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儿科杂志
中医儿科杂志

张士卿

双月刊

1673-4297

zyekzz@163.com

0931-8765573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中医儿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儿科杂志。于2005年8月创刊。本刊主要报道儿科学术的研究动态,研究信息,典籍整理,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专家学术思想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儿科理论的成果,国外中医儿科研究动态及港、澳、台中医儿科学术研究交流信息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士卿教授运用达原清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万成秀李玉霞张士卿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士卿教授指出小儿外感发热病因病机主要为小儿神识未开,饮食不知自节,容易伤于乳食,积滞阻碍脾胃气机,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久之成湿热,外兼六淫等邪气袭表,内外合邪,阳气郁遏,正邪相争不下,故而发热。治以疏风清热,消积化痰。方予达原清热方治疗。同时,治疗时需分清病因,注重辨证,在治疗过程中要紧扣病机,结合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用药宜精简轻灵,且药量不宜过大,做到药简力专,中病即止,在透邪的同时尤顾护脾胃,切合病因病机,疗效满意。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

    小儿外感发热达原清热方临床经验张士卿

    基于"心主神明"探析"通补兼施"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

    王诗篆徐丽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变化多端,但归根结底是精神、思维、意识活动的改变,即是神志的异常改变。基于《黄帝内经》"心主神明"理论,从补心气、通心窍、通使道以及流通气血4个方面探讨"通补兼施"在儿童ASD中的应用,治疗以补为本,以通为用,寓通于补,通补兼施,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保证心神的充足和调畅,从而发挥其正常功能,为ASD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心主神明补益心气通法通补兼施

    从督脉论治儿童心神疾病理论探析

    刘莎莎王娟桑杲叶树良...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心神疾病是神经及精神类疾病的统称,归属于中医学"情志病"范畴,与脑、五脏以及患儿体质特点等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心神主宰调控人体的精神活动,督脉通脑,且与脏腑相连,具有安神定志、舒畅气机、充髓益脑等功效。从督脉论治儿童心神疾病,如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障碍等,可以平衡阴阳,调畅脏腑,安神定志,使形气相依,形神协调,从而达到较好的调治心神的效果,具有形神兼顾之功效。

    心神疾病儿童督脉理论探讨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小儿特应性皮炎

    赵祺王海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剖析"脾为之卫"理论内涵并结合古代医家之言及西医学研究成果,从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常见的脾虚证型入手,从脾主运化以养脏腑及脾与卫气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小儿特应性皮炎与"脾为之卫"理论相关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并提出"脾为之卫"理论对患儿禀赋的影响。对于小儿以脾虚证为主的特应性皮炎通过健脾以恢复"脾为之卫"的生理功能。在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了解小儿生理特点、注重后天喂养方式以求未病先防;调整饮食结构,积极采用正确治法,内外治相合以求既病防变;重视体质因素,强调恢复期保健,减少不良刺激以求瘥后防复。肯定了调脾对治疗该病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脾为之卫特应性皮炎小儿脾虚卫气

    陈竹教授从肝肺同治辨治儿童过敏性鼻炎经验

    娄会肖苹杨洋陈竹...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竹教授认为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肺、肝密切相关,多责之于风邪侵袭。陈教授在重视"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指出季节、时间规律与本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患儿情志的异常、病程的持续性和病情的反复性容易使病情加重。临证用药主张肝肺同调,调肝运肺,在治肺的同时加疏肝、清肝之品,疗效满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儿童过敏性鼻炎肝肺同治临床经验陈竹

    韩雪教授运用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经验

    高国财葛国岚李前前韩雪...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雪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位多在少阳,发病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常虚等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脏腑娇嫩,内藏精气未足,若感受寒邪,易寒伏少阴,伏而化热,邪毒伺机而入,循经络内陷,累及心肝。该病发病快、传变快及多变的特点,与温病相似,病机核心为寒伏而化热,发于少阳。根据方证对应关系,临证多在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基础上进行化裁,达到疏理三焦、宣通内外、清心凉肝之功效,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小儿病毒性脑炎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临床经验韩雪

    王林主任医师运用消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王华闰王林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林主任医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外因多为感受外邪,内因为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痰浊、瘀血、积滞是其病理因素,因此消其气血瘀阻、痰浊积滞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当以消法为基本治则,具体为行气、消痰、消瘀、消积之法,临证时应结合患儿症状表现和证候特点相兼而用。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腺样体肥大小儿消法临床经验王林

    范炳华教授以筋骨失衡论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经验

    李帅林应晓明吕立江许丽...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炳华教授依据中医学筋骨理论和现代生物力学的原理,提出筋失衡、骨失稳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关键病机,以筋骨理论为指导,筋骨并重,治筋为先为治疗原则,根据患儿脊柱侧弯程度,以Cobb角为切入点,采用有针对性地推拿、正骨联合特定运动训练等多种疗法结合的方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筋骨失衡临床经验范炳华

    《幼科发挥》治疗小儿黄疸思想探微

    黄煜周智田娅玲董晓斐...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幼科发挥》中,万全对小儿黄疸的诊治认识承袭钱乙对"胃怯""胃不和"所致小儿黄疸的学术思想,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湿热食积、郁蒸脾胃,或脾胃虚弱、湿邪内聚而发黄的观点,强调"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在论治小儿黄疸方面,立足于小儿禀赋特性,因人而异,慎苦寒清泄,并将"重脾胃而慎苦寒清泄,调理饮食以固脾胃,小儿用药贵在和平"的思想贯穿始终,同时更要时时顾护脾胃,重在健脾助运以祛湿清热,以达到退黄的效果。

    《幼科发挥》万全小儿黄疸理论探讨

    儿科临床应用伏龙肝文献研究

    周兆馨杨燕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汉代至明清时期历代医家著作中关于伏龙肝在儿科临床应用文献记载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伏龙肝在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较多,儿科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病、皮肤病及心肝病,其中用于治疗小儿呕吐、吐血、泄泻、夜啼、丹毒者最多。为今后伏龙肝在儿科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伏龙肝儿科临床应用文献研究