的学科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逆向设计评估证据现性任务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以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李士稳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教学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在素养导向的时代语境下,教师应通过学科大概念来整合学科知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应是大概念确立之本,并应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科大概念的引领下,统筹单元学习内容,划分课时段并通过具体教学活动予以落实.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效果还应通过教学评价予以反馈.

    初中语文大概念单元教学

    "学书"探意

    刘希乐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或凭几学书"的"书"异于"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的"书"(表示动作"写"),"学书"也别于"学习书法"等义,这里的"学书"应释为"读书".归有光的发妻魏氏"凭几读书"既符合器物"几"的使用实况、文化寓意及历史文化情境,也符合魏氏的家族背景与家学渊源;同时,魏氏"凭几读书"的画面不仅与其隐喻的"功名奇景""凭几之言"等"生命表达"相映,而且与归有光的审美兴趣相符.

    归有光项脊轩志"几"学书生命表达审美兴趣

    痛人之痛 苦人之苦——从《社戏》《故乡》《孔乙己》走进鲁迅的"苦魂"

    赖婷婷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小说的深沉内涵源于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在种种思想交融中,苦痛的人生成为鲁迅文学世界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而痛苦的人生观则是其创作产生的思想基础.本文意在展露鲁迅小说中国民的痛苦,从生存的艰难与精神的荒芜阐释小说内容的痛苦底色;进而挖掘鲁迅个人对痛苦的体验,从肉身的奔波辗转与灵魂的失根漂泊理解其创作的内驱力;最后探究鲁迅这颗苦心背后的思想根源,从作为启蒙者的极致孤独与作为华夏子民的家国情怀剖析其痛苦思想的成因.

    鲁迅小说痛苦体验《社戏》《孔乙己》《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